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勒軍正為軍糧不濟發愁時,并州軍卻正迅速逼近鄴城近郊。
“報~,城外二十里發現晉人蹤跡,人數眾多,正朝鄴城而來!”
哨騎急切地沖進中軍大帳,向石勒稟告軍情。
“晉人?三魏的晉狗不是都已被悉數誅滅了嗎?”
“這群晉狗又是從何處冒出來的?”夔安從旁一臉不解地問道。
“明公,定是樂陵的并州人追了上來!”
“孔世魯,張孟孫終究是沒拖住并州人!”刁膺嘆著氣分析道。
“主公,并州人既來襲,必是欲與我軍于鄴城決戰,壅以為當趁其長途跋涉,師老兵疲之際,以我軍精銳騎卒擊之,使其陣腳大亂,再逐個擊破,滅之!”
石勒扒拉著火堆,點頭贊同道:“孟壅所想,與某不謀而合,晉人最喜虛張聲勢,其實外厲內荏,不堪一擊!”
“亂其軍心,使其大亂后,其不過任我軍屠戮的牛羊罷了!”
石勒扔掉手中的木棍,起身發號施令。
“傳令!”
“以夔安為左陣前鋒,桃豹為副,統領本部國人兵馬三千!”
“以支雄為右陣前鋒,逯明為副統領本部及青州營兵馬四千!”
“其余諸將及中軍則由吾親自統領,為我三軍壓陣!”
“諾!”
眾人躬身領命道。
待余者散去,石勒喚住石虎,將其留了下來。
“季龍,汝傷勢如何?”
“謝叔父掛念,已無大礙,上陣殺敵沒有問題!”石虎答道。
自石虎在永年洼被并州軍伏擊重傷,僥幸逃回石勒軍后,其足足修養數月,才從鬼門關撿回一條命。
“汝可想報仇乎?”
“虎日夜都想手刃了這些晉狗,以報永年之?。 笔⑴爸?,眼神中充斥著滔天恨意。
石虎性格向來就是睚眥必報,且在永年洼被并州軍伏擊,全軍覆滅,身受重傷。
這使其對并州軍的仇視又加深了幾分。
現在是恨不得馬上殺到并州軍大營,把劉群等人殺光。
“好郎兒,有我石氏之范!”
“吾將我麾下千余勁騎交給汝統領,汝等埋伏于大軍之后,伺機而動,務必之時,需深入敵陣,沖散晉人軍陣,汝愿不愿意?!”石勒盯著石虎問道。
石虎問詢大喜,拍著胸脯道:“謝叔父信重,虎定不負所托!”
石勒以石虎統領精銳騎兵為奇兵,想沖爛并州軍軍陣的計策,其實是其的慣用計量。
或者說是游牧民族對戰中原漢人時,所用的慣用計量。
游牧民族在與漢人作戰時,其唯一的優勢就是騎兵,而在魏晉之世,騎兵的戰法基本上就是沖陣,沖散敵人陣型,然后剿殺。
在此前石勒在與西晉軍隊的征戰過程中,用騎兵突破的敵人中軍,然后戰勝晉軍的戰法,屢試不爽。
故在這次與并州軍的決戰,石勒依然準備沿用此法。
這種戰法也不是沒有缺點,其能實行的前提便是敵人沒有能與石勒軍抗衡的騎兵。
不過并州軍的那點騎兵,在石勒眼里,不足為懼。
石虎的回答令石勒很滿意,石勒對石虎勉勵道:“季龍,吾現在身側親族全無,只有爾一人!”
“我石氏大業,汝要勉之??!”
石勒的一番話,在石虎耳中,毫無疑問是要把他立為石勒事業的繼承人,至于是不是畫餅,此刻其已經不在考慮,石虎聞言,喜形于色,叩首道:“虎定不墜我石氏大業!”
……
石勒軍在排兵布陣時,并州軍也沒有閑著。
對于其蹤跡為石勒軍所獲,劉群是能預見的,畢竟近萬人的行軍活動,想不被敵軍探查到,是何其得難。
況且現在冬雪已下,中原大地上,樹木凋落,百獸歸巢,廣袤的平原上除了雪還是雪,并州軍在此行軍過于明顯,想秘密潛行,都沒障礙物遮擋。
劉群于馬背之上,眺望著遠處的鄴城,帶著擔憂的口吻問向身旁的劉希道:“子望,雁門突騎有幾層把握能勝羯人騎兵?!”
劉群之所以這么問劉希,蓋因劉群和石勒一樣清楚,決定兩邊的勝負手就是騎兵。
并州軍與石勒軍的正面對決就是看誰先突破對方的防線。
如果一旦雁門突騎被羯人騎兵迅速擊垮,那么并州軍將陷入一場苦戰。
面對劉群的憂慮,劉希倒是自信地說道:“我三千騎士,受使君厚養,將軍厚恩;將,有必死之心,士,無貪生之念,無懼生死!”
“披堅甲,執利銳,一漢可當五胡!”
“區區羯胡,必替將軍滅之!”
劉希自尊心極強,上次敗于薄盛統領的烏丸騎士后,其并未消沉,而是吸取了教訓,在劉群的幫助下,改革了作戰方法和騎兵裝備。
在作戰方法上,劉希從先前注重騎士騎術上,轉到了騎射方面。
蓋因先前雁門突騎明明裝備了單馬蹬,比起烏丸騎兵有了裝備優勢,但還是敗得那么慘,就是因為雁門突騎的騎射能力實在太差。
魏晉時期,騎兵戰法其實非常簡陋,騎士在沖陣過后,殺敵往往是通過超強的騎射本領。
而單馬鐙只能增強騎士在沖鋒時的穩定性,而不能改變騎士的作戰能力。
至于在騎兵裝備上,劉群直接令劉希將原本裝備在戰車上的馬甲,裝備到雁門突騎上,使雁門突騎從輕騎兵轉變到具有一定防護的具甲騎兵,即重騎兵的雛形。
具甲騎兵在防御力和沖擊力上比輕騎兵強大,殺傷力也更強,堪稱中古時代的殺傷利器。
后世縱橫天下,滅遼亡宋的金國鐵浮屠,便是重裝騎兵的杰出代表。
同時重裝鐵騎的出現,使隋唐之時中原王朝在騎兵上對塞北游牧民族直接形成降緯打擊。
發展數百年之久的李唐重裝騎兵,對上塞北的輕騎兵,形成碾壓之勢。
再一次復刻了西漢之時,一漢當五胡,甚至是十胡的場面。
不過在此時的西晉末年,重裝騎兵還未興起,還是以輕騎兵為主。
劉群算是開了個“掛”,通過裝備代差,彌補了胡漢騎術的差距。
“彩!”
“子望有此之心,此戰何愁不勝!”
“討滅羯胡,凱旋三晉!”
“討滅羯胡,凱旋三晉!”
……
劉群身后的將士跟著劉群喊道,士氣高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