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13章 給老陜一點油潑辣子震撼

在漢中府的大生產搞得熱火朝天的時候,身在福建的楊算和章才茂回信漢中。

不論是戰略發展還是戰術安排上,李弘暫時和福建都沒什么交集,甚至有想過要不要勸楊算回來。

但是楊算堅持要留在福建,理由是他和鄭芝龍已經建立起了不錯的關系,若是此刻離開,日后再回來恐怕很難搭上這條線。

但是楊算還是給李弘帶來了兩樣驚喜。

辣椒和紅薯。

辣椒其實在萬歷年間就已經從廣東傳入中國,此時叫做番椒,并不用來吃,而是用作觀賞植物。

而且江南文人觀賞這玩意的理由很是奇葩,一般用作性隱喻。

比如湯顯祖的《牡丹亭》中就如此描述辣椒花:“辣椒花,把陰熱窄”。

最早吃辣椒的反倒是貴州人,而且時間要到康熙時期,作為鹽巴的替代品來使用。

比如康熙六十年的《思州府志》里寫:“海椒,俗名辣火,土苗用以代鹽。”

紅薯傳入中國的時間很明確,萬歷二十一年。

當時有一名福建海商陳振龍,在呂宋島上看到西班牙人種的漫山遍野的紅薯,想到了自己的福建老家,不僅糧食短缺,還時常有各種各樣的水旱風災,于是就想把這種東西引進老家。

于是他把紅薯藤抹上泥,偷摸纏在船上的纖繩上帶回了福建。

而恰巧在陳振龍引種紅薯成功之時,福建大旱,馬上面臨糧食短缺的局面,于是時任福建巡撫金學曾當機立斷,曉諭福建各地立刻開始推廣紅薯。

由此紅薯在福建得以普及,使福建得以渡過當時的糧食危機。

像浙江、江蘇這些地方是魚米之鄉,根本不缺糧食,所以紅薯在推廣過程中經歷了很多挫折,才沒有及時傳到北方。

不論是辣椒還是紅薯,都是山民非常需要的農作物。

山民缺鹽缺主梁,而辣椒和紅薯正好是都是可以長在山上的作物。

漢中平原雖然都是良田,但實際上整個漢中府大部分都是山區,即便是分了田,許多農民也很少能填飽肚子。

之前引種了土豆和玉米,現在又有了玉米,主食倒是不缺。

但是山民們急需可以下飯的菜肴。

楊算送回來的辣椒種子李弘都安排人種下,然后把剩下的辣椒植株全部曬干,做成干辣椒,準備做點辣菜給明末的老陜們開開眼。

“呀,師長怎么到廚房來了,快出去快出去,這里不是你這種大人物來的地方。”

正在總兵府廚房切菜的女傭們見到李弘,紛紛停下手頭的工作,要把李弘送出廚房。

“欸,我今天是來做飯的!”李弘趕緊舉起手里的網兜,兜里是一根根鮮艷的紅辣椒。

一名女傭好奇問道:“這是什么稀罕物事?”

“這個叫辣椒,也叫番椒,拿去,炒干之后舂碎。”李弘把網兜遞給女傭們。

李弘已經初步試過,這些辣椒顯然選育的方向不太對,長得確實挺好看,辣味也很強烈,但是缺乏香味。

于是他又親自從廚房里鼓搗了些香料,然后開始燒菜油。

女傭們站成一排,好奇地圍觀李弘忙活。

只見師長大人把舂好的辣椒碎和各種香料混合在一起,然后用菜油小心地潑到混合香料上,做成一碗油潑辣子。

李弘用筷子沾了一點嘗味道。

“嗯……比想象的差了點,但是還可以。”

然后他看了一眼廚房里已經切配好的備菜,對女傭們說道:“今天的工作餐就做臊子面吃吧,把這碗油潑辣子加到臊子里面去。”

女傭們互相看看,也不確定這碗油潑辣子好不好吃,但畢竟是師長的要求,也不好拒絕。

午間。

“嚯,今天的工作餐就一碗面啊!”一名秘書抱怨道。

“嗨,沒看見有肉嗎?這不比下鄉的時候吃得好?”

“誒,今天的面怎么這么紅?”

一旁的女傭說道:“這是師長親自教我們做的菜式,那紅紅的是番椒做的油潑辣子。”

眾人一聽這話,紛紛低頭吃面。

但是很快就有人被辣到。

“嘶哈……今天這臊子面好吃是好吃,可是怎么這么痛嘴!”一名吃不得辣的秘書被辣得直冒淚花。

但也有好這口的,直接朝女傭問道:“這辣子還有沒有多的,我想帶回去夾饃吃!”

“你這鳥人,這么辣口的東西居然想著用來夾饃,舌頭不要啦?!”

“這話說得,你不能吃還不讓別人吃了?”

