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5章 翻山越嶺分你田

“師長,這是咱們抄沒的銅版。”刑名司掌司高天章給李弘遞上來一塊銅質印版,李弘拿到手里細細觀摩。

版面上寫著伍仟文的字樣。

寶鈔最大面額是一千文,那這五千文銅鈔明顯是假的。

高天章說道:“這塊銅鈔版的絕大部分都是真的,所以它印刷出來的寶鈔,花紋樣式、尺寸大小,甚至連模糊的樣子都跟真的一樣。這是一塊大明寶鈔二十文的報廢銅鈔版,也不知道是那年流出來的,印鈔者挖出其中獨特樣式部分,再填入新的內容,重新澆筑在上面,就成了一塊新面額的銅鈔版。咱們大同軍剛剛攻陷府城時這群人還不敢輕舉妄動,現在局面稍稍穩定了,就又開始印制了。”

“只可惜這次咱們突擊沒抓到人,只抄到幾塊印版。”

李弘笑笑,說道:“沒事,他們膽敢在總兵府眼皮子底下印假鈔,歇息一段時間肯定會死灰復燃,咱們只要耐心等待假鈔重新出現在市面上就好。只是要注意提醒各家商鋪和各縣居民,讓他們小心提防。”

高天章繼續說道:“不繼續查探印鈔者是誰嗎?”

“當然要查”李弘把銅版扔到一邊,踱步到高天章面前繼續說道,“咱們不僅要查,還要連根拔起,你這次貿然行動算是打草驚蛇,日后沒有足夠的把握不可如此行事。”

高天章低著頭答道:“是!”

等高天章離開總兵府,李弘又回到座位上拿起那塊銅版仔細端詳,看著上面的字樣實在有些哭笑不得。

實際上,大明寶鈔上面的紋樣十分復雜,而且寶鈔一共有四種形制,每種形制上的印章都不相同,分別是洪武八年中書省發行的“中書省奏準印造大明寶鈔與銅錢通行使用”形制、洪武十三年戶部監造的形制、洪武末年戶部發行的十文到五十文形制以及建文四年發布的形制,此種除紋樣和洪武十三年的有所區別外其他沒什么變化。永樂以后的寶鈔用的是洪武年間的舊版。

朱元璋是真的拿寶鈔當聚寶盆了,一缺錢就印鈔。不但用來發放官吏工匠的工資,還用作將領士兵的賞賜,還特么一賞賜就是幾千萬上億。

大明寶鈔發行第二年,朱元璋就用來一次性賞賜北平御及聽征官軍鈔五千萬八千七百余錠,一錠就是五貫,也就是兩億五千萬貫以上。

但是回收呢?每年僅有商稅十五萬貫,后來寶鈔貶值的太厲害,再用寶鈔收稅,朝廷就虧了,所以老朱又禁止用寶鈔繳稅。只有少數皇帝開心的時候,才會開恩允許使用寶鈔結稅。

民間因此還產生了一種金融交易行業,就是平時低價收購寶鈔,就等皇帝開心的時候拿去繳稅,可以抵扣很多。

李弘這回遇到的這批假鈔販子賊得很,他們先搞到洪武三十二年的小額寶鈔銅版,再挖掉正中的如十文、二十文字樣,再重新填上五貫、十貫的字樣以盈利。

按理說這些銅版雖然來路不正但是貨真價實,印出來的寶鈔是實打實的真錢,但是在著名經濟學家大明洪武皇帝的一通操作之下,大明寶鈔貶值的速度奇快,洪武八年,一貫寶鈔可換一千文,永樂五年,一貫寶鈔只能換十二文,到了正統年間一貫的寶鈔只值兩文錢了。

假鈔販子印五十文以下的寶鈔恐怕連油墨錢都賺不回來。

反正洪武年間已經距離崇禎年間二百余年了,誰還記得洪武年是否印過伍千文的寶鈔,而這款作廢的小額銅鈔版,本身就已經用了很久,字跡模糊,印刷出來反而有種年代久遠的感覺。

放下銅版,李弘問身邊秘書:“劉掌院那里戰況如何了?”

秘書答道:“上次送軍報回來還在前日,仍在定軍山里停留不前。”

“還在山里窩著?”李弘有些驚訝,這不像是劉不訥的作風啊!

秘書安慰道:“等下次軍報回來說不定就是得勝了”

“但愿吧”李弘起身,“走,跟我一起去看看春種秧苗的情況,開年都快四個月了還不下雨,真是急人!”

