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大生產
- 開局一個碗,推翻大明朝!
- 呂玄德
- 4212字
- 2024-03-29 23:35:20
“師長,這是咱們這段時間篩選出來的方劑,共三百一十五種,經過多次反復實驗對比,都有效,不過多是應對日常小疾所用?!?
“另外,這是篩選出來的有效丸、散、膏、丹,共四十三種,多外傷用?!?
李弘看似很認真地翻看著醫師代表遞上來的藥方冊,實際上完全就是抓瞎。
這些玩意他根本不懂,有些中藥的名字他連聽都沒聽過,只是看著各個方劑的試驗記錄,李弘還是非常滿意的。
也許這三百多種方劑當中還有許多實驗誤差導致沒被篩出去的爛方子,但是整體上應該是有效的。
“很好”李弘贊道,“我會讓人把這些方子編訂成冊,你們以后在醫療實踐當中也還是多多注意篩查,把那些收效不大或者實際上沒用的方子都剔出去,發現新的有效方劑也可以增補?!?
醫生代表聞言卻是一臉猶豫的樣子。
李弘以為他是想為鄉土郎中爭取利益,便說道:“放心,這次所有參與篩查的人都有賞,日后發現新的方劑或者有效丹丸,等證實效力之后都會有賞?!?
醫生代表拱手作揖:“啊師長誤會了,只是這次驗藥花費了太多草藥,日常治病用的都不太夠了,我是在擔心這個?!?
李弘沉思片刻,覺得這也是個問題。
直接向外地買,可以,但是商人肯定會趁機提價,這回他沒有那么多藥材儲備可以跟外地商人打價格戰。
而且直接買也只能解燃眉之急,李弘還是決定自己種。
“老先生,郎中里邊可有會照顧草藥的?”
郎中代表答道:“老夫就會,過去老夫就是種植藥材給各個縣里的藥店供貨的,只是災年藥材絕收,才無奈下鄉做了土郎中?!?
這屬于是想睡覺就來枕頭,李弘喜上眉梢問道:“敢問老先生尊姓大名?”
“鄙姓蔣,喚作順生。”
李弘笑道:“那我撥給蔣老先生幾片土地,建一個公營農場,專門種藥材,如何?”
“既然如此,那是再好不過。”蔣順生笑瞇瞇地捋著胡須回答道。
很快,李弘就從去年抄沒而來的土地里邊撥了幾塊連在一起的良田和山地給蔣順生專門用來種藥材。
而李弘也從這項決策里邊受到啟發。
中國古代在屯田這件事上很是執著。
漢武帝時期,在西域輪臺、渠犁等地設置屯田校尉,負責把內地平民遷徙到邊境開荒種地,以解決軍糧長途運輸的不便的問題。
東漢興平元年,蝗災引發大饑荒,北方出現了“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悲慘景象,甚至程昱要用死人肉來充作軍糧。到兩年后的興平三年,曹操麾下的棗祗、任峻“屯田制”的建議被曹操采納,曹軍的屯田制開始實施,并且分為“軍屯”和“民屯”。屯田制不僅有效解決了軍糧問題,還解決了部分百姓的生存問題。
西鄉縣這次殺地主殺得人頭滾滾,許多原本留給地主們的土地都被收歸公產,暫時由各村鎮的勞動隊負責打理,管理權還是歸總兵府。
這相當于一個非常好的試點,李弘可以借此機會開展軍民一體的大生產。
過去李弘因為生存壓力,過分追求軍隊的戰斗力,搞半脫產或者全脫產的職業軍隊,用于糧食生產的勞動力就會減少。
