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提出如此無禮要求,董教諭臉色變得鐵青。
礙于沈府的威名才硬壓下來。
目光詢問地看薛大人,“大人,沈榮的要求···”
薛大人俯視下面斗雞樣的沈榮,暗嘆沈家子一代不如一代的同時,沉吟片刻道:“讓沈榮考孟繼儒,有失公允,我看應該由董大人出題,另外···”
他頓了一下,繼續說,“單純考孟繼儒也不太合理,讓沈榮一并參加吧,他是第三名或許也有別人不服!”
董教諭眼睛一亮,覺得大人不愧是大人,輕易便將不合理的要求變得合理,而且順道把沈榮裝了進來。
他眉眼舒展了些,“大人說的甚是,我這就準備考題。”
而后,沉著語氣,吩咐沈、孟二人,“你們也準備準備,一會兒,由我出題開始現場開考。”
孟繼儒趕忙順從說道:“謹遵教諭大人吩咐。”
而后,不著痕跡地看了眼黑了臉的沈榮,彎了下唇角,覺得他這么折騰下去,首先要把自己搭進去。
董教諭和善地看了眼孟繼儒,而后極其不悅地看著半晌沒回應的沈榮,語氣又沉了三分。
“沈榮,你有意見?”
沈榮終于回過神,表情憋憋屈屈,“沈榮不敢!”
“不過,學生覺得,應該一并將第二名來進來,更加公允。”
堂外,正津津有味看著堂上一幕的廖青竹,躺著中槍,眉心不由狂跳了好幾下。
緊張地看著董教諭,生怕他應承下來。
董教諭對于沈榮,簡直厭惡到了極點,可對于他的建議,又不能不理,于是再次看向薛大人。
薛大人一怔,看向沈榮的時,眼睛里的笑意更濃。
“榜上前三,現場問對,不錯,好主意!”
“當可為我上杭郡的一段佳話!”
“廖青竹在不在,到堂上來!”
公堂門口,廖青竹朗聲答應,卻不情不愿地走到孟繼儒、沈榮兩人身邊。
今天,眾目睽睽之下,若是表現的好,自然可以揚名立萬。
但是,萬一表現不佳,很可能身敗名裂。
以廖青竹求穩的性子,自然不愿意湊熱鬧。
但是,一縣父母官發話,而且直接用命令的語氣,根本不容他拒絕。
“唉!事已至此,只能竭盡全力了。”他在心底輕嘆一聲,摒棄雜念,跟沈榮和孟繼儒打了個招呼。
“沈兄、孟兄,一會兒還請多關照!”
沈榮不屑地冷哼一聲。
即使,以廖青竹的涵養,也差點兒忍不住,當場給他一巴掌。
攥緊拳頭,強壓下心頭的怒火,只能在心里將他罵個狗血淋頭。
孟繼儒則和善地點點頭致意,卻也沒有說話。
三人準備好后,薛大人對董教諭吩咐道:“董大人,你給他們出題吧!”
董教諭指揮收下書吏從衙門后面,抬出一摞書籍。
董教諭則從書籍中挑挑撿撿,精心準備著接下來的考題。
沈榮趁此機會,靠近孟繼儒,用只有他們三個才能聽到的聲音說。
“雖然,不知道你用了什么方法考了滿分,但是一會兒我就扒下你的偽裝。”
孟繼儒神色坦然,云淡風輕回了句,“別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他的反應太淡然,跟沈榮想象中的差異的太大,氣得他臉青了又綠,綠了又青。
恨恨咬牙,“等會兒看你還能不能嘴硬。”
廖青竹耳朵動了動,看著兩個人,露出思索,眸色也跟著加深不少。
董教諭捧著一本書,從公案旁走下來,停在他們身前,“下面由我出題,按照名次順序一一作答。”
“書吏會計時,兩個彈指的時間未答出,計錯誤一次,錯誤三次,視為失敗。”
“第一題,孟繼儒來答。”
孟繼儒露出全神貫注的神色,靜等董教諭出題。
“《儒論》三綱領,乃明明德、親民和···?”
他故意停頓,孟繼儒立馬接上,“止于至善。”
“學生沒記錯的話,此段在《儒論》第三頁第六行!”
董教諭沒想到他連頁碼也一并說了出來,立馬視線下移看書頁,再數行數。
最后,目光落到孟繼儒的臉上,混雜驚奇、贊嘆,極其復雜。
“答的對,說的也對!”
“嘶···”
“嘶···”
聽到他確定,沈榮身后響起倒抽冷氣聲。
“這還是人嗎?”
“我能一字不差記得三綱領,已經覺得自己很厲害了,他竟然連頁碼行數都記住了!”
······
富家子弟書生們的竊竊私語,讓沈榮臉色變得難看。
本來,他對現場問對信心十足,沒想到孟繼儒開頭,直接提高了作答難度,讓他的壓力陡增。
他有些糾結,輪到自己時,要不要也加上頁碼?
他不想表現的比孟繼儒差。
但是,他真的沒背過頁碼!
哪個神經病沒事干會去記頁碼,正經書條文都記不全好不好?
他的咬牙看著孟繼儒,恨不得扯下他那張虛偽的臉。
好在,第二個回答的是廖青竹,他可以看看廖青竹怎么回答,再做決定。
仿佛心有靈犀,他看廖青竹時,廖青竹也在看他。
眼神里的淡然消失的無影無蹤,同樣咬牙切齒。
登時,他的心情好了不少。
董教諭招呼,“廖青竹聽題。”
廖青竹大氣示意,“大人請!”
“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和?”
廖青竹半點兒磕巴也不打,“齊家、治國、平天下!”
董教諭繼續頷首。
等了一會兒,見廖青竹沒有像孟繼儒般說出頁碼行數,才松了口氣。
妖孽有一個就行了,太多了他會覺得人間不值得。
提問沈榮時,董教諭的語氣便沒那么和善,
不過,第一題,并沒有為難他。
出了個跟孟繼儒和廖青竹差不多難度的題,讓他輕松過關。
雖然,他很煩沈榮,可卻必須考慮大義。
沈榮即使再不堪,也是此次考試的第三名,若是表現太差,打的就是他這個教諭的臉。
第二輪,仍是些比較常識的題目,三人輕松回答上來。
讓堂上堂下看向他們的目光,不由露出欽佩的目光。
三人在眾目睽睽,強大的壓力下,不僅不急不躁,而且思維始終敏銳無比,確實有過人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