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洗冤集錄(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
- 黃瑞亭 陳新山譯注
- 1147字
- 2024-01-03 14:45:32
前言
由南宋宋慈撰寫、成書于1247年的《洗冤集錄》是當今中外學者公認的世界上最早的、系統的法醫學專著,比歐洲公認最早的一部系統法醫學專著、意大利醫生福爾圖納托·費代萊的《醫生的報告》要早350多年。
南宋是中國歷史上經濟發達、文化繁榮、法律完善、科技進步,但政權動蕩不穩、軍事沖突不斷的朝代。《洗冤集錄》成書于這個時代,完成于宋慈之手,是有原因的。
一是法律制度已較為完備。宋代已形成了較為嚴密的法典,為了保證實體法的有效實施,宋代構建了完備的審判、復核、監督檢查機構體系,規定了詳細的起訴形式,建立了收集、辨別、運用證據的制度。為防止司法官吏在審判活動中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等造成刑獄冤濫,其從制度層面對審判權進行了限制。隨著中央集權的加強,在司法上,中央越來越廣泛地行使審判權,提刑官制度就是中央對地方直接干預的司法審判活動。
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復置諸路提點刑獄官”,真宗言:“所慮四方刑獄官吏,未盡得人。一夫受冤,即召災沴。”并親自挑選朝官中“性度平和有執守者”為各地提刑官,設立提刑官公允斷獄,完善對府縣監督的司法制度。
二是法醫檢驗已具備一定的經驗基礎。法醫檢驗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在戰國年代已有專門的治獄之官,即根據傷、創、折、斷的深淺及大小來確定罪行輕重。1975年出土的云夢秦簡中,記載了當時的一些案件和檢驗情況,其細致程度令人贊嘆。同時,我國檢驗史上也不乏優秀人才和經典案例,如“莊遵疑哭”“張舉燒豬”“王臻辨葛”等,類似的案例被收錄于諸多著作,如《內恕錄》《疑獄集》《折獄龜鑒》《棠陰比事》等,供官員斷案參考。另外,此時也已在尸檢中積累了豐富的技術手段,如紅傘驗尸、白梅洗敷等,為形成系統的法醫學著作提供了基礎。
三是作者宋慈的個人經歷與性格特點。作為朱熹的再傳弟子,宋慈受到朱熹“仁政民本”“視民如傷”思想的影響。他在本書序言中談到,有時案情是信是疑難以決斷,必定會反復深思尋找答案,生怕輕率行事,讓死者白白地被翻動檢驗。可見,宋慈將案件受害者的利益、普通百姓的安危放在了心上。同時,朱熹“格物致知”的思想也深深影響了宋慈。他記錄在《洗冤集錄》中的檢驗方法,無不是通過長期實踐總結出的寶貴經驗。在序言的最后,他還懇請看到此書的官員們如果遇到書中未提及的檢驗方法或案例,一定要寫信告訴他,以便補充完善。正是這種對真理不懈追求的態度,指引著宋慈完成了這部法醫學著作。
結合自身的斷案經歷,宋慈本人對法醫檢驗工作的認識也較前人更為深刻。他認為:“獄事莫重于大辟,大辟莫重于初情,初情莫重于檢驗。”法醫鑒定結論是刑事訴訟案件的重要依據,是案件的重中之重。判罪量刑,沒有證據就無從談起。宋慈所主張的“洗冤”,即是法醫鑒定,有兩層意思:一是通過鑒定來洗除冤枉;二是洗除誤鑒、誤判,這也是法醫鑒定的本質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