整個總兵府里都洋溢著快活的空氣。

相比于總兵府的快活和西線劉不訥的不動如山,嚴正在東線叫苦不迭。

并不是東線戰場有多么難打,而是南江縣打下來之后,因為總兵楊愈茂被俘,所以周圍一片都沒人管,亂成一鍋粥。

等到嚴正穩定局勢之后發現,巴州、通江乃至夔州府的達州、東鄉都被賊寇肆虐得厲害,當地百姓紛紛躲入山中,良田拋荒成為草地,各鄉村都凋敝得不成樣子。

程小樓親自帶領宣傳司的干事到各縣去安撫流民分田耕種,有時候還得從人口過剩的州縣招募移民。

東路方向,今年生產的糧食能不能自給都是個問題。

所以李弘干脆下令讓嚴正停止進攻。

東路軍的目的地都不是重要城市,不具備太大的軍事價值,進攻此處主要是為了掠奪人口。

如今東邊打下來反倒還要搭錢搭人進去,不值當。

先把保寧府拿下,足夠了。

就在東西兩線都停止進攻的同時,四川巡撫張論終于調兵完畢,總共三萬人。

他也是窮得沒辦法。

朝廷的餉銀大多發到邊鎮和遼東去了,再有就是因為山東的亂子,所以山東也分了一些。

再加上洪承疇總督三邊剿匪,花錢也十分厲害,所以能分給四川錢糧的實在少得可憐。

這種這種情況下能集結到三萬大軍,張論已經非常難得了。

這三萬人中,西邊在綿州駐軍萬人防止綿竹失守。

梓潼已經沒了,若是再丟綿竹,成都將無限可守。

如今的情況,丟城失地都是小事,日后還有機會能收回來。

但若是身處成都的蜀王出了什么岔子,崇禎怕是能剝了他張巡撫的皮!

歷史上,受寵如楊嗣昌,在聽到襄王被張獻忠燒死之后,也是憂懼交加一命嗚呼。

東邊也派遣近萬人守住營山縣,把順慶府的東大門牢牢頂住,防止漢中兵的東路軍繼續南下。

也防止保寧府東邊的兩個州縣的難民涌過來。

最后一萬多人緊急馳援閬中,就算劉不訥停兵在梓潼他也要趕緊消滅圍住蒼溪縣城的杜家兄弟。

萬一蒼溪縣失守,閬中就徹底暴露在漢中兵的兵鋒之下。

張論已經做好了大戰一場的準備。

但是不管是西線的劉不訥還是東線的嚴正,都不動了,好端端一個巡撫只能和杜文杜武這種起義軍斗法。

他把之前在奢安之亂中成長起來的弓箭手集中在一起,準備一舉消滅杜家兄弟。

相較于訓練一段時間就可以上戰場的火銃兵,弓箭手的培養往往在三年以上,而且這些兵都是那種遠距離射箭殲滅敵人,近距離就換短兵器白刃戰的牛人。

而且一個精銳弓箭手射出的箭矢,不管是精度還是殺傷力,都比此時的火銃要強得多。

只不過好的弓箭部隊培養成本太高,在火器時代投入產出有些跟不上趟。

但是制弓的成本和技術壁壘比火銃要低。

畢竟火藥是大明嚴格管控的,而弓矢只要想造、能造,就可以規模投產。

再者說,強弓手對付未著甲的農民軍,那也是如同割草般的存在。

漢中,總兵府。

“師長,東西兩路都已經停止擴張了,就在當地募兵并恢復生產。”一名秘書向李弘匯報。

此次出征東西兩路雖然攪得保寧府不得安寧,但實際上總兵力也不到一萬。

張論調集的都是經年老卒,不同于此前遭遇的那些鄉勇,還是十分能打的。

所以李弘特批劉不訥和嚴正可以在當地募兵,并且漢中本部也陸陸續續招募了一批新兵,加上在保寧府的兵,總數能有兩萬人。

如今漢中各州縣參軍的積極性很高。

因為在漢中,大體上已經實現了軍民一家親。

部隊拉練走到哪里,當地的老鄉都會主動安排衣食住行,偶有傷病也爭著幫忙處理。

這份情很難報答,兵士們就會主動幫忙將大娘家的水缸挑滿,將大叔家的柴禾全部劈好碼放整齊再走。

對百姓好,也是軍隊戰斗力外溢的表現之一。

要么,這支軍隊的后勤保障已經好得不需要拿百姓的東西了,如戚家軍。

要么,這支軍隊的紀律已經好得可以在后勤不足的情況下也不欺凌百姓,如岳家軍。

群眾的心似明鏡,哪支軍隊對他們好,哪支軍隊對他們壞心里門清。

就在歷史上的同一時期,這種類似的現象也不是沒發生過。

崇禎末年,在河南千里無雞鳴的大背景下,闖軍進村之后百姓還是會勻出糧食來給他們吃。

但如果路過的是官軍,那對不起,咱們這村子一個人都沒有。

“去吧李科長叫來,我有事情和她交待。”

