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望著劉群,劉群亦注視著徐光。
徐光并非如其所說只愿茍活于世,做個山野之人。從他的眼神中,劉群看到了他的野心,抱負和郁郁不得志的不甘。
徐光一開始被王陽擄至襄國,被迫效力石勒,但徐光其實并不反感。
蓋因其出身寒門庶族,在士族門閥盛行的當下,想要入仕難于登天。
而石勒的出現,卻給了他機會。但在其帳下,徐光只能出任記室參軍這樣的小官,才能無法得到施展,故對石勒多有怨言,才會下獄。
蹉跎數年,此番劉群的招攬,徐光不可能不心動,然徐光又不知劉群是否真的是值得托付的明主,才遲遲不表態,以只愿茍活亂世為由,搪塞劉群。
劉群見狀,大手一揮,喚人將軍中所藏的春醪酒端了過來,而后取兩杯盞,各自倒滿后,對徐光說道:“群聞先生極愛美酒,此乃我并州春醪酒,特請先生品嘗!”
徐光嗜酒,更愛美酒,且酒量極大。但入獄后,鮮少有機會接觸到品質極佳的美酒,只能喝品質低劣濁酒解讒。
故徐光一看到春醪酒,當即一飲而言,回味很久后,稱贊道:“好酒,真是好酒!”
魏晉之世,生產力低下,釀酒技術落后,所釀之酒,大都渾濁不堪,口感發酸,很難讓人把其與后世的白酒聯系在一起。
不過還是存在專貢權貴階級的美酒,如西域的葡萄酒,其味甘甜,芳香醇厚,回味悠長,受時人追捧,就連魏文帝、明帝父子都是其忠實的擁躉。
并州春醪酒便也是那為數不多的佳釀之一。
春醪,即春酒,自秦漢起,便流行于并州,取用當季的稻粟,精心釀制,待第二年春天便可享用。
其色黃綠,味甘醇,有香氣,是三晉地區的佳釀。
但真正使春醪酒聞名于世的,是北魏時期的“白墮春醪”。
北魏河東人劉白墮善釀酒,尤其是春醪酒,味美甘醇,濃香撲鼻,長達一月,酒味不散。
這樣的美酒自然受時人追捧,洛陽京中權貴無不對其熱衷,甚至離京外放的官員都要帶上幾壇,好日后享用。
徐光一連飲了好幾盞,根本沒有停下來的意思,劉群自知酒力不行,僅是一口一口地微抿。
兩人對飲,倒是饞壞了牢房外的周宏等人。
劉群掌軍以來,嚴令禁酒,無論是將領還是士卒,皆不得飲酒,連酒具都不能私藏,違者軍法處置。
軍中的酒釀皆是當作獎賞,賜給有功的將士享用,故飲酒對于并州上下來說,是件奢侈的事。
今日見徐光能與劉群共享美酒,可是無比羨慕。
其實也不怪劉群禁酒,并州元氣還未恢復,供養兵馬已是非常艱難,若再不禁酒,加快糧草的消耗,并州軍如何征戰。
且軍中若是盛行飲酒之風,極其影響戰斗力,貽誤戰機對軍隊來說是極其致命。
況且劉群所想要的并州軍,乃是令行禁止,軍紀嚴明的王者之師,而非一群空有武力的酒鬼。
禁酒令只是第一步,日后必然還有其他舉措,來整頓軍紀。
見徐光已有些許醉意,劉群開口道:“美酒佩英杰,先生乃世之英才,而我軍中有佳釀,先生可入我帳中暢飲!”
“待厭煩之日,自可離開!”
劉群極其委婉地希望徐光能成為他的門客或是幕僚。同時又向其保證,其若是不愿,隨時都可以離開。
徐光悠然說道:“飛鳥棲良木,王臣思明主,光自忖胸有抱負,不愿屈居庸祿之主!”
“敢問劉將軍之志如何?”
劉群答道:“蕩平四海,匡扶天下!”
“天下?誰家之天下?”
“司馬家?!”徐光帶著戲謔的聲音向劉群問道。
“胡虜寇中國,中夏喪亂,皆乃司馬家一姓之過,卻要讓天下人來承受這無盡的紛亂!”
“司馬家天下值得匡扶嗎?!”
徐光作為司州人士,自然也是永嘉之亂的見證者,相比為司馬家痛哭的中州世家,徐光對司馬家只有數不盡的憤怒與厭惡。
八王之亂,永嘉之禍,使三魏一帶,陷入十余年的戰火之中,村舍焚絕,百姓流亡,白骨遍野。
徐光便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所成長起來的。
其所見所看,皆是司馬氏諸王為了一己私欲,為了那虛無縹緲的皇位,將整個天下拖進了無盡的深淵之中。
從那一刻起,徐光不再信奉司馬家是天下之主。
面對徐光的反問,劉群鄭重其事地說道:“天下,非一姓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
“群欲匡扶天下,非為一姓,而是為了九州黎庶,數萬元元!”
“我不欲為齊桓、晉文,若天有示,自當承光武之志,繼昭烈未竟之業!”
劉群從來沒有掩飾過自己的抱負,其有雄心,有意愿去匡扶這天下,那又憑什么將其再交給司馬家?!
“哈,哈,哈~”
徐光大笑幾聲后,說道:“天下烽煙起,涿鹿中原地,料想秦漢之季,便也是當世之情形吧!”
“光曾讀《史》、《漢》,嘆息未能得見文景、明章之世!”
“那先生可愿隨吾,再造這盛世?”
“致天下太平,致萬民安樂,致萬世不衰的盛世!”劉群說完,俯身拱手致意。
徐光一改剛才輕浮之色,亦躬身拱手道:“光愿為將軍效犬馬之勞,匡正天下!”
……
數日之后,劉群以徐光為軍師中郎將,參贊軍事。
中郎將雖然官職不高,但已是劉群所能任命的最高官職。
畢竟劉群也只是官拜安東將軍這類雜號將軍,并且隨劉群征戰許久的周宏、劉希兩人也不過中郎將,而徐光一入劉群麾下,便得拜中郎將,不可謂不對其重視。
而冠以“軍師”之名的中郎將,歷代只有兩人,一為諸葛亮,二便是龐士元。
二人可是水鏡先生司馬徽口中的世之英杰,王佐之才。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的盛名之下,使軍師中郎將這個名頭格外的響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