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年讀世說新語(全三冊)
- 張小椿編著
- 1953字
- 2023-12-25 17:54:18
1 厲害的兩兄弟
——陳元方和陳季方的故事

“別惹我,你再欺負我,我就要告訴我爸爸了!”
“我爸爸才厲害呢,他能挑動兩百公斤的重物,力氣比牛還大!”
很多小孩子喜歡在朋友或同學面前吹噓自己的爸爸有多厲害,你是否也有這樣的經歷?或許在孩子們的眼里,爸爸就是這樣一個無所不能的大英雄。這類將爸爸搬出來較勁的行為,古已有之。
陳寔有兩個非常優秀的兒子,一個名叫陳元方,一個名叫陳季方。兩兄弟和睦友愛,天資過人。
長大后,這對兄弟相繼娶妻生子,陳元方的兒子叫陳長文,有杰出的才智;陳季方的兒子叫陳孝先,也非等閑之輩。
有一天,陳長文和陳孝先互相吹牛,爭論誰的父親本事大,一個說我爸強,一個說我爹棒,爭來爭去也沒爭出一個結果,兄弟倆決定去找祖父陳寔來評斷。
陳寔搖搖頭,說:“元方難為兄,季方難為弟。”陳寔也對自己的兩個兒子極為欣賞,無法評出誰優誰劣。
陳元方、陳季方兩兄弟到底有多厲害,值得家人如此稱頌呢?請看下面。
有一回,陳寔與朋友約好中午一起外出,可是過了中午,朋友仍遲遲未出現,陳寔只好自己先出發了。
沒多久,陳寔的朋友來了,得知陳寔已經出門,氣得大罵:“陳寔真不是人,與人約好一同走,卻丟開人家自己先走了。”
年僅七歲的陳元方恰好聽到這話,應聲反駁:“您與我父親約定的時間是中午,到了中午沒來就是不講信用;當著孩子的面罵他的父親,就是無禮。”
陳元方的話說得入情入理,陳寔的這位朋友聽得臉都紅了。
當時,陳寔的官職不大,聲望卻很高,有人因此向陳季方提出質疑:“你父親有什么功德,能博得如此大的名聲?”
陳季方的回答既機智又有深度:“我父親就好比長在泰山山坳里的桂樹,上有壁立萬仞的山峰,下有深不可測的溪谷;上面受到甜美的露水浸潤,下面又有幽深的泉水滋潤。在這種狀況下,桂樹哪里會知道泰山有多高,泉水有多深呢?所以我也不清楚父親是有功德,還是沒有功德。”
還有一回,有位客人前來拜訪,留宿陳家。陳寔讓元方和季方兩兄弟幫忙做飯,招待客人。兄弟倆生上火之后,便跑去偷聽父親和客人的談話。他們蒸飯時忘了放上竹箄,結果飯全掉落到鍋里了。
陳寔知道后,生氣地問:“飯為什么不撈出來蒸?”
元方和季方跪下,挺直身板回答:“父親大人您與客人談話時,我倆在一旁偷聽,忘了放上竹箄再蒸飯,結果把飯煮成了粥。”
陳寔問:“那你們可記得剛才我們都聊了些什么嗎?”

兄弟倆回答:“大略還記得一些。”于是,兄弟倆一起敘說,互相補充糾正,把聽到的話毫無遺漏地復述出來了。
陳寔聽后心中大喜,覺得兩個兒子實在了不起,便笑著說:“既然如此,喝粥無妨,何必一定要吃飯呢?”
《世說新語》中還有另外一則相似的故事。
張玄之和顧敷分別是顧和的外孫和孫子,當他們年紀還很小的時候,有一次顧和與朋友清談,兩個孩子在坐榻旁玩得不亦樂乎,似乎絲毫不關注大人的談話內容。當客人離去,顧和在燈下閉目養神時,兩個孩子在一旁復述主人與客人的對話,竟然沒有遺漏。顧和聽了非常高興,起身離席,拉拉他們的小耳朵說:“想不到我們這個衰落的家族,還能生出你們這樣的寶貝!”
原典精選一
【注釋】
(1)陳元方:陳紀,字元方,陳寔之子。
(2)長文:陳群,字長文,陳紀之子。
(3)英才:杰出的才華。
(4)季方:陳諶,字季方,陳寔之子。
(5)孝先:陳忠,字孝先,陳諶之子。
(6)咨:詢問。
(7)太丘:陳寔,字仲弓,曾任太丘長。
(8)難為:難做。
原典精選二
陳太丘與友期行(1),期日中(2)。過中不至,太丘舍(3)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4)在不(5)?”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6)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7)之。元方入門不顧。
《世說新語·方正一》
【注釋】
(1)期行:約定時間同行。
(2)日中:中午。
(3)舍:離開。
(4)尊君:對人父親的尊稱。
(5)不:同“否”。
(6)委:拋棄。
(7)引:拉。
輕松學古文
《儀禮》記載,孩子出生三個月后由父親取名;《禮記》記載,男子二十歲舉行加冠儀式之后取字。名和字的用途不同:一般上對下、尊稱卑或自稱時用名;一般下對上、卑稱尊或同輩之間稱字,表示敬重。
文中的“元方”和“季方”是字,按理說,父親稱呼自己的孩子時應該直呼其名,可是文中的父親卻對自己的孩子稱字,實在有違常情。前人對此提出過懷疑,認為記錄者寫下的是陳寔的語意,并非本人的原話。
詞語收藏夾
一、難兄難弟:指兄弟倆同樣優秀,難分高下。
例句 李家兄弟,一個語文全班第一名,一個數學全校榜首,品行也都很好,可謂難兄難弟。
二、元方季方:指兄弟倆德才兼備,不分上下。
例句 哥哥考上北京大學,弟弟考上清華大學,兄弟二人品德也好,元方季方,都是我們村里的大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