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冷戰

“二戰”結束之后,蘇聯和美國成為世界上的兩大主導力量,冷戰就此拉開序幕。冷戰期間,美國(及其盟友)與蘇聯相互遏制,這種對峙的狀態一直持續到20世紀90年代初。

在這一時期,占據主導地位的關鍵是掌握當時的新技術——核能,同盟國在廣島和長崎造成的毀滅性影響已經充分證明了這一點;第二個關鍵就是掌握航空航天技術,“V2”火箭的成功已經毫無疑問地證明了該領域的發展潛力。

美蘇之間為征服太空而進行的競爭被稱為太空競賽。雙方都奪取了納粹德國“V2”火箭的硬件及相關人才和資料,并在“二戰”即將結束時設法獲得了研制“V2”火箭的科學家們的服務。

圖1-2 “V2”火箭

在美國的“回紋針行動”(Operation Paperclip)中,納粹科學家獲得了美國公民身份,并豁免了對他們的戰爭罪指控。開發和研制“V2”火箭的佩內明德和米特爾鮑多拉是“二戰”期間在惡劣條件下雇傭奴隸勞工的集中營,有一萬多人喪命于此,還有更多的人死于納粹科學家制造的武器。沃納·馮·布勞恩就是美國通過“回紋針行動”雇傭的科學家之一。他因出眾的天資而迅速得到賞識,成為美國火箭項目的總設計師,先是在陸軍,后來效力于NASA。

而蘇聯在這場較量中的表現就相當有失公平了。蘇聯人強迫納粹科學家,確切地說是用槍口抵著他們的腦袋,威脅其為蘇聯的火箭研發項目效力,主持該項目的是蘇聯工程師謝爾蓋·科羅廖夫(Sergei Korolev)。

美蘇雙方早期都在研發洲際彈道導彈(ICBMs),外觀和“V2”火箭相近,但其威力足以運載大當量核彈頭,并將其從地球的一端投擲向另一端。蘇聯人制造了“R7”火箭,繼而制造了“斯普特尼克號”(Sputnik)人造衛星和“東方號”(Vostok)飛船,后來又研制了“聯盟號”(Soyuz)飛船。

馮·布勞恩的團隊在新墨西哥州的美軍白沙導彈試驗場開始了工作。他們將一枚小型“女兵下士”探測火箭安裝到“V2”火箭的頂部,創造了史上第一枚二級火箭。1950年,在代號為“緩沖器—女兵下士”(Bumper-WAC)的計劃中升空的一枚火箭,成為從佛羅里達州新建立的卡納維拉爾角發射的第一枚火箭。

直到20世紀50年代末,美蘇發展航天技術的重點才由軍事應用轉移到太空競賽上。到1957年,兩個國家都宣布了要將一顆人造衛星送入繞地軌道的計劃。蘇聯首先實現了這一目標,于當年10月4日發射了“斯普特尼克1號”衛星,隨后于11月3日發射了“斯普特尼克2號”衛星,上面還搭載了實驗狗萊卡(Laika),它是第一只進入地球軌道的動物。

1957年12月,美國第一次嘗試發射的衛星“先鋒TV3”(Vanguard-TV3)在發射臺上轟然爆炸,全球媒體紛紛報道,使情況越來越糟。不過他們很快就重振旗鼓,1958年1月31日,“探險者1號”(Explorer 1)人造衛星從卡納維拉爾角完美起飛,不久后就進入了既定軌道,并維持著正常運行直至1970年。

NASA于1958年的晚些時候成立,次年用“紅石”運載火箭(Redstone rocket)將人類送上太空的水星計劃(Mercury programme)也隨之啟動。“紅石”運載火箭是馮·布勞恩及其團隊開發的彈道導彈之一,目前位于亞拉巴馬州亨茨維爾。

但蘇聯人又一次搶占了先機。1961年4月12日,尤里·阿列克謝耶維奇·加加林駕駛他的“東方1號”飛船繞地球飛行了一圈,不久后返回陸地。“東方號”隨后又成功進行了五次飛行。

