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邸報
- 開局一個碗,推翻大明朝!
- 呂玄德
- 2138字
- 2024-01-14 12:52:47
楊算剛上任這幾天很忙,忙到沒時間親自教楊戌讀書,給他請了私塾先生一對一輔導。
李弘本來還取笑楊戌,卻不想楊算哪怕忙到冒煙每天晚上也會抽空教導李弘。
“先生,我可以自學的,不必您如此辛苦。”
“不行,前些日子你都沒讀到書,光靠背誦怎么能行?四書五經我已經備齊,你要其他什么書我也為你買來。從今日開始,你白天溫習功課,晚上等我下堂了,再來考教你。”楊算對李弘的學習態度很不滿意,讓他和楊戌一起跟私塾先生讀書。
伴讀書童嘛,本職工作。
每到晚上,李弘都有種回到高三的感覺。
不過楊算肚子里是真有東西,不僅經學理論頗有造詣,而且實踐經驗豐富,現在又做了一縣主官,偶爾還會把楊戌抓來,給兩人一起將當日施政經驗體會。
每每到楊算就當日所聞所見提問時,李弘真的感覺自己身處高中課堂。
好在私塾先生不是整個白天都教學,不上課的時候時間可以自由安排。
為了了解沔縣城的基本情況,李弘和楊戌兩個人整日在城里閑逛,縣衙里的下人們便帶著他倆四處玩樂。
才過了幾天李弘和楊戌就都就覺得沒意思。
李弘是體會過現代豐富娛樂生活的人,又不愿意去狎妓,一個縣城能有什么好玩的?
楊戌則是對這些東西沒興趣。
還是回來讀書吧。
除了四書五經,李弘最感興趣的還是技術類專著和法律條例。
技術專著這方面,李弘只記得明朝宋應星著有《天工開物》,但是何時成書他并不知道。
李弘覺得,既然有一本技術專著,那就一定有相應的生產生活實踐,類似的專著或者筆記肯定也是有的。
但是在縣衙書庫里找了好幾天,李弘都沒有找到一本技術著作,哪怕是相近的都沒有。
全是經史。
李弘很是無語,他倒不是覺得經史不重要,但是這衙門里的人不掌握點技術知識怎么治理地方?
光靠嘴巴?
還的確就是。
儒生們總是有種莫名的自信,總覺得民眾需要賢者教化,只要在前面行走的賢者足夠賢,民眾就能在后面跟著成為賢者,社會就能安寧祥和。
且不說這種思想正不正確,現實情況是這些儒生中很少有人自己能堅守這份道德。
不過李弘還是有意外發現,就是邸報。
這玩意西漢就有了,最開始是中央和地方聯系溝通公文、政治情報的載體。
唐代時因為藩鎮割據,地方還會主動采集消息寫在邸報上。
一直發展到宋代,這事兒歸通政司管,出現了新聞檢查制度。
大明則更厲害,已經允許民間四人辦報,稱作“報房”,可以抄錄內閣審核后的邸報稿件出售,有時候還會刊載社會新聞。
沔縣衙門里,當期的邸報可能比直隸和江南到達得晚一些,但是往期的多得是。
李弘一頭扎進邸報里面,廢寢忘食地讀。
但是他對邸報上的人名完全不了解,只得把如官職調動等能看懂的信息記下來,每天晚上等楊算授課結束后再請教。
“先生,我有問題請教”
“哦?今天倒是主動問起問題來了。”楊算很欣慰。
“先生,丘兆麟是何人?”
楊算先不回答,而是疑惑反問道:“你如何知道此人?”
李弘很是乖巧地答道:“白天讀了幾份邸報,上邊的人名一個都不認識,所以來問先生。”
楊算一聽不是學問上的疑惑,有些失望,但還是答道:“此人是江西臨川人,文學上頗有造詣,但卻是個有才干的。天啟二年此人任云南道御史,巡視河南時清理積案兩百余起,后來又平定白蓮教起義和奢安,卻因為忤逆魏忠賢而遭受排擠辭官,今年才復起為河南巡撫。”
李弘看到的只有今年的情況,此君做了河南巡撫之后整頓軍隊和戶口,實行保甲法,遭到許多彈劾。
“先生,可是我看邸報上多是對他的彈劾言論。”
楊算又反問道:“你可知保甲法為何?”
李弘搖頭道:“不知。”
“臨川先生創制保甲法,每十家組一保,五保為一大保,十大保為一都保。同為臨川人,這丘兆麟也是在學習同鄉前輩的做法。”
李弘頓時明白,說道:“先生我知道了,施行保甲就要清查戶口,清查戶口就觸碰到了地方豪強隱瞞戶口的問題,查出更多人口豪強士紳們就要多交人頭稅,所以他們才聯合起來彈劾丘兆麟。”
“不錯。”
楊算點頭,一副孺子可教的表情。
李弘眼睛一轉,接著問道:“先生,你上任第一件事就是問黃冊和魚鱗冊,是否也要清查隱戶問題?”
“你倒是聰明,可此事難吶。”楊算嘆息。
李弘問道:“難在何處?”
楊算反問:“那我倒考教考教你,此事難在何處?”
李弘笑著回答:“縣吏和士紳沆瀣一氣,就算先生想做事,也難以下手。”
楊算起身拍拍他的腦袋,道:“今天就到這里吧,明日晚上若是我還有空,再來檢查你的功課。”
丘兆麟只是引子,李弘還有很多問題要問,但既然楊算不想再談這些,李弘也不再堅持。
把楊算送回房休息,李弘回到自己屋子里開始思考。
地方士紳的力量還是很強啊,一省巡撫觸犯了他們的利益也能給搞下來。
這樣看來,楊算想做的事情,不發展點自己的勢力是做不成的。
目前為止,一個空降的縣令而已,名義上權力很大,實際上做事還是底下那些吏員。
吏員和本地土豪利益盤根錯節,要打土豪哪里能靠他們?
所以還是得建立新的暴力組織,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而且還得有一股私人武裝。
到時候就算是冒官的事情漏了,也不至于束手就擒。
自己初來乍到,對沔縣社會狀況毫無了解,總不能接著天天跟著縣衙的下人們出去鬼混吧?
思來想去,李弘決定去鄉下看看。
翌日,李弘找了個楊算歇息喝茶的時間到衙門前堂,跟楊算說了自己的想去鄉下看看的想法。
理由是查看秋種的情況,楊算沒有反對,撥了幾個仆人給他。
領到仆人,李弘卻并不馬上動身。
楊算好奇問:“你還有什么要的?”
李弘被猜透了心思,咧嘴笑道:“先生,還請把師爺借我用幾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