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減壓生活
- 金鉑
- 2319字
- 2024-01-12 11:19:49
序言 | Preface
隨著現代生活的節奏越來越快,許多人都會在繁忙的生活和工作中感覺疲憊不堪。乏力、頭痛、胃腸不適、煩躁已經成了家常便飯,失眠、便秘、頸椎疼痛等癥狀也屢屢出現,甚至偶爾還會出現莫名其妙的抑郁情緒。而最讓人煩惱的是,有時候體檢報告也不能幫助我們看出身體的異常,想去醫院看病,也不知道掛哪個科好。好不容易在醫院做完了一系列的檢查,卻什么問題都沒有查出來,只能默默回家繼續忍受痛苦。
講到這里,不知道大家會不會有共鳴,是不是想要有一個專業的醫生為自己解釋一下這些癥狀的來源,以及該如何調整自己的身心狀態。我出生在一個四代從醫的家庭,從小就非常想當一名醫生。幸運的是,我如愿考上了醫科大學,經過多年的學習和實踐,還取得了首都醫科大學神經外科學的博士學位,現在就職于北京大學第四臨床醫學院,也就是北京積水潭醫院,擔任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的職務,迄今為止已經在醫院工作了18年。
2004年,我大學畢業,在找工作的時候選擇了自己非常感興趣的神經外科。神經外科就是大家口中常說的腦外科,是一個給大腦和脊髓做手術的科室。我一直都認為人類的大腦是這個世界上最為奧妙的存在之一,能夠研究大腦的奧秘對我來說是一種令人興奮的挑戰。然而,在興奮之余我不得不面對的一個現實,就是給大腦做手術真的太難了,我曾經非常擔心自己是否能夠勝任這項工作。當我懷著這種擔憂和我的老師說起我的顧慮時,老師看著我說了一句話,他說:“腦外科的手術看起來很難,但我們可以用一種簡單的方式去理解它,因為我們的手術要做的其實只有一件事,就是‘減壓’。”
從那天開始,“減壓”這個詞就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腦子里。時至今日,我已經成為一名成熟的神經外科醫生,治療過成千上萬名患者。隨著工作的時間越來越久,我越來越覺得老師的教誨無比正確,因為健康問題就是伴隨“壓力”而來的。比如,高血壓是由于血管承受了過大的壓力,腰間盤突出是因為神經承受了過大的壓力,抑郁癥也是因為精神上長時間承受了過大的壓力。而減壓不僅能夠保護身體健康,對心靈來說也是一種休整。
那壓力為什么和人的健康有如此密切的關系呢?這就需要我們了解一個很重要的概念——亞健康。人體的大多數疾病都有滯后期,也就是說,從身體開始出現不良反應到發展成疾病,往往需要經過數年,甚至數十年的時間。亞健康就是指人體處于健康和疾病之間的一種狀態。如果能夠好好調整,我們會很快恢復健康,反之,時間久了,亞健康就會發展成真正的疾病。前文中提到過的種種癥狀,其實就是亞健康的狀態。
診斷自己是否處于亞健康狀態,有三個標準:第一,身體存在著明顯的不適,比如失眠、焦慮、心慌、疼痛等;第二,通過現在的醫療手段檢測,沒有發現器質性的病變;第三,這種癥狀已經存在了很長一段時間,至少三個月以上。
那我們應該如何改善亞健康狀態呢?在我看來,去醫院是無濟于事的,因為醫院是治療疾病的地方,想要改善亞健康狀態,還是要靠我們自己,而改善亞健康狀態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就是我們這本書的主題——減壓。
壓力是人腦對于外界的一種反應,如果我們仔細觀察,會發現身邊有兩類人。一類人精力旺盛,心理承受能力強,他們即便面對巨大的壓力,也仍然能夠泰然處之,游刃有余,不僅在事業上取得了傲人的成績,身體還很健康。《張藝謀的2008》中就記錄了張藝謀導演在長達兩三年的時間里籌備奧運會的過程。他在籌備的過程中承受了巨大的壓力,他團隊的工作人員說張導飲食不規律,也經常熬夜,但精力過人,而且能扛得住壓力。其實,很多領袖和企業家都是這樣的人,即使年過花甲,也依舊精力充沛。
還有一類人,他們經常自顧不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就能讓他們憂心忡忡。總結這兩類人的差別可以發現,他們對待壓力的方式是截然不同的。第一類人會有一套專屬于自己的減壓方式,能夠主動地調整身體對于壓力的反應,并將壓力變為健康和事業的正向動力;相反,第二類人在面對壓力時就如臨大敵,任由壓力變成擊垮自己的武器。
有人可能會問,對壓力的感受和承受能力不同是不是和先天因素有關,其實是的,但并不完全是先天因素影響。我們后天可以通過正確的學習和練習讓自己擺脫困境,重新掌握生活的節奏。因此,經過長時間的思考和準備,我創作了這本書。
在這本書中,我參考了西方醫學中前沿的神經科學理論,從神經生理學的角度為大家闡釋了壓力的來源,以及壓力是如何潛移默化地影響我們的健康的。當然,最重要的是,我們要運用科學的方法應對壓力,緩解壓力,學會和壓力共處。
在書中,我還介紹了一種正念療法。正念療法是現代精神科學領域常用的一種治療方法,通過關注呼吸,調節人體的植物神經,達到內心的平靜。它可以填補很多人“只知練外,不知練內”的知識空白。事實上,現代生活中的亞健康問題,完全可以通過增強運動和正念練習配合進行的方式,達到內外兼修,提升健康水平的目的。
此外,我還按照不同的癥狀及不同的生活場景,配合腦科學的治療方法,為大家提供了一些改善失眠、疼痛、焦慮、抑郁的建議。為了讓大家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態,我還給大家介紹了一個隨時可以運用的自我體檢方法——身體掃描,我們可以經常練習,以便及時發現身體的隱患,再從身體隱患推測出內心正在承受著的壓力。
《黃帝內經》中寫道:“上醫治未病,中醫治欲病,下醫治已病”,意思是醫術高的醫生重視預防疾病,醫術中等的醫生醫治將要發生的病,醫術差的醫生醫治已經發生的病。我希望大家能夠掌握一些實用的方法,并將這些方法一一應用到生活當中,讓每一個人都成為自己的家庭醫生。
壓力是現代人隱形的敵人,而身心健康則是人一生中最寶貴的財富,掌握了正確處理壓力的方法,不僅能夠提升自己的健康水平,還能夠更好地掌控情緒和人生。所以讓我們共同努力達到身與心的和諧狀態,高效減壓,輕松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