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項目后評價導則
-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標準定額研究所主編
- 2602字
- 2024-02-29 14:31:37
2 過程評價
2.1 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項目過程評價是在對評價時點之前的各階段回顧的基礎上,確認整個項目建設過程是否按計劃實施,分析項目建設過程中發生的偏離和原因及其對項目的影響,對項目建設過程中的管理水平和工作質量做出評價。
2.2 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項目過程評價包括前期決策階段評價、實施準備階段評價、建設實施階段評價、項目運營管理階段評價。
2.3 前期決策階段評價是對前期決策階段各項工作的回顧、總結與評價。
2.3.1 項目前期決策階段回顧和評價的主要內容包括項目建設規劃的編制、評估和批復,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初步設計的編制、評估和批復,以及其他報批手續。
1.建設規劃的編制、評估與批復。回顧項目所屬的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的編制、評估與批復過程,分析與評價建設規劃編制內容的深度和質量、審批程序的完整性和合規性。
2.可行性研究報告、初步設計文件的編制、評估與批復。回顧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初步設計文件的編制、評估與批復過程,分析與評價可研報告、初步設計委托編制過程的合規性、可研報告、初步設計文件及評估報告內容的深度和質量、審批程序的完整性和合規性。
3.其他報批手續的合規性評價。包括環境影響評價、地質災害評估、地震安全性評價、土地預審、安全預評價、節能評估、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等專題的審批手續及主要評審意見。
2.3.2 項目前期決策階段的評價要點。
1.前期決策工作的合規性。對建設規劃、可行性研究報告、初步設計的編制及評估工作的合規性評價。
2.決策結論的合理性。對建設規劃、可行性研究報告、初步設計等批復結論的科學性和合理性的評價,批復要點如有變化,需進行合理性分析。若實際建成內容與批復要點存在較大差異,也應進行分析與評價。
3.報告的質量。對可行性研究報告、初步設計等報告內容的完整性、深度及合理性的評價。
4.單位資質的符合性。對建設規劃、可行性研究報告、初步設計的編制單位和評估單位的資質與相關要求符合性的評價。
5.資料的完整性。對項目前期決策階段資料管理工作的評價。
2.4 實施準備階段評價是對實施準備階段各項工作的回顧、總結與評價。
2.4.1 項目實施準備階段回顧和評價的主要內容包括項目招投標、項目勘察、工程設計、資金籌措、開工準備等工作的落實情況。
1.項目招投標。包括業主招標時所具備的條件,招標方案及其報備手續,招標單位或代理機構的資質,招標程序的合規性和合法性,招標過程監督機制的執行情況,招標效果等。
2.項目勘察。包括勘察單位的資質審查,委托方式和委托程序的合法性與合規性;對勘察方案、技術標準和任務、場地水文地質條件、工程地質條件、抗震設計條件、地基方案建議等主要內容的勘察結論與設計建議的科學性與合理性。
3.工程設計的編制、審查及批復。包括項目施工圖設計階段的編制單位與審查單位的資質審查,委托方式和委托程序的合法性與合規性;設計單位的工作效率、設計質量、技術水平和服務水平等。
4.項目資金籌措。包括融資模式、融資方案的比選、資金來源的構成,資本金所占比率,資本金和其他建設資金的落實情況,以及資金到位情況對工程建設的影響,風險管理與防范等。
5.項目開工準備。包括項目組織建設、征地拆遷、施工現場與技術準備情況、施工許可、開工報批等。
2.4.2 項目準備階段的評價要點。
1.參建單位資質的合規性。對招投標、勘察、工程設計、施工、監理等單位資質合規性的評價。
2.項目準備工作的完成質量。對招投標、勘察、工程設計、資金籌措等工作內容的完整性、深度及合理性的評價,分析上述工作是否滿足項目開工建設的需要,能否保證項目按時、按質、按量完成。
3.程序的完整性和合規性。對招投標、勘察、工程設計、開工等準備工作手續完整性和合規性的評價。
4.資料的完整性。對項目準備階段資料管理工作的評價。
2.5 建設實施階段評價是對建設實施階段各項工作的回顧、總結與評價。
2.5.1 項目建設實施階段回顧和評價的主要內容包括項目組織管理、合同管理、投資控制、質量控制、進度控制、施工監理、工程安全控制、工程變更、建設風險控制、檔案管理、系統聯調和試運行、竣工驗收及移交等。
1.項目組織管理。包括組織機構的建立及管理職責分工情況。
2.合同管理。包括項目建設實施過程中各種合同的簽訂、執行、管理、變更等情況,重在分析合同文本的合規性、合法性、嚴謹性、完備性,合同變更手續的完整性與變更所產生的影響,合同爭議的解決機制及其效果等。
3.投資控制。包括投資目標、資金到位、投資控制措施、實際完成投資等情況,重點分析資金到位情況、投資控制措施的落實情況和控制效果。
4.質量控制。包括質量目標、質量管理措施、工程實際質量等情況,重點分析質量管理措施的落實情況和管理效果。
5.進度控制。包括進度計劃、進度控制措施、工程實際工期等情況,重點分析進度控制措施的落實情況和控制效果。
6.施工監理。包括工程監理的組織建立情況、技術準備情況、履行職責情況等,其中組織建立情況包括組織機構、人員配備等;技術準備情況包括監理大綱和實施細則的編制情況;履行職責情況包括監理措施的落實情況和有效性等。
7.工程安全控制。包括工程安全管理措施、安全事故報告與處理、安全培訓教育管理等情況,重點分析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實情況和管理效果。
8.工程變更。包括一般設計變更、重大設計變更和變更設計,重點分析一般設計變更數量和重大設計變更產生的原因,變更設計的原因和合規性。
9.建設風險控制。包括建設風險管理措施、應急管理等情況,重點分析建設風險管理措施的落實情況和管理效果。
10.檔案管理。包括的檔案資料的完整性和規范性,重點分析檔案管理措施的落實情況和管理效果。
11.系統聯調和試運行。包括系統聯調管理、試運行管理情況,試運行后新發現問題的處理等,重點分析聯調管理效果和試運行管理效果。
12.驗收及移交。包括工程質量驗收、質量驗收的組織與程序管理、工程移交的程序與組織管理、未完工程的管理與完善、專項驗收管理、竣工驗收管理等情況。
2.5.2 項目建設實施階段的評價要點。
1.組織架構的合理性;
2.合同的執行和管理效果;
3.投資控制措施與效果;
4.質量控制措施與效果;
5.進度控制措施與效果;
6.施工監理工作效果;
7.工程安全控制措施與效果;
8.建設風險控制措施與效果;
9.檔案管理措施與效果;
10.系統聯調和試運行效果;
11.驗收及移交程序的合規性與合理性;
12.竣工驗收提出的問題和尾工處理落實情況。
2.6 項目運營管理階段評價主要是對影響及效果的評價,包括技術效果、經濟效果、運營管理效果、節能效果、環境影響、社會影響等,具體評價內容詳見第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