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年讀世說新語(全三冊)
- 張小椿編著
- 1431字
- 2023-12-25 17:54:18
2 你不是我的朋友
——管寧和華歆的故事

管寧和華歆年輕時是好朋友,一同在外求學??墒?,兩人的志向并不相同:華歆有志于仕途,想做大官,光宗耀祖;管寧卻不想做官,一心想著學有所成之后,住進深山老林,做個隱士。
有一回,管寧和華歆在菜園里鋤地,發現地里有一塊金子,管寧掄起鋤頭,重重鋤下去,跟平時鋤磚頭、瓦片沒什么兩樣;華歆卻把金子撿起來,大概有點兒舍不得,后來還是將金子扔了。
還有一回,兩人同坐在一張席子上讀書,有位達官顯貴坐著豪華馬車從門口經過,管寧照舊讀書,華歆卻扔下書本,跑到外面去看熱鬧。管寧心里很不高興,就割斷草席,跟華歆分開坐,還鄭重地對華歆說:“你不是我的朋友!”
從上面兩則小故事可以看出,華歆有些貪慕錢財富貴。據史書記載,華歆后來確實當上了大官;管寧也如己所愿,真的躲進深山當了個清高的隱士,并多次拒絕當權者的邀請,誓不為官。
魏晉時期,還有個故事與管寧、華歆絕交的情形相類似。南陽翟湯敦厚純樸,廉潔謙讓,名聲很好,但他縱情山水,不問世事。他有個好朋友名叫周邵,才學也很高,兩人結伴在尋陽隱居。
朝廷屢次征召翟湯,他都不為所動。庾亮聽聞翟湯的大名,親自登門造訪,態度恭敬地向翟湯發出邀請。翟湯非但不答應,拒絕為官的志向反而更堅定了。
庾亮也勸說周邵出仕。周邵起初也不愿意接受,但經不住庾亮再三邀請,最終答應了。后來,周邵去拜訪翟湯,翟湯便不再與周邵說話。
身處朝堂的周邵,雖官至將軍,但并不順心。某日半夜,他在發出“大丈夫竟然被庾元規出賣了”的感慨之后,背瘡發作去世。
古人有言:“大隱隱于市,小隱隱于野?!闭嬲写笾腔鄣娜穗[居不在乎形式,無論處在什么樣的地方都能物我兩忘,自得其樂。在那個亂世,像管寧、翟湯這樣隱居山林的名士還有不少,他們逃離朝堂,投入大自然,而這也只能算是小隱了。
原典精選一
管寧(1)、華歆(2)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3)之。又嘗同席(4)讀書,有乘軒冕(5)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6)也!”
《世說新語·德行一一》
【注釋】
(1)管寧:三國北海人,字幼安。
(2)華歆:三國平原人,字子魚。
(3)擲去:丟出去。擲,扔、拋。
(4)席:當時的人一般席地而坐。
(5)軒冕:軒,古代一種前頂較高且有帷幕的車子。冕,古代帝王、諸侯、卿大夫戴的禮帽。這里只取“軒”的意思。
(6)友:志同道合的人。
原典精選二
【注釋】
(1)翟道淵:翟湯,字道淵。
(2)周子南:周邵,字子南。
(3)庾太尉:庾亮,字元規。
(4)說:勸說。
(5)當世之務:當時急需處理的事務。
(6)仕:做官。
(7)秉志:堅持自己的志向。
(8)彌固:更加堅定。
(9)詣:造訪。
輕松學古文
管寧在割席時對華歆說的“子非吾友也”,意思是“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
當今社會對朋友的界定比較寬泛,有共同語言且經常交流、彼此有交情的人就可以稱為朋友。但在古人眼中可不是這樣的,朋是朋,友是友。
金文中的“朋”寫作,像兩掛貝串系在同一根繩子上,原指貨幣單位,后引申為同學、朋友。
而甲骨文中的“友”寫作,像兩只朝同一個方向抓握的手,表示互助合作。
隨著詞義演變,“朋”也特指同類的人,比如有個詞叫“朋黨”;“友”也指志同道合的人。唐代孔穎達解釋:“同門曰朋,同志曰友?!庇纱丝芍?,管寧的意思很明確了:道不同,不相為謀!
詞語收藏夾
割席分坐:比喻與朋友絕交。
例句 他倆原本很要好,現在卻鬧到割席分坐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