即便是去年夏秋兩季相對關中來說都豐收了,但是從春季的情況來看,今年的旱情更加嚴峻。
再加上地盤擴大,每個月的支出都會讓吳志滿掉幾百根頭發。
雖然現在已經占了四川盆地的一點邊角,但是初步占領總是要給當地農民減稅才能更好安撫民心,李弘不指望第一年能從四川支援多少糧食過來。
若是不組織大規模的生產運動,依靠小農的破碎化生產,漢中今年恐怕很難自給自足。
所以李弘就著開辦藥田的機會,把抄沒來的小半個西鄉縣土地都劃為公產,讓新招募的兵丁和勞動隊、當地農民一起進行規?;a。
此前分田的時候每個村子都劃了公田,由勞動隊集體耕種,每支勞動隊之間還會比賽生產結果,能贏得比賽的村鎮過年的時候臉上的笑容都更加燦爛。
但這只是小規模的,從宏觀上來講還是分散、破碎的小農經濟。
如今李弘把小半個西鄉縣的田畝都集中起來搞生產,本質上是公有的大農莊經濟。
而且這些公田周邊有許多荒地,生產之余大伙兒還可以開荒。
舊式屯田制度,本質上還是農奴制。
就拿曹操來說,他把從黃巾軍手里奪取的耕牛、農具租給農民收取租金,之后又從土地產出當中收取賦稅,從大災中活下來的農民僅僅也是能活下來而已。
不過和舊式屯田不同的是,李弘這邊沒有與民爭利的情況,相反在還幫助農民。
在李弘治下,耕牛是公產,每家每戶都可以借用,分田時發了農具,只要家里有健全的勞動力,西鄉縣的農民們不怕種不了田。
公田的規模生產主力軍還是那些兵士及其家屬,兵士訓練的時候由勞動隊補上。
為了防止軍隊生產妨礙小農生產,李弘還專門簽發了幾條如《樹葉禁令》、《農具禁令》等等。前者限制兵士們去村莊采集樹葉養蠶,后者禁止去老鄉家里借農具阻礙小農生產。
不過農具禁令似乎沒什么用,總有勤快的老鄉在自家土地忙完了之后主動把自家農具送到軍營里去。
時值春耕,李弘處理完重要的公務,親自來到公田和兵士們一起鋤地。
這不是表演,領頭人親自帶隊進行生產能給予勞動者相當大的鼓勵,面對起旱情來更有信心。
更不要說李弘還帶了婦孺科過來搞慰問演出。
這群兵士,尤其是新兵蛋子,特別喜歡聽婦孺科的姑娘們唱歌演戲。
休息時,騎兵連副連長孫鵬對手下人擠眉弄眼:“怎么樣,李科長美不美?”
劉銃因為和李弘與楊戌的關系都比較近,能時??匆娎罹p云,見多了也就不覺得那么好看了,所以搖搖頭答道:“還好吧,我覺得娥英姑娘更美?!?
娥英姑娘姓周,洋縣人,和劉銃年紀差不多大,當初因為死了爹家里連買草席的錢都沒有,不得已插標賣身葬父,結果在還沒把自己賣出去的時候大同軍就已經擊敗蔣允儀入主洋縣。
后來,李緋云自掏腰包給她錢安葬父親,周娥英便毅然加入了婦孺科。
劉銃此話一出,身邊的戰友們紛紛對他推來搡去,笑罵道:“我看你就是看上娥英姑娘了?!?
劉銃在戰場上兇得很,但是在男女之情方面卻十分害羞,他在被戰友戳穿之后紅著臉低頭不語。
孫鵬搭住他的肩膀,說道:“我覺得你可以去試試,萬一能成呢?”
“試什么?”劉銃裝傻答道,臉上卻顯得更紅了。
“裝什么傻”孫鵬一巴掌呼在劉銃腦袋上,然后提溜著他的后領沖到臨時搭建的演出臺前說道:“周姑娘,這小子喜歡你,別看他現在一副慫包樣,訓練和戰斗的時候可生猛了,你要是看得上就嫁了吧!”
