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投資年鑒2014
- 《中國投資年鑒》編輯委員會
- 6243字
- 2024-04-17 16:08:58
2013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關于2013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14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節選
財政部 2014年3月5日
2013年,面對極為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形勢,各地區、各部門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團結一心、奮力拼搏,經濟社會發展穩中有進、穩中向好。在此基礎上,財政工作與財政改革發展有序推進,預算執行總體良好。
一、加強和改善財政宏觀調控情況
為保持經濟的平穩運行,國務院明確了經濟運行合理區間,強調只要增速不滑出底線、就業保持基本穩定,就不采取短期刺激政策對經濟運行進行強力干預,而是穩定市場預期,適度預調微調,同時簡政放權,推進改革,激發市場活力,釋放改革紅利。一是堅持不擴大財政赤字,把赤字占GDP的比重控制在2.1%。二是實施促進企業發展的財稅優惠政策。暫免征收部分小微企業增值稅和營業稅,為超過600萬戶小微企業帶來實惠。取消或免征了34項中央級行政事業性收費和314項地方行政事業性收費。擴大了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范圍,新增研發人員“五險一金”等扣除項目。三是清理財政存量資金。開展了財政存量資金的摸底和分析工作。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地方財政對外借款和財政專戶檢查。規定了財政結轉結余、暫存款、暫付款清理壓縮目標,制定了結轉結余資金統籌使用的管理辦法,將閑置沉淀的資金清理出來用于亟需支持的項目。四是促進優化投資結構。中央基建投資從競爭性領域開始逐步退出,并調整了投資方向和結構,加大對跨省(區、市)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市場化投融資改革。五是抓好各項政策措施的檢查落實。積極開展重大財稅政策實施情況檢查和跟蹤調查,強化對民生政策和資金落實情況的監督,推動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有效落實。
二、落實全國人大預算決議情況
按照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有關決議,以及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的審查意見,研究完善體制機制,努力做好財政工作。
1.完善有利于轉方式、調結構的財稅政策。把短期調控與長期發展政策有機結合起來,加快推動經濟轉型升級。一是大力支持科技創新。開展中央財政科技專項優化整合工作,建立“先實施、后撥款”的科技計劃和科技重大專項后補助機制。完善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試點政策,擴大中央級事業單位科技成果處置權和收益權管理改革試點范圍,延長試點期限。二是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支持實施
“寬帶中國”戰略和“信息惠民”工程。促進新材料、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現代種業等領域關鍵技術突破和產業鏈協同創新。推進新能源財稅政策轉型。堅持發揮市場機制作用,通過市場競爭實現優勝劣汰,化解過剩產能。三是加強節能減排。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支持開展大氣污染防治。積極促進工業、農業領域清潔生產技術示范和推廣。鼓勵使用節能產品,推動節能環保產業加快發展。整合專項資金,支持“三河三湖”及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和湖泊生態環境保護。支持492個縣開展重點生態功能區建設。四是支持外貿轉型升級。完善進出口稅收政策,降低先進技術設備、關鍵零部件、能源原材料等780多種商品的進口關稅;對煤炭等300多種高耗能、高污染和資源性產品征收出口關稅。增加進口貼息資金規模,積極擴大有關商品進口。
2.注重民生投入的使用績效。按照守住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輿論的思路,在確保財政可持續的基礎上,落實好各項民生政策,開展重點民生支出評估,著力建立政府、企業、個人、社會協調配合的機制,樹立起個人努力、各方面合理承擔責任、勤勞致富的民生理念。合理區分公共性的層次,穩步推進民生相關領域的制度建設,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民生事業建設。選擇就業補助、農村危房改造等專項轉移支付資金開展績效考核,建立完善重點民生支出績效評價機制。