秘書忙跟上李弘的腳步,邊走邊說道:“農會和勞動隊已經在抓緊開挖新的堰塘了……”

另一邊,劉不訥已經在定軍山里停軍多日。

他的作戰風格的確有些許變化。

以前劉不訥只是黃家村的一個苦逼佃戶,跟著李弘造了反之后才開始做領導者,而且是軍隊的領導者。

過去他是個光棍,潑皮一樣的人物,因為老爹老娘都死了,每天只需要管好自己吃沒吃飽就行。

但做了連長之后他一下子就要管理幾十上百個人,若非當時還是營長的李弘那套練兵的法子,他每天得被這上百人折騰死。

人一多就會產生矛盾,管理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后來營長帶他們打下了縣城,做了團長,劉不訥自己成了營長,這回要管幾百人,而且面對的是巡撫這樣的大官過來攻打。

當連長的時候他有疑問就可以去找營長,現在他就是營長,手底下幾百號人都等著自己拿主意。

而且因為拿下縣城的過程太過容易,劉不訥反而覺得打仗這事跟械斗也沒什么兩樣,不過就是參與的人多點而已。

過去做佃戶的時候他也參加過幾次械斗,由此械斗雙方人數比李弘攻打縣城時還要多,當時還打死打傷了不少人。

但真到了親眼看到自己的同鄉和戰友被巡撫老爺的兵殺死,或者負傷在地上痛苦呻吟的時候,他才明白自己干的不是村頭械斗這種事,而是要學會毫不留情地殺死眼前的敵人,給地上的傷兵補上一刀,以保護自己身后的士兵不會被砍死。

見識戰場的慘烈,才會明白人被刀砍一下都是要死的,才會在戰場上你不殺我,我就會殺,才會知道所謂打仗就是以性命相搏。

好在那時做決策的一直是李弘,他只要照著做就是了。

現在他做了兵事院掌院,再不用提刀上陣砍人,而且有了自己的參謀和下屬去替自己處理雜事。

此時他做的是要帶兵翻山越嶺去攻打寧羌州,大山阻隔不可能再像打洋縣那樣靠水路和總兵府遠程交流。

出發前,李弘只交代給他一句話:“以最小的代價,盡快拿下寧羌!”

此刻劉不訥在身份上作為一名能稱得上將軍的人物,他要和過去潑皮一樣的自己說再見,變得冷靜無情、心如鐵石。

“報告掌院,打探清楚了,寧羌州城內有游擊將軍一員,千總一員,把總一員戰馬八十余匹,守軍約三百人,另有五百人的鄉勇團練。”

“另外,陽平關尚有千總、把總各一員,騎兵六十余名,步軍二百余。”

“嗯,知道了,下去歇著吧。”

要從金牛道入蜀,必須經過寧羌地界,經過陽平關,此次劉不訥的最終目的就是徹底拿下寧羌州和陽平關,保證入蜀通道安全。

因為定軍山的阻隔,所以即便沔縣和寧羌離得很近,李弘也一直沒敢派兵攻打這里。

如今大半個漢中都握在手里了,不僅是李弘,劉不訥對拿下寧羌也是自信滿滿。

但此處不比得沿著漢水從上游進攻下有,此處地勢險要,寧羌和陽平關又互為犄角,劉不訥正在想辦法如何一舉拿下兩地。

分兵是不可能的,總共才兩千人,他現在帶的人越多反而越謹慎,完全不像之前帶著一個營就敢深入褒城縣攪得當地知縣不敢出門的樣子。

而且可能是因為大同社在北邊組織農會分田讓本地的士紳嚇破了膽,這些地主們異常團結,一旦分兵可能被逐個擊破的會是自己。

寧羌知州周應泰號召各家士紳捐錢辦團練,這些士紳說捐錢就捐錢,還主動給佃戶降租子,生怕李弘的兵殺過來的時候這些佃戶鬧起來把人都殺了。

營帳里。

一名參謀對劉不訥建議道:“掌院,咱們可以行三國故事,假裝要繞遠路,引誘陽平關的守軍出來攻打咱們,然后咱們趁機奪關,等拿下陽平關咱們再攻城!”

過去他在戲文里聽過老黃忠在定軍山陣斬夏侯淵的故事,現在他也帶著兩千人的部隊進了定軍山,日后說不得也會成為戲文里的人物。

但劉不訥否決道:“不行,咱們只有兩千人,要是那知州堅壁清野,怎么強攻?”

另一名參謀說道:“陽平關守軍不多,咱們可以分一個營去盯著那邊的動靜,然后想辦法偷城。”

劉不訥也擺擺手,看著地圖叉腰說道:“沒聽剛剛探子帶回來的消息嗎?陽平關有六十多騎兵,即便這些騎兵都是老馬病馬,也不是一個營的兵力能擋得住的。”

“那咱們求援?”一名參謀手指著地圖上陽平關的位置說道,“咱們把楊連長請過來,看看到底哪邊的騎兵厲害!”

