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混圈子還不是為了撈好處!
- 藩變
- 吃飽除人
- 2405字
- 2024-08-02 00:23:11
寒暄過后,吳世璠引導大家走到欄桿,憑欄下眺。
“剛剛大家上來的時候,也看到啦,下面那些人,就是咱們忠義會的護軍啦?!?
然后向眾人吹了起來。
“別看他們年紀小,若是沒有命令,你就算讓他們站上一天,他們都不敢亂跑。”
那群二世祖里,不泛是將門之后,耳濡目染中得也的懂得些軍伍之法。
見護衛們眼神中雖是稚嫩,沒有沙場百戰老卒的眼神那般兇狠銳利,但他們身體敦實,站立那么久,頭不亂歪,腳步也不敢亂動,心中暗暗點頭稱善。
“怎樣,咱們的錢沒白花吧?這樣護衛,咱們足足有800人啊!”
吳世璠很是得意,胡國柄還是沒給他丟臉啊。
在王維寧這個將門虎子的統籌下,胡國柄少了很多麻煩,能夠專心的訓練這群良家子。
僅僅二三個月,就能做到令行禁止,雖然人數少了點,且都是生兵蛋子,沒見過血。
但不要緊,能聽從號令的,才是好兵,見血嘛,以后大把機會。
聽到眾人紛紛點頭夸贊,吳世璠接著又說道。
“在這里,有兩件事要跟大家說下”。
吳世璠開始忽悠了起來。
第一件事,就是昆明城外的夕陽里,前幾日下大雨發了大水,把人家的路給沖塌了。
吳世璠也已經安排好,號召大家出錢出力,一起去夕陽里修橋補路做善事。
并且已經暗示,已經請昆明縣給大家準備好了表彰,還有就是要寫塘報,把參加修橋補路之人的名單報到行轅處,向大王及各位的長輩匯報諸位的善舉云云。
“當然啦,僅僅這一件小事,還是不夠的?!?
吳世璠喝了一口小酒,潤了潤喉嚨,紅著臉繼續說道。
“但我們積少成多,這就是我們將來的‘風評’啦,將來無論各位是從政還是從軍,都是大有裨益?!?
“甚至將來入族譜,寫著某某年,少年某某在何處修橋補路,以后子孫后代看著族譜上名字,都得仰慕我們啊?!?
鼓掌……
對于這群不缺錢不缺吃的二世祖們,整天無所事事,平時勾欄聽曲,吃喝嫖賭都玩累了。
難得有件正經好事能做,自然是欣然同意。
花點小錢,出點小力就能做個好事,也能被人夸贊,還滿足了自己心里的成就感,這可比攔路搶人家姑娘、踢翻小民的攤檔好玩多了。
鼓掌……
二世祖們很是高興,對于吳世璠的安排,不吝掌聲。
吳世璠也很滿高興,比了個手勢,壓了壓眾人的喧囂后,宣布了第二件事。
就是跟他們要錢和要糧。
聽到要錢,霎時間,場上一片寂靜。
二世祖們心里都“咯噔”了一下,怎么又要錢?
大家都是軍功大地主家的子侄,這沒錯,家里的錢花不完、糧食吃不完也沒錯。
但那畢竟是自家的錢糧,地也是你爺爺按功勞分的,不是天上掉下來的!
而且我們也有按田畝納稅納糧啊,憑什么你還跟我們要錢糧,上次成立忠義會的時候不是給了么!
那么快就吃完、花完啦?
吳世璠你是私吞了吧?
那可不行,真要是這樣玩,那就沒意思了,那就得對賬了!
就在大家紛紛表示意見的時候,吳世璠雖是紅著小臉,但也完全不慌的算起了賬。
這群泥腿子,按咱軍隊的例,叫過來多少得給個安家銀子和治裝銀子吧?
騎兵得給20兩,步兵10兩,輔兵5兩。
這群人,高低給個10兩,不多吧。
除了安家銀,還得給月餉對吧?