尤里·阿列克謝耶維奇·加加林

尤里·阿列克謝耶維奇·加加林出生在蘇聯斯摩棱斯克州的一個村莊。20世紀50年代初,他開始接受鑄造工人的訓練,周末則學習飛行。1955年,他進入全日制飛行駕校學習,1957年11月成為蘇聯空軍的一名飛行軍官。因為對蘇聯的無人登月任務表現出興趣,1959年,他入選了蘇聯載人航天計劃。1961年4月12日,他順利完成駕駛“東方1號”的任務,環繞地球軌道飛行了一圈,108分鐘后安全返回,成為世界首個踏入太空的人類。執行“東方1號”任務是加加林探訪太空的唯一一次冒險。飛行任務結束后,他進入蘇聯政界,從事航天器設計和航天員的培訓工作。1968年3月27日,加加林駕駛的米格-15UTI噴氣式戰斗機在莫斯科附近墜毀,他在此次事故中不幸喪生。

美國再次追趕蘇聯的腳步。1961年5月5日,艾倫·謝潑德(Alan Shepard)成為第一個踏入太空的美國人,他的“自由7號”飛船推動他進行了15分鐘的飛行,到達187千米的高度,完成了“水星-紅石”(Mercury-Redstone)任務。

謝潑德的此次飛行是“亞軌道”[2]飛行——短暫地進入太空,然后便回到地面。接下來,NASA的工程師們用更強大的“宇宙神”(Atlas)運載火箭取代了“紅石”運載火箭。1962年2月20日,約翰·格倫(John Glenn)成為美國首位環繞地球飛行的航天員,他的飛船進行了三次完整的繞地飛行,在飛行4小時55分鐘后濺落大西洋。

當我站在月球上,第一次回望我的地球時,我哭了。

——艾倫·謝潑德

第一位踏入太空的女性是蘇聯航天員瓦倫蒂娜·捷列什科娃(Valentina Tereshkova),她在1963年6月乘坐“東方6號”飛船繞地球飛行了48圈。盡管美國女性在美國太空計劃中扮演著關鍵角色,但是直到很久以后,當莎莉·賴德(Sally Ride)于1983年6月乘坐“挑戰者號”航天飛機探訪宇宙時,太空中才首次出現了美國女性的身影。凱瑟琳·約翰遜(Katherine Johnson)于1953年加入NASA。作為眾多女性數學家中的一員,她計算了軌道,包括謝潑德和格倫的早期飛行軌跡,以及“阿波羅”(Apollo)登月計劃的軌跡。而軟件工程師瑪格麗特·漢密爾頓(Margaret Hamilton)領導麻省理工學院的編程團隊,開發了“阿波羅”計劃中所有的飛行軟件。

凱瑟琳·約翰遜

凱瑟琳·約翰遜于1918年8月26日出生在西弗吉尼亞州的白硫黃泉鎮。她在數學方面表現出驚人的天賦,作為優秀畢業生,于1937年畢業于西弗吉尼亞州立大學,那時她年僅18歲。后來,她成為第三位獲得數學博士學位的非裔美國人。與第一任丈夫組建家庭后,她于1953年加入了國家航空咨詢委員會(National Advisory Committee for Aeronautics,即后來的NASA)。她在其中的角色是一臺“人類計算機”——人工推導復雜的運算,而如今這些運算都可以依靠電子化完成。她功勛卓著,曾為艾倫·謝潑德計算飛行軌跡,助其成為首位進入太空的美國人。作為一名有色人種女性,在當時由白人男性主導的領域,她的整個職業生涯需要克服相當大的困難。2015年,她被授予總統自由勛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冈县| 北安市| 全椒县| 蚌埠市| 泰宁县| 札达县| 绥阳县| 虎林市| 博野县| 安泽县| 阿巴嘎旗| 安仁县| 广河县| 北宁市| 新巴尔虎右旗| 邵阳县| 平安县| 修水县| 仁布县| 涟源市| 三门峡市| 景宁| 英山县| 溧阳市| 万盛区| 琼海市| 玉龙| 闵行区| 康定县| 沐川县| 贵阳市| 长沙县| 红原县| 望谟县| 西藏| 伊吾县| 百色市| 慈利县| 乌鲁木齐市| 柏乡县| 乌拉特前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