第47章 放手去干
- 重返大明:我朱厚照揭棺而起
- 騎辰尾
- 2183字
- 2024-01-25 22:00:00
程昌和張拯兩人,臉上紅一陣白一陣。
他們又沒去現場,全是聽底下人匯報得來的消息,哪里知道什么對敵之策。
如今先撇清關系,把戰敗的原因全都歸結于汪鋐指揮不力上,摘干凈自己再說。
可楊一清顯然不是個好糊弄的,不會被他們三言兩語就蒙過去。
程昌做過好些年的京官,觀政時,恰好是楊一清入閣的那些年。
楊一清行事什么作風,他很清楚。
楊一清為政通練,不拘小節,甚至能和宦官打成一片。
當年奸宦劉瑾倒臺,就有楊一清為御馬監張永出謀劃策之功。
如今天子重新啟用楊一清,還是以大將軍的名義,讓其總督此次戰事,顯然是后頭要重用。
得罪天子沒關系,可以邀名買直。
得罪極有可能重新入閣,與首輔分庭抗禮的楊應寧,就得不償失了。
程昌很想在楊一清面前表現一番,怎奈他對軍務實在一無所知,不愿落得下乘。
他只好道:“下官只通民生,對軍務不甚熟稔,暫時沒有好的法子。”
楊一清輕輕嗤笑一聲,落入程昌耳中,很是難聽。
楊一清本就不指望程昌能給出什么好建議,對方是什么貨色,他心里清楚得很。
他也不欲為難對方,只是給個下馬威罷了。
“既如此,都暫且散了。按察使,你與老夫去后面一道用飯吧,老夫還有些不明白的地方,要同你討教。”
汪鋐誠惶誠恐地拱手,跟在楊一清身后。
張拯嘟囔了一句:“小人,勢利眼!”
程昌瞪了他一眼,“有完沒完!楊公面前,閉好你的嘴!”
又湊近過去,壓低聲音。
“若楊應寧有私下密令,監管三司之權,天子知道了,你我還有什么好下場?”
他拍了拍張拯頭上的官帽。
“這個,還想不想要了?!”
張拯抱著官帽,驚愕地說不出話來。
“程御史的意思是,楊一清有巡察暗訪,密上奏疏之權?這不是和程御史的職責有重復之嫌了嗎?”
程昌冷笑,“陛下還有什么事做不出來?以那道中旨來看,即便職責重復,楊應寧的權力也在我之上。”
“小心著些!別以為我能保得了你!”
張拯趕忙捂住嘴,示意自己會管好嘴,不再亂說。
程昌掃了一眼董禎,“董參將平日與按察使交好,怎的不見你一同過去?”
董禎波瀾不驚,“楊公并未邀請下官。”
他朝程昌一拱手,“下官還有撫恤之事未曾處理完,先行一步。”
程昌朝董禎離開的背影啐了一口。
“倒是抖起來了!等此戰結果到了京師,看你到時候還怎么得意!”
汪鋐看著那筐還帶著露珠的水靈靈蔬菜,被烹煮成美味可口的小菜,聞著香氣,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這些時日,他忙于戰事,都不曾好好合過眼,更沒能飽餐一頓。
此時倒是饑腸轆轆起來。
楊一清聽得他腹中鳴鼓,笑道:“不管前往戰事如何吃緊,吃飽飯總歸是最重要的。”
他夾了一筷子菜給汪鋐。
“當年我在北境的時候,也常因戰事,不得好餐飯。急行軍的時候,偶然吃上一個白面饅頭,就已經是不錯的了。”
汪鋐拱手道:“卑職不如楊公多矣。”
“來,先吃飯,吃完再說這些客套話。”
汪鋐大口大口地吃起飯菜,邊吃,眼淚邊掉在碗里。
香噴噴的飯菜,因此而變得咸澀。
楊一清也不勸,小口小口地吃著。
飯畢,見汪鋐的心情也收拾地差不多了,楊一清令人將吃剩的飯菜撤下。
“方才堂上,你有何話要對我說?”
汪鋐道:“楊公明鑒。是關于我軍軍備之事。”
他緩緩道:“程御史他們,不曾在前線,是以不知兩軍火器差距,只一味將戰果歸于卑職身上。”
“卑職當時看得很清楚。我軍的竹槍、火器,遠不敵佛郎機這強番。”
“我軍火銃彈藥,主要為木石,還有少量鐵器。而佛郎機的火器彈藥,則以鐵為主,外以裹鉛。”
“重量也不一樣。我軍參差不齊,佛郎機則份量均勻,大都在八斤上下。其火藥制法,也與我軍不同。”
汪鋐停頓了一下,不知道該不該把心底大膽的想法說出來。
楊一清溫言道:“有何想法,但說無妨。”
汪鋐拱手施禮,“那卑職就暢言一番,所言若有不敬之處,望楊公海涵。”
楊一清淺笑點頭。
“楊公,卑職曾與佛郎機打過交道。他們船只上,有不少強擄來的中國人,本為我皇明百姓。”
“卑職心想,若能將其教化,協助我軍取得佛郎機船只上的火銃,按式仿制,以敵之長攻之……興許能取得不錯的效果。”
汪鋐是認真考慮過這個事的。
“佛郎機遠道而來,不比我軍。卑職可再行招募廣東民壯,說服當地鄉紳望族助力此戰,重新集結大軍。”
“佛郎機為禍廣東海域久矣,沿海百姓苦不堪言,此前也起過不少沖突。”
“自六年,佛郎機侵占滿剌加,逐其王。后,番夷屢次喬裝,名為海商,實為海寇,行劫掠之事。”
“廣東沿海各巡海官兵,也與這強番交手數回。本次卑職欲以一戰掃平番夷,卻因輕敵慘敗。索性亦有所得,若卑職不成,也為后來人有個警醒。”
楊一清耐心聽完汪鋐的話,倒是沒如后者所想的那樣斷然反對。
“你所說的,在我看來倒是有幾分道理。”
“單說那蜈蚣船,我雖未見佛郎機的船只,卻也能通過我軍船只大小,作出比對。”
“猶如北境馬戰,皇明常不如北狄,大都采取守城之策,而難以主動出擊,也有馬種不同的緣故。”
“可見軍備的重要性。馬如此,船亦如此。”
“我在北境時,重馬政。常在馬市設法換得良馬,用以改良軍馬。收效可觀。按察使所言的,按式仿制,亦有異曲同工之妙。”
汪鋐大喜,“楊公這是答應了?!”
楊一清搖搖頭,“此事急不得,得先尋得可靠之人,方能成事。你且耐心尋找可教化的國民,再徐徐圖之。”
汪鋐肅然,“卑職領命!”
楊一清拍拍他的肩膀,“只管放手去干,萬事有我。”
汪鋐幾乎要將后槽牙咬碎,險些賭咒發誓,自己賠上性命,也要將此事做成。
他知道楊一清愿意為這件暫時還看不到未來的事情,保下自己擔起重責。
這份信任,他汪鋐萬死難忘。
下一次,他定要讓這群番夷知道皇明之煌煌國威,大國之懔然風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