劉不訥搖頭道:“楊連長的兵不是這樣用的。”

“那咱們怎么辦?”一眾營級干部和參謀都面面相覷,他們大多也都是泥腿子出身,之前打仗都太順了,用不著太多精深的計謀,想不出什么太好的辦法,剛剛能引用三國演義張飛打張郃的例子已經算是文化人了。

一名隨軍宣傳干事說道:“掌院,咱們雖然不能分兵同時攻打兩地,但兩地官軍和團勇也不敢輕易來打我們,咱們能否徐徐前進,沿途組織農會分田?”

劉不訥收回停留在地圖上的目光,看向那名宣傳干事問道:“你叫什么名字?”

宣傳干事答道:“回掌院,我叫王大士。”

劉不訥手指著王大士說道:“說說你的想法。”

王大士緩緩道:“掌院擔心官兵堅壁清野,那咱們就把堅壁之外的田產都分下去,把地主們都逼到城里去,城里人一多自然就容易生亂子,等他們內部亂起來就不攻自破了。另外,咱們把軍隊集中在一塊,就不用擔心陽平關和寧羌州兩面夾擊了。”

“很好”劉不訥拍手道,“你這個計策很好,你現在就去把隨軍的宣傳干事和指導員都組織起來,你們先去各地組織建立農會,我派一個連隊保護你們,遇到小股官軍就打,遇到大規模的就跑。”

“是!”王大士領命退下。

很快,劉不訥便引兵走出定軍山。

周應泰倒是個想做事的好官,他在李弘只占了四個縣的時候就積極備戰,他相信總有一天反賊會打過來的。

即使李賊不來,其他反賊也會來,漢中府暴動造反的反賊又不是只有李弘一家。

但等他摸清楚自己手下武備情況之后,周應泰被搞得毫無脾氣,獨自在衙門后堂沉默了很久。

雖然州里定額有八十多名騎兵,但是騎兵部隊里邊只有十幾匹老得不行的馬,連能不能載人都是個問題,只能虛張聲勢給賊寇看,自己的確還是有騎兵部隊的。

城里倒是還有兩門火炮,但都是銹跡斑斑的老物件,也不知道是哪年的祖宗留下來的寶貝。

火銃也有,而且足足兩百多支,但是全特么是洪武永樂年間的三眼銃,新式鳥銃一支都沒有。而且府庫里的火藥都是塊狀的,用鐵榔頭砸都紋絲不動,只能抓緊讓人把結塊的火藥磨成粉。

到臨陣時,這些三眼銃能開火都算是太祖爺保佑了。

好在本地士紳還算給力,聽說北邊的李賊所作所為之后,不等知州老爺發榜文募兵,自己就捐了不少錢糧出來,還組織了上千人人的良家子鄉勇。

他們不敢招募佃戶打仗,害怕這群佃戶臨陣倒戈。

畢竟降租子哪有分田給人的誘惑大啊!

等到李弘徹底占領九個縣的地盤之后,周應泰火速將城中錢糧和鄉勇給跟守衛陽平關的千總許占魁分去一半。

不然若是陽平關失守,那寧羌州就直接暴露在反賊刀兵之下了!

按理說,周應泰給許占魁分去幾百鄉勇,陽平關的守衛力量應該已經達到上千人規模,不應是劉不訥探查到的只有三百人左右。

實際上,劉不訥的軍事情報也沒有錯,周應泰給許占魁分錢分兵之后,許占魁便麻溜地放那些鄉勇回家去了,獨占了周應泰送過來的錢糧。

本來,在周應泰的安排之下,陽平關和寧羌州兩邊都有上千人的部隊,雖然大多還只是訓練時間尚短的鄉勇,但是只要全部力量用于守城,那抵擋劉不訥翻山越嶺過來的疲兵還是綽綽有余的。

但直到劉不訥開始組織寧羌鄉下分田,周應泰都還不知道許占魁已經把鄉勇給趕回去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州市| 黄陵县| 邵武市| 易门县| 高唐县| 汾西县| 忻城县| 海口市| 贡山| 新民市| 灵宝市| 康乐县| 龙江县| 长岛县| 衡山县| 昭苏县| 海安县| 亚东县| 道真| 吉木乃县| 泸水县| 纳雍县| 综艺| 万源市| 潼南县| 景谷| 台东市| 崇仁县| 曲水县| 加查县| 襄城县| 涿州市| 舒兰市| 南充市| 舒兰市| 宁德市| 西宁市| 桐乡市| 炉霍县| 萍乡市| 宾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