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我為天子時
- 重返大明:我朱厚照揭棺而起
- 騎辰尾
- 2066字
- 2024-01-23 22:18:00
“你,比我強!”
朱厚熜躺在床上,輾轉反側,遲遲不能入睡。
朱厚照說的話,一直反復在腦海中回響。
他真的比皇兄強嗎?
一個藩地出身的王世子,難道還能比得過從小就接受帝王之術熏陶的皇子?
現在朱厚熜已經知道,來安陸接人的,其實就是迎立嗣皇帝的隊伍。
只是半道收到了天子復生的消息,接到旨意,從迎立嗣皇帝,改為帶自己來京師。
假若皇兄沒有復生,那他就是皇明下一任皇帝。
就是現在,他也隱隱……不,皇兄賜下那件蟒袍,就是幾乎把事給挑明了。
這次自己處理勛戚不法之事,這么多人愿意給自己面子,不正是因為這件蟒袍嗎?
大家都不是傻子。
朱厚熜把手枕在腦后,望著幔帳,想著,如果自己即位,那成了天子的自己,會怎么做。
在皇兄未曾復活時,自己身為藩地王世子,入京承繼大統,朝中無人。
先得借個由頭,壓一壓那些有“從龍之功”的朝臣。
繼統不繼嗣,就是最好用的。
朱厚熜猛然驚醒,皇兄曾經對自己說過,他經歷后世,知道自己是怎么做的。
所以,在沒有皇兄復生的時候,自己真的做了繼統不繼嗣的決定,并且付諸行動,而且還成功了。
朱厚熜的身體有些微微顫抖。
然后呢?
之后自己還做了哪些事?
錦衣衛兀官繁多,蔭官大都往里頭塞。
全是掛職不干活,拿閑錢的。
這批人,得清理一遍。
這就能為每年的俸祿開支,省下不少錢。
再有,就是皇莊事。
不,應該說是官田之亂。
這是憲廟、孝廟一直都在努力,試圖尋求一個出路的大事。
勛戚所擁有的田地數量,令人瞠目結舌。
若這些莊田收回,改官為民,是不是可以暫時緩解無地耕者的困境?
雖然這些莊田,最后還是會被巧取豪奪,但可以暫緩并田之困。
朝中勛戚、宗室的乞請、求賞之風盛行。
那是不是可以只封一人,不許承襲?
待封爵之人亡后,再將所賜官田收回。
這似乎也可行。
已經占了許多莊田的,收回一部分,只保留初封時的莊田。
這又能解決掉一些。
想到這里,朱厚熜不禁笑了一下。
他這是在造自己的反。
如今,他可不是什么天子,不是九五之尊。
不過是安陸興府的一個小小王世子。
若他最終未能承繼大統,那現在想的這些,就是絕后嗣之利。
但有一點,朱厚熜想的很通透。
無國,就無宗室之貴。
待更迭之時,舉國宗室還能剩下幾人?
為百世計,現在苦一苦,不算什么。
門外,陸炳敲門的聲音顯得很急。
“世子,陛下傳召。”
朱厚熜從床上坐起來,拿起床邊的衣物開始往身上套。
“來的中官可有說是什么事?”
“聽說是廣東那邊有戰報,陛下讓世子入宮一同商議。”
“知道了。”
隨著在錦衣衛當差的日子漸長,朱厚熜的獨立性也被培養起來。
不是黃錦不中用,是自己動作更快。
有時候半夜當值,黃錦也跟不進去,凡事都得朱厚熜自己來。
陸炳在門外靜立,心里數到十的時候,門從里面被打開。
朱厚熜一邊整理衣襟和袖子,一邊往外走。
“去拿牌子,入宮。”
陸炳注意到,朱厚熜穿的是那件繡了日月紋章的蟒袍。
這幾日,京師連綿陰雨,京畿之地因雨勢過大,導致糧價暴漲數倍。
前些天剛下旨戶部平糶,從京倉和通州倉調了五十萬石糧米。
可糧價剛下去,因水災而塌房毀屋,壓死百姓無數。
無家可歸的百姓,被迫露宿街頭,忍饑挨餓。
有京中善戶,搭棚施粥,亦有天子下旨所建的官家粥棚,內廷也有出。
多少是有了口飯吃,暫且餓不死。
即便穿了蓑衣,雨水還是從縫隙中鉆了進來。
淫雨霏霏,形成了水霧,即便有燈照著,也看不清太遠的地方。
朱厚熜策馬而行,甩了一下臉上的水珠,余光瞥見窩在屋檐下躲雨的災民。
這些災民大都兩頰凹陷,面有菜色,身上的衣服臟污破爛。
他們在深夜時分也睡得很不安穩,緊緊皺著眉。
朱厚熜握著韁繩的手發緊。
他只慶幸,現在是盛夏時分。
若寒冬臘月,這些屋外之人,都會被凍斃。
宮門咫尺,陸炳趕忙出聲提醒。
朱厚熜回神,放慢速度。
宮門前,早有朱厚照派來迎接的太監候著。
朱厚熜也不廢話,跟著那太監的腳步,匆匆前往乾清宮。
他心思飛轉,不斷猜測發生了什么。
廣東位于南嶺以南,近海,海利頗豐。
不過近年來,海政糜爛,又有竊據了滿剌加的佛郎機人在側,虎視眈眈。
不過朱厚熜不認為那些佛郎機人敢在廣東掀起戰事。
皇兄對佛郎機感興趣,先前豹房內就有幾個佛郎機人,不過現在都被遣送出京了。
朱厚熜記得十四年的時候,佛郎機有使團自廣東北上,抵達京師覲見,其中還有個叫火者亞三的通事,很得皇兄喜愛。
皇兄的佛郎機語,還是這位通事教的。
不過這個通事在皇兄先前駕崩時,同結交過甚的江彬一起下獄,早已被皇兄拋到腦后去了。
朱厚熜踏進乾清宮的正殿,就被朱厚照一把抓過。
“王弟,廣東奏報,佛郎機于八月下旬,糾大船數只,于海上向我皇明宣戰。”
朱厚照對這件事記得不太清楚,只模糊記得似乎佛郎機出現在大明國周圍后,曾與大明數次開戰。
不過都敗了。
后世時,他出于興趣,看過一些相關的評論,不過因為史料不夠詳盡,所以大都是推測。
朱厚照也就一掃而過,沒怎么上心。
反正贏了。
那會兒他沒想著會再回來,現在急地直拍大腿。
早知道,他就把后世所有關于大明國的史料全都背一遍了。
現在好了,記得不清不楚,兩眼抓瞎。
光記得贏,卻不知道是大獲全勝,還是贏的僥幸。
朱厚照對這次兩國開戰,非常重視。
這是他復活之后,第一次發生的較大戰事。
如果是僥幸取勝,朱厚照想要一轉戰局。
倘若大獲全勝……
朱厚照想的就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