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懲治
- 崇禎:朕不是糊裱匠
- 小法師來咯了
- 2278字
- 2023-12-27 22:28:12
朱由檢接過奏書,定睛一覽,沒怎么說話,隨后示意太監把奏本遞給內閣大臣。
首輔韓爌起身接過奏章,復又跪下道:“陛下,京營已成朽木不堪,微臣糊涂蒙昧,難辭其咎也!”又叩頭請罪。
隨后其他幾位閣臣一起跪下。
朱由檢沒有說話,便讓幾人直接跪著。
朱由檢見隆平侯張拱日等人以及徐應元為首內官提督,連同把總以上,將官百多人黑壓壓在觀禮臺前跪了一地。
冷笑道:“真是一群吃了熊心豹子膽的畜生,朕這臉面今天可被你們丟盡了。”
隆平侯張拱日等人在臺下聽皇帝如此說,唬得跪伏于地,亡魂直冒,抖衣而顫,一聲不敢言語,只在那里一直叩頭,頭都叩的頭破血流。
中官下去傳旨,將張拱日、李祖述,孫維城,湯國祚,柳祚昌、徐應元等統領掌營的兵甲卸掉,領上觀禮臺,跪在邊上。
張拱日領著幾個勛貴趕緊爬起來,前趨到御座前,低頭痛哭流涕道:“回皇上,臣自年前蒙恩管理五軍營,才知京營糜爛如此。
幾個月來,臣一直整頓——然京營早已積重難返,盤根錯節,才有今日荒唐之事,請皇上重重治罪!”
統領五軍營之一的李祖述等人在旁邊聽了。渾身顫抖。想要張嘴說話,結果被東廠番子看到,直接用破布把嘴巴堵住了。
朱由檢聞言冷笑道:“這么說,你們都沒錯兒了。那問題出在哪兒?看來其罪只出在朕身上了!”
臺上勛貴重臣聽了,哪里還站的住,齊齊跪下請罪。
朱由檢聞言,從御座上站起身。
冷笑道:“朕知道,你們肯定會說,這錯出在天啟朝魏忠賢身上了,這錯出在萬歷皇帝身上了,就是沒有出現在你們身上,對嗎?”
“如果你們當中但凡沒有賣官鬻爵,貪贓枉法,素餐尸位,朕馬上放過你。
“可是你們這些人有一個敢說有的嗎?”
徐應元,高起潛你來說說,你們這些國之蛀蟲是怎么貪污腐敗的,怎么把這京營糟蹋成這樣了的。
徐應元原本以為這是皇帝的劇本,于是心不慌,腿不軟,直接把他與京營軍官是怎么從京營撈錢的。說得在場眾人目瞪口呆。
朱由檢臉色鐵青,面含冰霜,用手一指張拱日、徐應元等眾,怒喝道:“左右將這等不知廉恥,表里為奸,置軍國大事于兒戲之獠,拿到朕之大纛之下,梟首祭旗!”
當場就給徐應元嚇的尿了一身,怎么劇本不對啊,皇帝不是明明答應我,只要我把事實說出來,就免罪嗎?
眾臣聽說皇上要把京營掌營的數位侯爵,伯爵,內官等全部梟首,膽戰心驚之余,異口同聲的求情。
兵部尚書李邦華奏道:“皇上,京師乃天下根本,京營官軍尚要護衛宸居,所系至重。今日若將這些坐營統領等盡數梟首,難免軍心浮動。
“臣看不如先下詔獄,審問個明白,再予明正典刑?!?
邊上眾臣紛紛點頭說是。
都察院左都御史曹于汴也道:“皇上,三法司乃國之刑罰理獄之地,送于三法司審理,才名正言順。名正言順者,才能正本清源,撥亂反正?!?
朱由檢聽了聽到李邦華,曹于汴等求情之言,冷笑一聲道:“這些國蠹,劣跡斑斑,死不足惜,如何不能就地斬殺?”
