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項目后評價導則
-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標準定額研究所主編
- 1204字
- 2024-02-29 14:31:37
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項目后評價導則
1 總則
1.1 為提高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項目(以下簡稱“城市軌道交通項目”)的建設水平,加強和改進城市軌道交通項目的建設管理,規范和指導城市軌道交通項目后評價工作,提高城市軌道交通項目決策的科學化水平,充分發揮投資效益,根據《中央政府投資項目后評價管理辦法》的要求,制定本導則。
1.2 本導則所稱的“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項目”是指采用專用軌道導向運行的城市公共客運交通系統建設項目,包括地鐵系統、輕軌系統、單軌系統、磁浮系統、自動導向軌道系統、市域快速軌道、有軌電車等建設項目。
1.3 城市軌道交通項目后評價是在城市軌道交通項目建設完成并投入使用或運營三年后,在對項目全過程回顧和分析的基礎上,將項目實際達到的效果和影響與項目決策時確定的各項目標進行對比,找出差距,分析原因,總結經驗教訓,提出相應對策建議,反饋給相關決策及管理部門,以提高投資決策水平和項目效益的工作。
1.4 本導則適用于政府投資的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項目的后評價工作。其他資金來源的城市軌道交通項目,可根據項目具體情況參照本導則執行。
1.5 城市軌道交通項目應結合城市軌道交通項目的公共性、準公益性、服務性、規劃符合性、政府指導性、網絡關聯性及其他特點來開展后評價工作。
1.5.1 公共性。城市軌道交通的服務對象是社會公眾,城市軌道交通項目具有較強的社會影響和較高的社會關注度。后評價時應注重其社會公平和環境影響。
1.5.2 準公益性。城市軌道交通設施是為了滿足社會的某種需要,是為社會服務的產物,其服務的主要目標是增進社會公眾福利,但城市軌道交通項目具有一定的收入來源,并非純公益性項目。后評價時應注重項目的社會效益。
1.5.3 服務性。項目建設目標是為城市提供基礎設施產品和服務,其最終目標為提供公共服務功能。后評價時應重點關注項目的群眾滿意度目標是否實現。
1.5.4 規劃符合性。城市軌道交通項目是在城市總體規劃與專項規劃的指導下建設的,項目的建設規模既要滿足城市近期需要,又要考慮經濟社會中長期發展的要求。后評價時應關注與項目效果與可研階段目標、與各級政府引導性的規劃目標的符合性。
1.5.5 政府指導性。城市軌道交通項目主要是政府投資,政府是市政公用事業的責任主體,實行對城市軌道交通公用事業實施行業監管和以政府指導價或政府定價為核心的規制。
1.5.6 網絡關聯性。城市軌道交通項目具有網絡效應、規模經濟效益和集合影響,單個項目評價往往不能完整反映項目之間的關聯效益和關聯成本。應從區域容量或區域規劃的角度,對項目群進行綜合分析,有利于優化資源配置、降低不利影響、統籌建設時序和明確投資重點。
1.5.7 其他特點。城市軌道交通項目具有運量大、速度快、準時、專業多、規模大、投資高、工期長、涉及面廣、安全要求高、管理層多、決策層次高、適于規模化經營的特點。
1.6 城市軌道交通項目后評價應遵循獨立、客觀、科學、公正的原則;評價過程透明,評價資料真實可信。
1.7 城市軌道交通項目后評價的內容包括過程評價、效果評價、目標與可持續性評價、后評價結論與建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