3.進一步加強預算管理。一是加強預算編制和執行管理。細化部門預算編制,進一步壓縮代編預算規模,嚴格控制預算執行中調整事項。建立健全覆蓋各級財政的預算執行動態監控體系,開展了國庫集中支付電子化管理試點。建立健全公務卡強制結算目錄制度,公務卡受理環境逐步改善。二是加快推進預算績效管理。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部門范圍和資金規模進一步擴大。中央財政對部分專項轉移支付項目和縣級財政支出管理等開展了重點績效評價,并積極探索實施評價結果公開、績效約談、績效獎懲等績效評價結果應用。地方預算績效管理工作也明顯加強。三是強化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基本摸清了地方政府性債務底數,對債務高風險地區進行了風險提示,促進加強債務管理和風險防控。地方政府債券自發代還試點范圍繼續擴大。將土地儲備機構融資納入地方政府性債務統一管理,實行年度可融資規模控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試編范圍進一步擴大。四是深入推進預決算公開。中央財政和中央部門預決算公開內容進一步細化,中央部門預決算分別集中公開。中央本級“三公”經費預算由7月份隨同中央部門決算公開,提前到4月份隨同中央部門預算公開,公開的內容更加詳實。推進省以下預決算公開,全國31個省份公開了省級財政總預算和省級預算單位部門預算,大部分省份公開了省級“三公”經費預決算。
4.加快推進財稅體制改革。堅持頂層設計與分步實施相結合的原則,在研究提出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總體思路的同時,不失時機地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改增試點順利推向全國,全年減輕企業稅負超過1400億元,促進了服務業發展和產業結構優化。實施部分品目資源稅從價計征改革試點。取消和下放了一批財政行政審批事項。出臺了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的指導意見,積極組織開展政府購買服務工作。研究明確了清理規范中央專項轉移支付的思路和方案,壓減了一批專項轉移支付項目,下放了一批專項轉移支付項目的審批權。支持黑龍江省開展“兩大平原”涉農資金整合試點。推動地方結合實際,清理整合省對下的轉移支付項目。
5.厲行勤儉節約。認真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按5%比例壓減中央本級一般性支出,騰出的資金轉入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留待以后年度經預算安排使用。各地也都相應壓減了支出。加強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制度建設,圍繞落實《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發布了中央和國家機關會議費、培訓費、差旅費、外賓接待經費、因公臨時出國經費和因公短期出國培訓經費等管理辦法,增強制度的可操作性和權威性,為建立健全厲行節約反對浪費長效機制奠定了基礎。
三、2013年預算收支情況
1.公共財政預算。
2013年上半年我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財政收入增速下滑,低于年初預算預計的增幅;下半年經濟企穩回升,財政收入特別是稅收收入增速回升,加上一些一次性增收因素,全年財政收入比年初預算略有超收。全國財政收入129142.9億元,比2012年(下同)增長10.1%。加上從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調入1000億元,地方財政調入資金149.74億元,使用的收入總量為130292.64億元。全國財政支出139744.26億元,增長10.9%。加上補充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1164.38億元,以及地方政府債券還本支出1384億元,支出總量為142292.64億元。全國財政收支總量相抵,差額12000億元。
中央財政收入60173.77億元,為預算的100.2%,增長7.1%。加上從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調入1000億元,使用的收入總量為61173.77億元。中央財政支出68509.39億元,完成預算的98.5%,增長6.8%(其中,中央本級支出20471.75億元,增長9.1%,完成預算的101.3%,主要是執行中壓減補助地方的零散項目,將部分原列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的基建投資、用車輛購置稅安排的支出,調整用于增加鐵路投資等,相應增列中央本級支出)。加上補充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1164.38億元,支出總量為69673.77億元。收支總量相抵,中央財政赤字8500億元,與預算持平。2013年末中央財政國債余額86750.46億元,控制在年度預算限額91208.35億元以內。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余額為1483.08億元。
地方本級收入68969.13億元,增長12.9%。加上中央對地方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收入48037.64億元,地方財政調入資金149.74億元,地方財政收入總量為117156.51億元。地方財政支出119272.51億元,增長11.3%,加上地方政府債券還本支出1384億元,支出總量為120656.51億元。收支總量相抵,差額3500億元。
2013年中央預算收支執行具體情況如下:
(1)主要收入項目執行情況。國內增值稅20527.92億元,為預算的98%。國內消費稅8230.27億元,為預算的96.3%。進口貨物增值稅、消費稅14003.34億元,為預算的88.2%,下降了5.4%;關稅2630.29億元,為預算的88.6%,下降了5.5%,進口稅收低于預算,主要是進口增長低于預期以及高稅率商品進口減少、大宗商品價格走低。企業所得稅14443.1億元,為預算的110.1%,主要是企業利潤增幅高于預期,以及清繳以前年度稅款等一次性因素。個人所得稅3918.84億元,為預算的102.7%。出口貨物退增值稅、消費稅10514.89億元,為預算的94.6%。非稅收入3540.05億元,為預算的128.5%。
