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工程項目建設標準與技術規范宣貫教材
- 建設部標準定額研究所
- 1911字
- 2024-02-29 12:02:23
第三章 選址
第十四條 填埋場的選址,應符合城市總體規劃、環境衛生專業規劃,以及現行國家標準《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標準》(GB 16889)和《城市生活垃圾衛生填埋技術規范》(CJJ17)的要求。
填埋場作為城市生活垃圾消納場地,直接為城市服務,因此,填埋場選址要符合城市總體規劃和環境衛生專業規劃要求。
現行國家標準《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標準》(GB 16889)和《城市生活垃圾衛生填埋技術規范》(CJJ 17)中均對填埋場選址做了具體規定,填埋場選址要滿足其有關要求。
第十五條 填埋場選址,應綜合考慮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等條件對周圍環境、工程建設投資、運行成本和運輸費用的影響,經過多方案比選后確定。
填埋場的選址與眾多因素有關,主要遵循兩條原則:一是從防止污染角度考慮的安全原則;二是從經濟角度考慮的經濟合理原則。必須綜合考慮場址的地形、地貌、水文與工程地質條件、對居民及周圍環境的影響、交通運輸、覆蓋土源等因素。水文與工程地質條件較好的填埋場,既能降低環境污染,又能減少工程建設投資。
第十六條 填埋場選址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選址應由建設、規劃、環保、環衛、設計、國土管理、水利、衛生防疫、地質勘察等有關部門參加。
二、場址應符合下列要求:
1.當地城鄉建設總體規劃和環境衛生專業規劃要求;
2.環境保護的要求;
3.應充分利用天然地形以增大填埋容量,使用年限應達到相關要求;
4.交通方便,運距合理;
5.征地費用較低,施工較方便;
6.人口密度較低、土地利用價值較低;
7.位于夏季主導風下風向,距人畜居棲點500m以外;
8.遠離水源,盡量設在地下水流向的下游地區。
三、選址應按下列步驟進行:
1.場址初選。根據城市總體規劃、區域地形、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資料確定多個候選場址;
2.場址推薦。對候選場址進行踏勘,并通過對場地的地形、地貌、工程地質、水文地質、植被、水文、氣象、交通運輸、覆蓋土源和人口分布等對比分析,征求當地政府意見,確定2個以上(含2個)的預選場址;
3.場址確定。對預選場址進行技術、經濟和環境的綜合比較,提出首選方案,完成可行性研究報告(或選址報告),通過審查確定場址。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填埋場建設數量增長較快,大多數城市非常重視填埋場的選址,為填埋場的建設和運營打下良好的基礎。但目前還存在不能以科學的態度對待選址的現象,造成基建投資過大,甚至出現嚴重的二次污染。因此,本條對參加選址人員、場址要求以及選址步驟進行了規定,在選址時要嚴格執行。填埋場選址步驟中的各階段要以文字報告形式備案,并作為工程竣工驗收的重要組成部分。
垃圾填埋場的選址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也是比較困難的一項工作。一般來說,要找到一個各方面都合適的填埋場場址是非常困難的。但是,為了盡可能選擇一個較合適的填埋場址,在選擇確定場址時應對各方面的因素做全面的調查與分析。垃圾填埋場選址涉及多學科,因此在場址的調查研究與分析過程中,應有不同學科的專業人員參加,組成一個選址班子。選址班子一般應有建設單位所在的市政各部門以及專業設計單位的技術人員參加。
1.選址過程。
(1)制定場址預選標準,對每一個預選場址的情況對照預選標準進行評價;
(2)采用否定法剔除不符合預選標準的場址(例如地下水保護區、居民區、自然保護區等);
(3)對預選出的場址采用肯定法對場址的環境條件(如道路交通、地域大小、地形、距居民區距離等)進行評價,選出幾個初選場址;
(4)對初選場址進行進一步的地形地貌調查,然后比較選出最佳場址。
在本階段選址中應重視考慮以下情況:
1)垃圾填埋場所在地不得是地下水保護區的補充水源地;
2)填埋場地基及周圍地層應能保持長期的穩定或通過不太復雜的工程處理能夠達到長期穩定;
3)填埋場場址不能位于有洪水危險、巖石塌方、滑坡和雪崩等的地區;
4)為了能長期防止垃圾填埋場排除的污染物影響周圍環境,填埋場周圍應有較好的天然屏障;
5)場址應有足夠的填埋容積,一般至少要有10年的使用期限。
2.選址考察標準。
(1)工程地質、水文地質、水文地理方面:
1)地下土層結構及滲透系數;
2)土層承載力;
3)地下滲透情況;
4)自然災害(洪水、侵蝕等)情況。
(2)天然水體保護方面:
1)地表水存量、地下水存量;
2)地表水流向及排水溝渠情況;
3)污水排放去向。
(3)空氣、噪音及土壤方面:
1)操作噪音的影響;
2)空氣污染、粉塵及氣味污染;
3)土壤污染。
(4)交通和居住區情況:
1)進場道路;
2)交通量增加的可能性;
3)交通安全;
4)與居住區的距離。
(5)對其他行業的影響:
1)農業和林業;
2)漁業及狩獵;
3)休閑療養地。
(6)其他因素:
1)填埋場最大容積、堆填高度;
2)供排水條件;
3)供電條件;
4)填埋氣體利用的潛在用戶情況;
5)征地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