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桀驁乖張,狂士本色
- 從前有個書生:北宋篇
- 房昊
- 2716字
- 2023-12-25 22:10:34
從前有個游俠,性子很急,逮誰懟誰,還懟過自己的頭巾。
那會兒游俠在蜀中,常吃餛飩,頭巾長長垂下來,落在碗里。
游俠抬手,把頭巾丟回頭頂。
低頭吃飯,頭巾又垂落下來。
來來回回,丟了三四次,頭巾還是會掉碗里。
游俠惱了,霍然起身,一把拽下頭巾,用力按進碗里:“你吃!都給你吃,吃不死你!”
頭巾靜靜地躺在餛飩碗里,生無可戀。
游俠長出一口氣:“爽!”
憑他這小暴脾氣,年輕那會兒仗劍江湖,著實干了不少事。
比如有個官員貪賄,被仆人拿住把柄,要逼官員把女兒嫁給自己。
官員很無奈,只能同意,半夜里暗自垂泣。
那會兒官員正和仆人出行在外,游俠恰巧住在官員隔壁,被他哭得很不耐煩,敲墻問他發生何事。
官員顯然不能說啊!
游俠顯然繼續問啊!
來回三四次,游俠惱了,拔劍敲墻,說:“再不講現在就弄死你!”
官員這才把事情和盤托出。
游俠眉頭一皺,說:“老子最煩這種落井下石、趁火打劫的狗東西。”
次日,游俠大大咧咧地攬著官員仆從,說:“請仆從指點下附近風光。”
仆從一臉茫然,被游俠拉進了密林里。
游俠挑眉笑著,說:“山野之間,風水大好,葬你小子,虧了。”
仆從心跳陡快,望著游俠下意識就后退三步,說:“你什么意思?”
只是已經晚了,游俠笑了笑,邪魅狂狷,劍光一閃,仆從的話音戛然而止,鮮血飛濺林梢。
回客棧,把長劍往桌上一拍,游俠抬頭朝官員道:“汝無憂矣!”
官員喜出望外,感恩戴德,游俠又瞄他一眼,如數九寒天,霜雪千年。
游俠指他道:“若再有貪賄,你的下場,就跟他一樣,懂嗎?”
官員汗出如漿,連連點頭。
游俠又笑,揮手道:“趁我還不太煩你,趕緊滾吧,萬一過會兒我又想砍你……”
話沒說完,官員屁滾尿流地跑了。
游俠哈哈大笑,痛飲烈酒。
那些天里,游俠還曾遭遇黑店,夜半推門,想置他于死地。
這位仁兄一柄長劍,殺光店內老小,隨后縱火離去,頭也不回。
多年行走江湖,游俠慢慢發現,僅憑一柄長劍,是蕩不了多少奸佞的。
遂折節讀書,十年寒窗,金榜題名。
幾年后,恰逢四川民不聊生,王小波起義,兵禍綿延千里,朝廷派游俠去平。
游俠到任后,正趕上當地的軍隊嘩變,跑了一批。
領兵的將軍戰戰兢兢,既不敢去追,更不敢動兵平叛,生怕動兵越多,跑得越多。
游俠等了幾天,把將軍喊來身邊,掏出州府牌印給他。
將軍有點蒙,心想這是什么意思?
游俠:“你這么多天不動彈,不就等著本官親自平叛嗎?行,本官這就去,你暫代本官,掌管益州。”
將軍大驚失色,這朝廷剛派來的文官,倘若死在沙場,自己就是有八個腦袋也不夠砍。
將軍忙說:“大人且慢,下官立刻動身平叛。”
游俠問:“哦,立刻是哪一刻?”
將軍答:“便是此刻。”
游俠笑著掏出杯酒:“好,既然如此,本官為你餞行,你這就領兵出征吧。”
將軍的身子僵了片刻,滿頭冷汗涔涔而下,他咬牙道:“好!下官只有一個要求,請大人備好軍糧,萬莫有差池!”
游俠笑道:“這是自然,本官也只有一個要求。”
將軍說:“大人但講無妨。”
游俠笑瞇瞇道:“你若無功而返,必斷頭于此樓之下!”
將軍打了個冷戰,領命而去。不久遭遇賊兵,將軍不敵,眼看就要潰敗。
將軍且戰且走,退了十幾里,越想越怕,又把弟兄們召集起來,哭訴說:“此公真會砍我,求諸位救我一命,回頭再戰!”