“是。”秘書領命之后退下。

很快,李緋云來到李弘面前。

“女校的事情怎么樣了?”李弘關切地問道。

“不太順利。”李緋云嘆息。

在鄉下,不管是百姓還是戰士們,其實對婦孺科的女同志都十分尊重,但一說要送女子出門上學,就都開始打馬虎眼。

在縣城里,愿意送女子走出閨閣的也還是少數。

但是女校的女先生們工作熱情一直很高,有的州縣女校總共也就十幾名學生,他們也還是教得熱火朝天。

但是在李緋云看來,這遠遠不夠。

“慢慢來吧,不著急。”李弘安慰道。

他不可能為了讓送女子出門上學下發強制命令,不然引起的反彈可能比抄地主家還大。

李緋云整理好情緒,問道:“叫我來不會就是為了安慰兩句吧?”

“當然不是”李弘笑道,“婦孺科要準備一下,得去保寧府和潼川府那邊的鄉下演出。”

李緋云驚訝道:“潼川府?劉掌院已經打到那里去了?”

“還沒有,但是那邊已經自發組織起了農會,聽說分田工作做得十分粗糙,宣傳工作也做得很差。如今程司長在保寧府東邊,直接調到潼川方向還要經過官府的地盤,我想著不如婦孺科直接去好了。”

“當然了”李弘補充道,“我會專門派人保護你們。”

劉不訥雖然沒有繼續南下,但充分在梓潼當地發揮宣傳機器的作用,組建農會、分田并宣傳政策。

在保寧府,為了廣泛獲得支持,農會不僅吸納佃戶,還會爭取小地主和自耕農。

分田之后,對于仍然愿意佃耕他人土地的耕有余力者,農會會將他們團結起來,和佃出者談判商量一個合理的佃租。對在分田中沒有獲得太多利益的小地主和自耕農,廢除苛捐雜稅之后也對農會沒有太大意見。

時間一長,毗鄰梓潼的其他幾個州縣鄉下也有樣學樣,紛紛搞起了農會組織。

但是這種野生的農會組織并沒有那么強力的組織度,而且會因為手段過于粗劣而遭到小地主和自耕農的抵制。

所以李弘才決定派人過去加強宣傳工作。

等到當地的農會組織趨于成熟,劉不訥再南下奪城將會輕而易舉。

當然,現在這些野生農會還不敢做得太激烈,行事都保持在官府和士紳們相對能夠忍受的范圍內。

至于說為什么大地主們不團結起來抵抗農會的發展,因為劉不訥專門分了八百人出來給這些野生農會做后盾。

八百人畢竟還是應付不來數個州縣,所以這些野生農會組織只能團結佃戶要求減租減息,大規模分田他們是不敢的。

但是只要大同軍往南開拔,這些嘗到甜頭的佃戶、家奴以及稍有遠見的小地主和自耕農就不會再愿意幫著官府打仗。

到時候張論要想在潼川征兵征糧,恐怕不會有任何收獲,而蜀王這個吝嗇鬼根本不會給他半個銅子。

相比起來,駐扎在保寧府的大同軍有對地主的抄沒收入和預期的田賦收入,打持久戰誰先撐不下去還兩說。

另外,從漢中來的官吏隊伍也大規模進入局勢已經穩定的保寧府各州縣。

原來的佐官、秘書可以升為知縣,原來的干吏可以升為佐官,每個人的工作積極性都很高漲。

而蒼溪縣的杜家兄弟就慘得多。

土地的產出也不是一下就有的,起事這么多人每天的吃喝拉撒都得管。

圍城不克之后,杜家兄弟手底下的兵丁和農民因為吃不上飯只能去別的地方搶地主的糧食吃。

相比起大同兵,這支部隊的軍紀可謂敗壞,甚至比之官兵都有所不如。

沒辦法,只破壞,不建設,就是這副德行。

很快,張論支援閬中的川兵就北上和杜家兄弟干了起來。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亚市| 溧水县| 方城县| 鹤岗市| 北海市| 阿拉善盟| 河北省| 辉南县| 留坝县| 清河县| 上栗县| 新泰市| 都兰县| 定州市| 广宗县| 高邮市| 连云港市| 睢宁县| 定兴县| 峨眉山市| 革吉县| 南丹县| 蕉岭县| 城口县| 岑溪市| 盘山县| 蕲春县| 定远县| 马鞍山市| 芮城县| 合水县| 柳江县| 长海县| 城固县| 宁津县| 出国| 沾益县| 望城县| 泊头市| 新邵县| 阿拉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