朱由檢這是有點偷換概念,人家李邦華和曹于汴并沒有說不能殺,而是要保證程序正義,不能僅憑借皇帝一言獨斷專行。
不然你今天隨口殺一個,明天隨口殺一個,那大家還干不干了!
顯然,皇帝是氣壞了。根本沒有想到這些,只是覺得不少重臣也開始反對他。
朱由檢面紅耳赤,仿佛的血壓仿佛都升高了不少。
這時候,成國公朱純臣,這是個老謀深算之輩,看見局勢立馬利于勛貴時,便走到朱由檢面前,撲通一聲跪下求情道:“求皇上開恩,饒了張拱日等幾個?!?
“他們雖然罪在不赦,但他們對皇帝的忠心,天地日月可鑒,京營糜爛非短短數月造成,而是日積月累所致。
“以臣愚見,可將他們幾人奪爵,送到遼東前線戴罪立功,若戰死在沙場,也算是不辱沒祖宗拿命換來的基業?!?
保國公朱國弼、英國公張維賢也一起下跪求情著,這一跪,在場的所有的勛貴都跪下了。
“這些人江山易改秉性難移,送到前線也是貪生怕死之徒!”朱由檢恨恨的說道。
罪臣,死不足惜,只恨死之前沒有為陛下殺上幾個韃子,愧對君父,愧對祖宗啊。這些人立馬捶胸頓足,痛哭流涕道。
眾人見皇帝,口氣松動,又是多番勸說請求......
崇禎元年,五年初八,皇帝在南海子校場大閱京營。因京營糜爛不堪,建制名存實亡。
皇帝震怒之下,最后降下諭旨:對涉及,參與京營的貪贓枉法,貪污腐敗之徒:魏國公徐允爵,隆平侯張拱日,臨淮侯李祖述,懷寧侯孫維城,靈壁侯湯國祚,安遠侯柳祚昌,永昌侯徐宏爵以及其他諸多侯、伯爵,還有相關把總......
一一除爵,下獄,抄家,去職!
三天后,錦衣衛都指揮使駱養性被查出,參與倒賣京營軍需物質,以及刪減,篡改京營將領貪贓枉法,賣官鬻爵的訪單罪證。
被皇帝以毒酒賜死。
五天后,徐應元、高起潛、杜勛在東廠詔獄畏罪自盡!據傳言,臨頭,三位宮內大珰,痛哭流涕,向北伏地長跪不起。
隨后用三尺白綾自盡身亡。
一月后,皇帝正式設立上書房大臣,由工部左侍郎蔣德璟總領,朱由檢在乾清宮冬暖閣召對蔣德璟,并降旨這位首位上書房大臣起草《戒諭群臣疏》并發送內閣,征求內閣意見。
朕初承大統,夙夜兢兢,如臨淵谷,欲深燭弊源,亟欲大事芟除,用以廓清氣濁……書不云乎?“無偏無黨,王道蕩蕩,無黨無偏,王道平平?!?
“朕誡諭諸臣,從今以后,其尚精白乃心,恪恭乃職…若或沉溺故常,堅守舊轍,以朝廷為必可背,以法紀為必可干,則我祖宗憲典甚嚴,朕不敢赦!”
一篇草詔讀下來,在京的內外臣工只覺得手腳冰涼,眼冒金星。
看來皇帝因為京營糜爛,竟然要京察!
京察,一般四年一次,所謂京察,就是對應天順天兩京官員實施考核。
四品以上官員,一律上奏皇上,自陳得失,由皇上決定升降去留。
四品以下官員,由吏部、都察院聯合考察,稱職者留用,不稱職者一律栽汰。”
正當內外大臣都以為皇帝下一步要京察的時候,這個時候,文淵閣夜間值守閣臣李標遞上了一份來自遼東的軍情奏本讓原來下定決心京察的朱由檢瞳孔緊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