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梟首
- 開局一個碗,推翻大明朝!
- 呂玄德
- 2313字
- 2024-01-10 13:19:48
李弘很輕易地找到了震山響的所在,輕易得有些令人難以置信。
因為兩人此刻身上臟兮兮的,也散著頭發,不管有沒有投入戰斗,亂民這邊都把他們當自己人。
自己人要找大哥嘛,有什么好攔的?
作為一個小號反賊頭子,震山響完全沒有設防的意識,他的那些所謂“親兵”都放出去和趙家莊的家丁戰斗了,只留了兩人在身邊為他抬旗子。
除此以外居然沒有任何防備手段。
不需要李弘安排,楊戌和在遼東雪地里時一樣蟄伏了起來。
李弘估摸了一下,自己一人正面對抗應該打不過對面三人。
哪怕有楊戌在暗,勝算也不大,必須想辦法靠近震山響,一擊斃命。
他將手里的棍子反過來拿著,藏起槍頭綁著的剪刀,故作激動地指著趙家大宅無人圍攻的一側道:“將軍,小的剛剛探查了一番,這趙家莊大宅有一偏門沒關,將軍可隨我來,帶兵殺將進去!”
震山響看前方戰斗膠著,一聽這好事不疑有他,對眼前的這個少年十分欣賞,問道:“你老家哪里的?”
李弘信口胡謅道:“我是咸寧縣外城的,大災年月家里人都餓死了,幸得將軍做大事,小的愿意為將軍牽馬執鐙。只盼日后將軍做得大事,賞小的一個封妻蔭子。”
震山響越聽越高興,拍手笑道:“好,以后我做得關二爺,你就是我的周倉。”
李弘腹誹,拿老百姓當擋箭牌,還特么關二爺。
但是為了獲取信任,李弘的身子伏得更低了些,一副順從姿態。
震山響起身大踏步向李弘手指的方向走去,并朝那抬旗的兩人招手道:“走,咱們去那偏門看看。”
兩人立即抱起旗桿,跟在震山響身后。
李弘假意要給震山響帶路,雙手卻握緊了槍桿子。
震山響經過李弘身邊時道:“你走前面,給將軍我帶路。”
話音剛落,震山響只覺得一道影子朝自己眼前飛來。
李弘這一槍先要調轉槍頭,速度不夠快,震山響于臨危之際閃身避開,只擦破點皮。
“入你娘。”
震山響吃了痛,又怒又驚,這差一點就送了命。
另一邊,蟄伏的楊戌忽然暴起,刺死離自己最近的抬旗人。
那寫著錯別字的大旗因此失去平衡,在另一人手中把握不穩,轟然倒下。
震山響本想拔刀與李弘搏斗,一看這變故,立刻轉身就跑。
李弘追上去,使出刺刀術的精髓。
插扎刺殺!
起事的第二天,咸寧城的反賊頭子震山響結束了自己的偉大事業。
“別,別殺我!”
幾個呼吸的功夫,頭領和同伴就死在了自己眼前,另一個抬旗的親兵已經嚇得尿了褲子。
楊戌離得近,送他痛快上了路。
李弘在混亂的現場找到一把菜刀,斫下震山響的頭領,用槍挑了大喊道。
“賊首頭顱在此!”
前方纏斗的人聽見喊聲,回頭又一看卻見旗子倒了,立即害怕起來,現場很快更加混亂,一個個都光顧著逃命,沒有一人想要為震山響報仇。
趙家莊的家丁們一看對面開始逃竄,馬上神勇起來,開始追殺逃敵。
李弘提著震山響的腦袋回到趙家莊,震驚得眾人說不出話來。
忽然,一旁的張大猛拍大腿,悔恨沒有聽從建議。
陣斬賊首,多大的功勞啊,縣老爺得賞多少銀子,就這么拱手送了出去。
……
……
一方面土豪家的護院家丁畢竟不能和邊軍頭子養的家丁比,另一方面,追敵又沒有賞錢,隨便沖兩下對得起趙老爺給自己發的月錢就夠了。
待到打掃完戰場,清點人數,竟無一人陣亡。
倒是有不少人在追逃的過程中受了傷。
受傷最重的,是一個家丁在追敵的時候跑太快沒注意腳下摔斷了腿,上報的時候說是被賊子圍攻打的。
趙老爺是個懂得感恩的,他將李弘一行投宿時給的銀子奉還了,又包了一百兩現銀作為答謝。
十個有點發黑的銀錠子,也不知道在趙家地窖里埋了多久。
銀錠子形狀也不規整,表面坑坑洼洼的,應該不足稱,但也是一大筆錢。
另外,趙老爺的確是個心善的人,答應每家被搶的佃戶明年再交今年的租子。
現銀還是李弘和楊戌一人一半分了。
接著四人又觍著臉用趙老爺送的銀子跟他換了寫散銀和銅錢。
沒人敢去貪李弘梟首的功勞。
能把賊首梟首的狠人,在他們心目中多少是帶點武曲星下凡的色彩。
趙老爺已經差了心腹家人去縣里報信,過幾日縣令還有額外的褒獎。
只不過要走流程上報朝廷,待朝廷核準之后賞銀才會下來。
李弘等不了那么久,經歷這么一遭他總覺得這地界不安全,想立即啟程。
好在小妹沒有受到驚嚇,先前那個丫鬟把小姑娘照顧得很好,小姑娘甚至有點離不開她。
畢竟過了一段時間的乞丐日子,不當乞丐之后又是和幾個糙漢子一起過生活,終于干凈漂亮一回的小姑娘怎么舍得離開大姐姐。
趙老爺把李貞對那翠蓮的依賴看在眼里,問李弘:“小恩公,我看令妹對那翠蓮歡喜得很,”
翠蓮,就是先前那收了李弘銀子的丫鬟,她是村里佃戶交不起租子把閨女抵給趙老爺,趙老爺給改了名字。
雖然大明官方規定不準蓄奴,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民間往往以收養契約掩蓋事實上的奴仆契約,家奴名義上都是主家的義子義女。
努爾哈赤就曾是李成梁的家奴,法律上兩人是父子。
前幾日出去打仗的家丁,名義上也都是趙老爺的兒子,可趙老爺的親兒子實際上只有那么一個。
而且收養契約在明代反而比奴仆契約更有威懾力,因為奴仆在法律意義上是兒子女兒,名義上甚至有遺產繼承權,所以不得輕易分家自立門戶,必須要自己名義上的老爹同意才行。
但是趙老爺不知道,李弘被族人搶了田產,做了流民,自己的戶籍都沒了,怎么收婢女?
而且李弘也確實不想要,人姑娘父母都在趙家莊,不會真心實意跟著李弘走。
“小子家教嚴格,而且家父拜托世叔(楊算)盯著呢,考學之前不得親近女色。”李弘回絕道。
“讓她在身邊端茶倒水服侍也好啊。”趙老爺還在堅持。
“您還是去問世叔吧,他身子骨弱,說不定需要的。”李弘還是回絕。
楊算戶籍倒還在老家,但他不想收,趙老爺只得作罷。
又在趙家莊待了幾天,李弘一行重新啟程。
為表感謝,李弘將震山響的頭顱送給趙老爺,讓他家兒子去領這份賞。
縣令往上報時只會說鄉民立功,不會說具體是誰,這當中有很大的操作空間。
等到李弘一行真的離開趙家莊時,趙老爺又送了一輛騾車和一只老騾子。
跟功勞比起來,一頭騾子一輛車加上一百兩都不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