按制,重騎兵5兩,輕騎兵4兩,步兵3兩,輔兵1.5兩。
咱按步兵算,3兩就行,沒差吧?
還有,得給月糧吧?
月糧一石米,正常吧。
不然人家父母把一個半大小子,半個勞力交給咱們而不留在家里耕地?
還有,營里吃飯總要吧?
按大明的口糧標準,每人每日口糧就是一升五合(每人每年5.5石大米)。
吃飯還得配菜,菜金要吧?
天天大魚大肉那是不可能,但每人菜銀三分錢,我沒說錯吧。
還有當護衛,要拿刀槍吧?
腰刀一柄1兩,長槍一柄1.5兩,是市場價吧?我可沒亂說啊。
至于鎧甲,就不用啦,咱們是護衛,就不用買啦。
穿著統一的衣服,這樣要吧?
各位出去做善舉的時候,帶著護衛,騎著高頭大馬,那樣才氣派吧。
總不能大家錦衣玉服走在前面,身后跟著一群穿得破破爛爛的泥腿子,不知道的人以為你帶人去乞討呢。
所以得買馬吧?
一匹蒙古戰馬30兩,挽馬10兩,市場價吧。
均價20兩,弄個兩百匹,最少吧?
養馬就得馬料錢,一年18兩包干,大明軍制寫的,對吧。
還有營房費、官吏軍佐的錢、柴草炭薪錢、帳幕營具更新費、賞賜錢、其他公用雜費……
吳世璠掰起指頭一個一個地算了起來,聽得二世祖們目瞪口呆。
乖乖,這么花錢啊。
高啟隆的兒子高得歡手肘撞了撞一旁的方萬揚,“胖子,你算術好,你算一下世璠有沒說錯。”
方萬揚不高興了,說誰胖子呢!這叫滿腹詩書!
于是直接懟了回去,“我家是文官,你們家是武官,你來問我?”
高得歡嘆了口氣。
“唉,就是他說的這些,都對得上數,我才問你的啊?!?
高啟隆是西軍出身,永歷朝被封為宜川伯。
身為伯爺家的孩子,看幾本兵書,了解下大明兵制,那是再正常不過了。
而吳世璠也的確沒有亂講,他所說的,的確是大明兵制里規定的錢糧標準。
只是,這是書本上說的,跟現實差得不是一星半點。
當兵給10兩安家銀?
給你3兩算是大方了!
老子就是一分錢都不給你,你又能怎樣?來我這里有口飯吃,你來不來?
每日菜銀3分?
給你吃不摻沙子的雜糧餅,就算是改善伙食了!
草料錢一年18兩?
用不著,馬匹10兩就能活!一年最少有四個月可以放馬去吃草吃禾苗,剩下的錢就是自己的!
一把腰刀1兩?
噗……制刀的匠人都是征派的力役,免費的!
免費的事情,人家肯認真給你錘煉刀具?
君不見,薩爾滸之戰前,明軍用來祭旗宰牛的刀,卻怎么都砍不死牛么。
只是吳世璠欺負這群二世祖,都是沒上過戰場的雛,不知道江湖險惡。
若是按這樣的糧餉標準,只要加上盔甲和火銃、弓弩,練出來的兵,絕對是精銳中的精銳,莫說是關寧軍了,就算是對上當年的建奴白甲兵,也是單方面地吊打。
就在眾人面露難色之際,吳世璠嘻嘻一笑。
“當然啦,咱們忠義會,不能總讓大家掏錢不是,還是有好處給大家的?!?
嗯!
有好處!
二世祖們聽到“好處”二字,耳朵不由地豎了起來。
不會又是什么“入族譜”之類的空頭承諾吧?
只有遠期利益可不行,沒有近期利益,和家里也說不過去,誰家的銀子糧食,都不是憑空變出來的。
若是沒有看見實實在在的利益,誰跟你玩?
他們是嫩,不是蠢,大家聚在一起混圈子就是為了給自家撈好處,甭管這個好處是現在的還是將來的,本質上沒錯。
有利益,那就好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