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習項目設計完全實踐
- 于熔 張鴻飛 曾帆
- 2419字
- 2024-04-12 19:49:04
推薦序二
朋友問我:“在事業發展中,最幸運的是什么?”
我笑著回答:“當然是貴人相助。”
貴人之中,有的是身體力行、出手相助的朋友,有的是為你提供資源、紓難解困的朋友,有的是幫你牽線搭橋、推介機會的朋友,他們的幫助會讓你渡過難關,獲得轉機。而能夠讓自己收獲成長、持續進步的,無疑是那些能夠影響你的認知,并提供建設性意見的良師益友。本書作者于熔、張鴻飛正是這樣的伙伴。
我們曾是親密的戰友。兩年前,我們和團隊歷時10個月圓滿完成了中國電信OKR全國試點項目,得到了客戶上下各方的積極評價和高度認可。那是我職業生涯中彌足珍貴的記憶,每每想起都會讓我感受到由責任感驅使的無窮動力。
彼時,隨著眾多頭部企業的應用,OKR在中國獲得了越來越廣泛的關注,很多組織積極擁抱這種先進的工作方法。遺憾的是,大多數組織缺乏自身專業力量,而在尋求外部專業力量支持時,往往只能獲得知識普及式的培訓,無法有效解決組織在實踐OKR的過程中遇到的困擾和實際問題。在這種背景下,我們立志創新OKR賦能的方法,幫助企業有效運用OKR解決經營管理問題,從而獲得績效的提升和組織的精進。
問題是,盡管我們團隊都是咨詢顧問出身,相對于單純提供課程的培訓者來說,我們在精準識別問題、系統解決問題方面更勝一籌,也具備系統構建和方案設計的專業能力,但歸根結底,我們所做的依然屬于傳統咨詢的“方案交付”,無法充分支撐將OKR內化為組織能力的需求。如何將“方案交付”轉變為“能力復制”,為組織培養一支深刻把握OKR底層邏輯和核心思想、熟練掌握OKR實踐技術并能夠創造性解決問題的專業力量,是我們亟待突破和解決的課題。
幸運的是,本書的主創團隊加入了我們的項目組。從訪談調研、系統設計、理念共識、理論培訓、技能訓練,到實戰場景中OKR的制定、對齊、跟蹤、輔導、評分、復盤的教練輔導,僅在項目第一階段的四個月內,我們一起在客戶現場服務的時間就長達27個工作日。那段日子,我們白天在客戶現場服務,晚上回到酒店就聚在一起復盤。與其說是復盤,倒不如說是我在接受眾人的批判和挑戰。大家率真坦誠的反饋,刷新了我的認知;不遺余力的輔導,革新了我們的實踐方法。
認知論決定方法論,是這段經歷給我的最深切的體悟。
記得于熔在一次復盤時講道:“OKR絕不是個培訓項目。很多企業寄希望于通過幾天的培訓就將OKR落地是不現實的。”的確,OKR對組織而言,是戰略落地的實施路徑;對團隊來說,是創新的生產方式;對員工而言,是好方法和好習慣。OKR所蘊含的是嚴密的業務邏輯和嚴謹的工作閉環,而這些價值的實現,單靠知識普及和技能訓練是無法保障的。正如作者在本書中寫道:“今天的學員……需要的是一個綜合性的發展支持系統,去支持他們的專業能力提升和心智模式突破,最終幫助他們熟練地應對復雜的工作挑戰。”
“綜合性的發展支持系統”道出了我思考很久卻沒能凝練表達的價值,揭示了解決當前培訓手段與企業本質需求這一主要矛盾的根本解。人們常說“能干”,認為有了“能”,就會“干”得好,于是一股腦將注意力都放在如何“賦能”上。毋庸置疑,任何賦能手段都必須以終為始,以績效提升為導向。畢竟,沒有人會為學而學,大家期待的一定是實實在在的改變,也沒有任何企業會為了用OKR而用OKR,它們的目的一定是突破組織的卡點,解決自身特定的經營管理問題。
要想改造客觀世界,先要改造主觀世界。本書開宗明義,厘清了組織學習的本質認知,揭示了學習項目的底層邏輯,并基于作者團隊二十多年長期實踐的試錯學習與成功經驗,構建了“學習項目設計七步模型”,為我們呈現了將輸入順暢轉化為輸出、讓學習有效轉化為成果、使賦能嚴密嵌套績效的邏輯路線圖。這種基于用戶視角的前瞻構建,無疑是令人鼓舞的!
更讓我感到振奮的是,本書提供了建立在系統思維之下基于廣泛應用場景的一攬子解決方案。
OKR雖然有統一的目標描述范式和相對成熟的運用模式,但要想真正發揮其效用,必須使其符合組織的行業特性,匹配組織的發展階段,滿足組織的業務需求,適應團隊的應用場景。因此,每一個項目都需要我們根據客戶的戰略意圖和特定的階段性目標進行專屬設計,為客戶定制開發。自然,其中充滿了不確定性,也對我們構成了挑戰。正因如此,我們面對新項目時總是慎始敬終、如履薄冰。
如果能找到一套完整、系統的方法論,獲得深入、細致的實踐指導,自然會將諸多不確定性變得更加可控,提升項目的成功概率。為此,我經常翻看當時復盤的筆記,從本書作者們提出的意見和建議中探尋答案、提振信心,比如如何界定核心需求,如何凝聚目標共識,如何設計內容結構,如何聚焦突出重點,如何順暢轉換環節,如何貼合應用場景,如何連接引發動機,如何互動增強體驗,如何鼓勵學員創新,如何幫助學員轉化,如何鞏固項目成果……
我是非常幸運的,得到過作者團隊近一年時間的貼身指導,避開了很多人常常落入的大坑,少走了很多彎路。其間的思考讓我堅定了在中國運用OKR教練輔導方式為企業OKR學習項目保駕護航的信念;其中的沉淀也驅使我創辦了中國OKR教練網,立志于持續提升中國OKR教練的專業水平。更加難得的是,本書作者也作為創始成員加入了中國OKR教練網,幫助更多組織運用學習項目的設計思想和實踐技術,獲得OKR長期實踐的成功。
我曾跟鴻飛提道:“什么時候把你們的方法結集成書,讓更多培訓人和咨詢師轉變方式跟上時代的需求,也讓更多組織從中受益少走彎路?”他笑而不答。
沒想到,這么快“學習項目設計七步模型”就呈現在了我們面前。作者毫無保留地將需求調研、內容設計、體驗設計、宣傳設計、實施設計、復盤設計和方案設計七個維度的實踐技術傾囊相授。毫無疑問,這些寶貴的經驗,將讓我們對學習項目的實用性、實操性和實效性充滿信心。
作者囑我作序推薦,說實話,我是誠惶誠恐的,畢竟自己算不上是培訓領域的專業人士。我想,不妨作為先學一步的老學員談談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吧。畢竟,我是幸運的,已經從中受益良多。
當然,你也是幸運的。因為,有了捧在手上的這本書!
李靖
《OKR完全實踐》作者、《OKR教練實戰手冊》譯者,中國OKR教練網創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