遂復戰,奮不顧死,大破賊兵。
那段時間,朝廷還派來個太監監軍,王小波、李順之亂平定后,太監的手下很是猖狂。
所作所為,又逼起民亂,太監抓了一伙亂民,扔給游俠讓他秋后處斬。
游俠都給放了。
太監又蒙又怒,氣沖沖跑來找游俠。
游俠瞅著他,笑道:“從前有人逼民為賊,如今本官化賊為民,你有什么意見嗎?”
太監是有意見的,但沒敢當場說,他只是笑瞇瞇地說:“張大人好大的官威。”
隨后悄悄示意手下的士卒,去找百姓泄憤,準備看游俠怎么處置,結果那些士卒有一個算一個,都被游俠當場就給砍了。
游俠還來找太監喝酒,說:“我這個人呢,讀書讀得晚,沒能洗掉一身江湖氣,如果殺伐果斷的時候沖撞了誰,未必是我自己能控制的。”
太監想摔了酒杯,起身大罵一句:“你敢威脅我?”
但太監猶豫半晌,終究還是了,誰知道這個半路出家的讀書人會不會真的砍人……
游俠治蜀期間,推發紙幣,恩威并施,經年戰亂之后終于迎來大治。
其間游俠還斷了不少案子,古人大多都是這樣,你能得民心,大家都會覺得你斷案如神,能窺見善惡陰陽。
當然游俠能斷案,多少憑的都是江湖經驗。
比如有天他走在街上,忽然聽到路邊院子里有姑娘的哭聲,這哭聲很大,但總有種雷聲大雨點小的感覺。
回頭一問,發現是姑娘剛死了丈夫。
游俠想了想,不對,那哭聲里邊少了太多悲傷,又多了太多不知所措下的恐懼。
隨后查出來,是這個姑娘謀害親夫。
還比如游俠在江寧當知府的時候,正巧碰見一個過路僧人,那僧人把度牒給他看,完事準備離開江寧府。
游俠忽然一聲斷喝,出手把僧人給擒了下來,叫人押入牢中,回頭再審。
旁邊的下屬面面相覷,心說大人這怎么又莽了啊?
游俠拿著驗牒甩給他們,說這上面言明此人已經出家七年,腦袋上卻還頂著頭巾的勒痕,無緣無故,冒名頂替,必有嫌疑。
經審,這假和尚身上背了條人命,殺了曾經跟他同行的真和尚,一路招搖撞騙。
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游俠平生擊劍飲酒,乖張不羈,調往京城后,仍舊毫無收斂。
那會兒有個一直跳來跳去的奸臣,這個奸臣的出場率極高,名叫丁謂,這奸臣勸宋真宗大興土木,造玉清宮。
游俠年紀不小,站出來說:“一座宮殿,竭天下之財,傷百姓之命,愿斬丁謂以謝天下!”
宋真宗沉默半晌,一陣頭疼。
宋真宗能怎么辦,宮殿是他要建的,總不能真砍人吧,只能節儉點,裝作什么都聽不見。
游俠連上數封奏折,說如果陛下覺著對丁謂有愧,就斬丁謂以謝天下,再斬我以謝朝廷。
宋真宗倒吸一口涼氣,這種操作也過于莽了吧,極限一換一啊。
他終于明白,這人惹不起,真的惹不起,連忙把游俠派到陳州當地方大吏了。
游俠翻個白眼,繼續飲酒高歌,七十歲那年病逝任上,與世長辭。
這位游俠叫作張詠,張詠的名字或許不是很熟悉,但有個從他口中出現的成語,想必所有人都知道,叫水滴石穿。
那年張詠剛開始當官,做崇陽縣令,有個小吏偷走一枚銅錢,被抓還猖狂得很。
張詠下令杖責,小吏更是惱怒,說:“屁大點事至于嗎?你也就能打我幾棍,有種殺了老子啊!”
天地有剎那靜寂,須臾,張詠朝小吏一笑,寫下段留名青史的批文:一日一錢,千日一千,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繼而提劍下堂,小吏惴惴不安,說:“你要干嗎,天下間可沒有一錢致死的道理!”
劍光一閃,飛起顆好大的頭顱!
張詠收劍,睥睨四周,公堂上鴉雀無聲。
這就是水滴石穿的典故,這就是水滴石穿背后的人物。
張頤說他,英聲駿烈,人人知之。
紀曉嵐說他,有巖巖不可犯之節。
簡而言之,對這位乖張的游俠,灑脫不羈,千載之下猶有共識:惹不起,誰都惹不起。
這位社會大哥常年出沒于《涑水記聞》《鶴林玉露》《玉壺野史》等等文人筆記里,跳脫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