坐在最前面的李弘和楊戌對視一眼,哭笑不得。
……
從保寧府往南,西邊是潼川府,東邊是順慶府,兩府北邊都受到了大同軍的影響,陸續開始有人起事。
不過劉不訥攻下梓潼之后,手下主力駐扎在此,沒有繼續往南。
戰線太長了。
閬中北邊的蒼溪縣佃戶起義,本來都派人向劉不訥傳信,說是要請大同軍前去主持場面,但是在收到總兵府的批復以后,劉不訥選擇了觀望。
他現在手里的兵力不夠,李弘派了軍務司的人過去,特批可以在當地臨時征兵。
反正川北的大同軍殺地主也是殺得人頭滾滾,抄沒來的存糧都沒地方放,只能依舊存在已經全家去見閻王的地主家里。
總兵府根本不用擔心前線的部隊不怕沒糧食吃。
當然,聽話的本地地主還是要好好對待的,只是異地安置嚴加看管,每一戶地主的新家周邊都是一圈三代老貧農,要是這里的舊地主敢有異動,老鄉們會讓他們感受感受什么叫做拳腳。
因為在本地士紳看來大同社的行為根本就是惡政,所以許多人都選擇逃跑。
原本他們聽說大同軍只分田地不取浮財,還有許多人想賭一把這回是不是革故鼎新,結果漢中當地的舊地主給他們整了波大的,讓這些人都放棄了幻想。
有的人放棄幻想,有的人直接斗爭。
蒼溪縣起事的不是普通佃戶,而是豪奴。
所謂豪奴,就是因為和主人家關系近或者負責的差事十分緊要,所以自己也能有許多產業,甚至一些豪奴仗著老主人的器重,不把少主放在眼里,或言語上欺壓,或辦事上挖坑,比比皆是。
更有甚者,甚至會過得比小主人更體面。
這名起事的豪奴名叫杜文,其還有一名兄弟喚作杜武,兄弟倆原本仗著自己的個人武勇,糾集一批惡少年跟著當地王老爺收租子。
因為杜家兄弟爹娘都死了,又加之收租子效率高,將其二人收為家奴之后沒幾年王老爺很放心地將整個業務交給了兄弟二人。
一開始,杜家兄弟面對王老爺還算老實,認認真真按照額定的佃租催收。
但是杜文很快就發現,把催收這件事交出去之后,王老爺開始當了甩手掌柜,并不和佃戶們直接接觸。
加之在尋常年月,王老爺定好的租子也很少會更改,實際收多少佃租其實是由他這個打手說了算。
很快,杜家兄弟就當起了中間商,在王老爺和佃戶之間承擔起了鄉紳在大明和小農之間的角色。
但即便杜家兄弟做了豪奴,自己也開始在外地置辦產業,身契卻還在王老爺手里。
若是二人貿然攜款跑路,通過賄賂獲得新的戶籍,那王老爺把身契拿到縣官面前,即便是知縣收了賄賂也沒辦法。
畢竟,大明的官要保護的是地主的利益。
明末江南的奴變,領導者大多也是豪奴,他們的訴求多是解除身契獲得自由身然后拿著積累的產業做富家翁,并沒有什么遠見。
但是他們手底下那些底層奴仆不干。
弘光元年,由于局勢混亂,南方很多地區處于局勢失控的狀態。
在大清和南明都不曾實際控制的區域里,底層奴仆放棄豪奴的領導,將原先高高在上的主人捆綁起來,而后瓜分主人的財產。很多地主打算負隅頑抗,或者在過去對奴仆太過苛刻,因此遭到了滅門。
徐霞客之子徐屺及徐亮工便是在起兵抗清之后因為欺壓奴仆太甚,不是死在抗清的戰場上而是死于奴變。
雖然說江南奴變的主體群體是奴仆,但是畢竟瓜分地主財產的事情對佃戶和雇農也有利,因此佃戶和雇農們也紛紛加入江南奴變的隊伍。
杜家兄弟的起事也是如此。
杜文在初步了解大同社的釋奴政策之后意識到翻身的機會來了,帶著一群惡少年沖進王老爺的家中,將王家家產瓜分殆盡之后率領惡少年們開始專門搜刮地主,好壞全不放過。
那些平日里被杜家兄弟欺壓的佃戶,在親眼看到王家全家三十余口慘死在惡少年手中后,全然忘記了直接欺壓自己的到底是誰,紛紛加入杜家兄弟起事的隊伍。
梓潼縣北的地主們紛紛逃跑,生怕杜家兄弟的起義軍殺過來。
漢中兵要錢要田要糧食,只要過去做得不過分不要命。
但是這群賊子是真要命!
而且因為杜文看過大同社的宣傳冊,他手底下的這些惡兵對待佃戶和自耕農卻是極好的,互稱兄弟,所以士紳們抱團組織起來的抵抗軍非但沒有形成什么有效的抵抗,紛紛退到城里和知縣一起守城。
這知縣倒是個有魄力的,接收從城外逃過來的士紳之后直接打開府庫募兵守城。
但是被士紳們裹挾著進城的也都是些苦哈哈,他們沒聯合起來一起獻城都算是這群士紳和官吏幸運。
所以知縣沒每招募一個兵,士紳們帶進來的團勇反倒會逃走兩三個。
蒼溪縣守軍反倒越募越少。
不過即便如此,杜文手下這群賊兵殺地主還可以,但是讓他們攻城著實有點為難,于是他便派人去給劉不訥送信。
旺蒼是閬中的門戶,杜文相信劉不訥一定會來。
但是劉不訥不想理他,新兵蛋子還沒訓練明白呢。
況且這個杜文兄弟倆,起事前就不是什么好東西,劉不訥對他們有著天然的厭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