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視己為人:在不確定的時代活出有掌控力的人生作者名: 吳亮本章字數: 639字更新時間: 2024-04-12 19:51:59
03 扎心的現實:35歲職場危機
希涼與昇暢的故事并不罕見,無論平庸還是優秀,我們都得面對職場上扎心的現實。
2017年,某知名人才機構發布了《中年職場危機調查報告》,報告顯示52.8%年齡在35歲及以上的受訪者認為中年職場危機問題非常嚴重,并指出,這一問題在我國呈早齡化趨勢,原本45歲的中年分水嶺很可能在未來5~10年將提前至35歲[3]。
職場中開始流行一種說法,30~35歲是職場“生死線”,連90后也開始調侃自己面臨“中年危機”。同樣在2017年,新華網推出大型網絡調查“90后真已陷入‘中年危機’?”,近六成網友不認為90后算中年人,但同意90后遭遇“中年危機”這個說法。在引發90后焦慮的前三個因素中,有兩個因素指向工作,分別是收入少、工作壓力大[4]。
年齡危機,在看似光鮮的互聯網行業尤其嚴重。來自某互聯網人才社區的報告顯示,目前大型互聯網企業員工的平均年齡從27歲到33歲不等[5]。員工隊伍年輕化的背后,隱藏著互聯網人隨年齡增大越來越焦慮的職場困境。
如果說互聯網行業更傾向是年輕人的世界,那么其他行業呢?國內某知名招聘網站發布了《2021大學生雇主招聘觀察報告》,報告顯示,2021年雇主的員工平均年齡33.5歲,其中國有企業員工平均年齡35歲[6]。隨意翻看各個招聘啟事,也不難發現,多數職位都或明或隱地限制了年齡,通常要求35歲及以下,少數高級職務可以放寬到45歲。即便對于公務員、大學老師,也如此[7,8]。
大洋彼岸又如何呢?某網站對美國1011名科技工作者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有43%的受訪者擔心因大齡而失去工作,且近1/5(18%)的受訪者表示“一直以來都有這種擔心”[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