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前言
- 與哲學家談快樂
- (法)弗雷德里克·勒努瓦
- 974字
- 2024-01-10 18:55:14
世界上還有什么比快樂更令人向往嗎?
每個人都在執著地追尋快樂,即便曾經擁有,哪怕轉瞬即逝。對情侶而言,快樂是愛人的陪伴;對球員來說,快樂是勝利的瞬間;在藝術家看來,快樂是創作的成果;在科研人員心中,快樂是發現的一刻。這種感覺比快感更深厚,比幸福更具體,它讓人們欲罷不能,它以千面之姿,成為人們的至高追求。
快樂擁有一種力量,足以沖擊我們的心靈,占據我們的大腦,讓我們體會極度的充實。快樂是對人生的肯定,它所展現的勃勃生機,讓我們得以觸碰并感知生命的力量。沒有什么比快樂更讓我們充滿活力。但我們是否具備了獲取、滋養和維持快樂的能力?我們又能否形成一種建立在快樂力量之上的智慧?
為了對上述問題展開研究,我充分汲取了東西方智慧的結晶。事實上,快樂在中國道家思想中居于核心地位,同時在福音書中也有充分體現。但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哲學家們卻對快樂興味索然?;蛟S在他們看來,快樂具有不可預知、情緒化,甚至易走極端的特性,不利于與其保持距離、進行深入思考。盡管如此,依然有為數不少的思想家把快樂作為研究的重點,比如斯賓諾莎、尼采和柏格森等。與巨人們同行,我們得以從分辨快感、幸福和快樂之間的區別以及如何運用哲學思維剖析快樂兩方面起步,踏上尋求真知的漫漫長路。但是如何擺脫已有經驗,繼續我們的探究之旅?我將以個人的經歷、感受和信念,為下一步研究提供支撐。
在本書中,我試圖以具體的方式向讀者展現三種通往快樂的途徑。首先是采取正確的生活態度獲取快樂,比如專注、參與、自信、豁達、隨性、善心、感恩、堅持等,同時也要懂得適時放手以及保持健康的體魄。另外兩種途徑旨在讓快樂更加持久:一種是沖破束縛,通過獲得內心的自由重新找回自己;另一種則截然相反,即重拾愛心、重建聯系,與世界和他人達成充分、真正的和解。這是一條自我實現、與世界相融的道路,當我們走到路的盡頭就會發現,所謂完美的快樂不過是生命本身的一種深刻、積極和有意識的表達,它與生俱來,卻在我們遭遇的各種困難中消磨殆盡——這就是生的快樂。
這本書源于我的教學講義,由最初口頭授課的內容整理而成。我希望它通俗易懂,能夠被更多的讀者接受。為此,我重新對講義進行了精心編纂,但保留了原文鮮活直白的口語風格。在此,我要特別感謝吉南·卡勒·塔杰爾(Djénane kareh Tager)和我的出版商索菲·德·克洛塞(Sophie de Closets),感謝她們在這一過程中給予我的珍貴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