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臣朱棣,拜見皇上。
- 大明:朕乃朱允炆,大明天子!
- 青方星
- 2147字
- 2024-01-11 08:05:00
朝中諸位大臣注視著朱棣,其中包括諸多王公貴族,如李景隆、耿炳文、徐輝祖等。
他們面對不敬的朱棣,面露憤怒之色,眼神卻在不停轉動,似乎心存其他念頭。
解縉收回了已邁出的一腳,明白這一刻的沉默,遠比言語更能發揮效用。
果不其然,整個大殿陷入了一片死寂,無人再開口。
所有人都站立著,目光緊盯著朱棣。
寂靜無聲,整個空間充斥著壓抑感,這種壓迫力持續沖擊著朱棣的堅定意志。
朱高熾、朱高煦、朱高燧三人已經開始顫抖。
倘若今日父親不向皇上行禮,他們三兄弟的最佳結局,也許就是與父親一同離開,尋找一處田地耕作。
至于最糟糕的結果,他們不敢去想象。
朱允炆和朱棣的目光對峙著。
兩人都在默默的較量中。
朱棣清晰地看到朱允炆嘴角掛著的微笑,但他的眼神卻透著冰冷和無情。
朱棣回想起不久前朱允炆將平安、瞿能等人派往北平周邊。
形勢已變,無處可退!
朱棣俯首,深深呼吸,逐漸跪下,俯身致敬,高聲宣稱:“臣朱棣,拜見皇上。”
心中不愿,卻也無奈!
朱棣壓制了內心的反抗,將那對至高權力的欲望,謹慎地掩藏。
今天的順從,是為了將來的那個位置!
朱棣的屈服使得朝堂上的緊張氣氛逐漸舒緩,官員們也紛紛放松了。
朱允炆的笑容逐漸淡去,面容變得嚴肅認真。
能屈能伸,擅長隱藏和表演,不愧是永樂帝。
不過,朱允炆也清楚,朱棣的膝蓋下跪,但他的心卻始終堅定不屈!
“起身吧。”
朱允炆微微揮手,淡淡地說道,目送朱棣起身,繼續說道:
“太祖離世時,我專注于遵循遺詔,未顧及皇室之親情,導致燕王未能及時歸京奔喪,這是我的過錯。”
聞言,方孝孺急忙發聲:“皇上,根據太祖的規定,各王在封國內,不得隨意進京,這與陛下無關,關于過錯的說法,似乎并不合適,請陛下收回此言。”
朱棣見朱允炆搶先一步,主動承擔過錯,若再追究奔喪受阻一事,便顯得自己小氣,無奈之下只能順應,答道:
“方先生所言極是,雖然我內心有所不滿,但也不敢違逆太祖之命。”
“既然是太祖的意旨,我自當遵循。”
“錯誤就是錯誤,一個不愿承認并直面錯誤的帝王,怎能治理天下?”朱允炆輕嘆一聲,繼續道:“在做人做事上,小錯誤可以改正,中錯誤可以糾正,但大錯誤,絕不寬恕……”
‘絕不寬恕’這四字落在朱棣耳中,令他全身一震,抬頭望去,只見朱允炆正凝視著自己。
這難道是在警告自己,回頭還來得及嗎?
“朕希望諸位勤于反思,暢所欲言。”
“如果朕有所不當,可以上書說明。”
“但有一點,朕不需要無根據的傳言,朕需要的是有理有據的陳述。”
“空洞無物的話語,無端的攀附陷害,這類事情,就讓它徹底終結吧。”
朱允炆的這番話,讓朝堂上的人士振奮起來。
特別是那些從洪武朝幸存下來的臣子們,終于松了一口氣。
這意味著皇上不會再因為一言不合就對百官實施鞭罰,也不會因為某人的惡意陷害而導致連坐。
朱棣聽到朱允炆的話,心中也暗自點頭。
這個侄子,治國方面的手腕確實不簡單。
朝堂上的會議,焦點逐漸從朱棣身上轉移開,開始討論一些不那么重要的小事。
朝會結束后,朱棣前往乾清宮,拜見了太后呂氏。
......
中山王府,朱棣的車駕緩緩駛來。
而中山王府外,徐輝祖兄弟三人早已等候良久。
徐達在洪武朝被譽為首屈一指的武將,為了籠絡徐達,朱元璋安排朱棣迎娶了徐達的長女徐儀華。
作為徐達的女婿,燕王歸京時,理所當然需要拜訪中山王府,見自己的大舅子徐輝祖。
尤其是在徐輝祖成為武將勛貴中的佼佼者的情況下。
盡管朱棣在北平府頗有聲望,但畢竟距離中央甚遠,若不與京城內的重要人物建立良好關系,一旦皇上有意對自己不利,自己豈不是陷于孤立無援之地?
不管是基于親情還是對未來的考慮,朱棣都有必要前來這一趟。
駕駛的車輿停穩后,朱棣從中走出。
徐輝祖等人上前向朱棣行禮。
朱棣急忙制止他們,說道:“不必如此多禮。”
徐輝祖面色嚴肅,態度并不熱情,堅持行了一禮,隨即說道:“王爺歸京,尚且遵守禮儀,我們徐家若不行禮,豈不顯得失禮?”
朱棣的眼神微微一凝。
徐輝祖這番話表面似乎是贊揚,實則含有指責之意,暗指朱棣在朝堂上長時間不跪拜行禮,缺乏基本的禮儀。
朱棣沒想到,經過這么多年未見,自己的大舅哥在重逢之際竟沒有給予任何情面。
不過,朱棣心中明白,徐輝祖的忠心早已歸于朱允炆,無法再爭取到他的支持。
“大哥,姐夫難得回京,此行到我們家中,純屬親情拜訪,無需如此正式。”
徐增壽觀察到氣氛略顯尷尬,急忙說道:“姐夫,請進。”
徐輝祖用嚴厲的眼神瞪了弟弟一眼,臉色略顯沉重。
朱棣卻不以為意,輕輕一笑,隨即步入府中。
在參拜了家廟后,他才正式進入主廳。
朱棣指派隨從,將徐儀華準備的禮物帶入徐府,替徐儀華向家人問好,關切地詢問幾位內弟的身體健康,留下關懷與囑咐。
“四妹怎么不在?”朱棣好奇地問。
徐輝祖的嘴角輕微動了動,卻未發聲。
徐增壽則主動回答:“姐夫,妙錦現在在國子監,近期忙碌,恐怕無法脫身來見。”
“國子監?”朱棣露出驚訝的表情。
對于這等瑣事,朱棣并未有所耳聞。
突然得知徐妙錦進入國子監,他難掩詫異。
畢竟,國子監的重要性朱棣心知肚明,不可能容許一名女子隨意闖入!
“陛下讓妙錦以學正的身份去國子監尋找人才……”
徐增壽諷刺地說著,對這個任命表現出明顯的不屑。
盡管他關心妹妹,但認為年僅十八歲的徐妙錦如何能識別真正的人才。
這一任命在他看來完全是荒謬之舉。
朱棣的眼中閃過一絲玩味。
自己的侄子果然大膽無畏,屢次違背太祖的意志和家訓。
這件事情,或許自己日后可以推動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