2013年中央財政收入比預算超收113.77億元。主要是車輛購置稅超收,按照專款專用的規定相應增加公路建設支出。
(2)主要支出項目執行情況。2013年前幾個月中央財政收入增幅明顯回落,經報黨中央、國務院批準,預算執行中壓減了部分中央本級支出,同時結合規范轉移支付制度壓減了中央對地方專項轉移支付。相應地,部分支出執行數低于預算安排數。
農林水事務支出6005.4億元,完成預算的96.9%,增長0.2%,主要是2012年預算執行中通過調整支出結構一次性增加了重大水利工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小型病險水庫和中小河流治理等方面的投入,基數較高。落實農業補貼政策,推進種糧大戶補貼試點,開展農機報廢更新補貼試點。支持改造中低產田、建設高標準農田2795.4萬畝。繼續推進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支持北方地區規模化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開展東北四省區“節水增糧行動”。在639個縣實施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覆蓋了全國80%以上的草原。開展財政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創新試點和新型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試點。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示范縣項目覆蓋到所有的農業縣(市、區、場)。進一步加大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投入,新增部分主要用于連片特困地區。全面推進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農村綜合改革示范試點和國有農場辦社會職能改革試點進展順利。
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6571.75億元,完成預算的100.3%,增長14.2%。將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提高10%,月人均達到1900元左右。對中央財政補助地區分別按月人均15元和12元增加城鄉低保補助資金。提高優撫對象等人員撫恤和生活補助標準,扎實做好自然災害生活救助、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孤兒基本生活保障等工作。實施大學生就業促進計劃,對城鄉低保家庭的高校畢業生求職給予補貼,增加小額擔保貸款貼息資金。
醫療衛生支出2588.12億元,完成預算的99.4%,增長26.4%。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280元。大部分省份出臺了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實施方案。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30元,繼續支持實施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穩步推進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開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科醫生特崗計劃試點。推進疾病應急救助制度建設。
教育支出3883.91億元,完成預算的94%,增長2.7%,主要是據實結算的學生資助補助經費減少,以及高中教育債務納入地方政府債務管理或由地方政府安排資金解決,相應減少了中央化債補助資金。以獎補方式鼓勵社會力量舉辦學前教育,大力支持中西部農村地區幼兒園建設。提高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水平,全國1.2億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全部享受免學雜費和免費教科書政策,中西部地區1260萬名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享受生活費補助政策,一些薄弱學校生活設施和辦學條件進一步改善。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惠及3200萬名貧困地區學生。支持1394萬名農民工隨遷子女在城市接受義務教育。支持750個職業教育實訓基地、706所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校和60所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建設。支持實施“985工程”和
“2011計劃”,推動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進一步健全了涵蓋各教育階段的國家資助政策,約8400萬名學齡前兒童和學生受益。
科學技術支出2460.59億元,完成預算的97.3%,增長7.4%。支持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核心技術突破、優勢資源集成和技術平臺建設,促進重大戰略產品開發和重大示范工程建設。加大對國家科技計劃、自然科學基金等的投入,重點支持基礎研究、社會公益研究、前沿技術研究和關鍵共性技術研究。提高了科研機構基本運行經費保障水平。擴大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的支持范圍。深入實施科技創新工程。
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531.55億元,完成預算的98.3%,增長7.5%。支持實施重點文化惠民工程,穩步推進博物館等公益性文化設施向社會免費開放。按照每個行政村1萬元的標準支持開展村級基層群眾文化活動。支持實施平安故宮工程等重點項目。加強海外中國文化中心建設和重點媒體國際傳播能力建設。
住房保障支出2320.94億元,完成預算的104.1%,下降10.8%,主要是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任務比上年減少。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基本建成544萬套、新開工666萬套,在部分地區開展了保障性安居工程預算績效綜合評價試點。支持完成266萬戶農村危房改造任務,進一步提高了貧困地區的中央補助標準。
節能環保支出1803.9億元,完成預算的85.8%,下降9.7%,主要是部分節能產品補貼政策到期后不再執行。支持重點地區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安排獎勵資金支持淘汰落后產能。支持重點節能工程建設,擴大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范的范圍。北方采暖區完成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2億平方米。支持開展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試點。支持開展城市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和循環利用。啟動無電地區金太陽示范工程,支持頁巖氣資源規模化開發利用。繼續推進天然林資源保護和退耕還林等工程。鼓勵使用高效節能產品,支持推廣1.6升及以下節能環保汽車和新能源汽車。
交通運輸支出4138.5億元,完成預算的104.1%,增長4.2%。糧油物資儲備事務支出1266.38億元,完成預算的102.4%,增長27.9%。國防支出7201.97億元,完成預算的100%,增長10.7%。公共安全支出1934.34億元,完成預算的95.3%,增長2.9%。一般公共服務支出1381.54億元,完成預算的102.3%,增長3.9%。
(3)中央對地方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執行情況。中央對地方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48037.64億元,完成預算的98.3%,增長5.9%。其中:一般性轉移支付24370.91億元,專項轉移支付18609.83億元。一般性轉移支付占全部轉移支付的56.7%,比2012年提高3.4個百分點。
2.政府性基金預算。
2013年全國政府性基金收入52238.61億元,全國政府性基金支出50116.46億元。
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4231.7億元,為預算的116.9%,增長27.5%。超過預算主要是中央財政向煙草總公司收取部分稅后利潤,用于支持鐵路建設支出。加上2012年結轉收入834.73億元,2013年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總量為5066.43億元。中央政府性基金支出4259.47億元,完成預算的96.8%,增長27%。其中,中央本級支出2760.86億元,對地方轉移支付1498.61億元。中央政府性基金結轉下年支出806.96億元。
地方政府性基金本級收入48006.91億元,增長40.3%,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41249.52億元。加上中央政府性基金對地方轉移支付1498.61億元,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為49505.52億元。地方政府性基金支出47355.6億元,增長38.6%,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安排的支出40600.45億元。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大于支的部分結轉下年使用。
3.國有資本經營預算。
2013年全國國有資本經營收入1651.36億元,全國國有資本經營支出1513.6億元。
中央國有資本經營收入1058.27億元,為預算的104.7%,增長9%。加上2012年結轉收入71.95億元,收入總量為1130.22億元。中央國有資本經營支出978.19億元,完成預算的90.3%,增長5.2%。其中,調入公共財政預算用于社會保障等民生支出65億元,增長30%。中央國有資本經營結轉下年支出152.03億元。
地方國有資本經營收入593.09億元,地方國有資本經營支出535.41億元。地方國有資本經營收大于支的部分結轉下年使用。
4.社會保險基金預算。
2013年全國社會保險基金收入34515.56億元,為預算的105.1%,其中,保險費收入25938.81億元,財政補貼收入7371.5億元。全國社會保險基金支出28616.75億元,為預算的102.5%。本年收支結余5898.81億元,年末滾存結余43441.8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