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自動成交:成功說服他人的理念銷售法作者名: 陳效本章字數: 3246字更新時間: 2023-12-15 19:28:54
CHAPTER 1
初識理念銷售法——它并不神秘
一、客戶究竟在為什么買單
從本章開始,我將系統地為你講解理念銷售法。在此過程中,我會通過文字跟你互動,向你提出問題。我喜歡提問題,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引發你思考,讓你認識到自己思維的誤區。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當你看到我提的問題時,我希望你不要急于去看答案,而是先在自己的頭腦中思考一下,之后再閱讀我提供的答案。這樣你會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示例一:名牌產品
接下來,我要提問了:
這是一個很平常的問題。在我線下教學的過程中,對于這個問題,很多學員會馬上從兩個層面回答——表層和里層。
什么是表層呢?就是顯而易見的層面,或者說是產品的特性。比如,有的學員會回答:“一般而言,名牌產品的質量更好,比如××包的拉鏈確實更經久耐用。”有的學員經過進一步思考后會回答:“名牌產品不僅質量好,而且服務也非常周到。比如,我們購買了一輛豪華轎車,之后在去4S店做后期保養的時候,能獲得‘尊享’服務。”可以說,這些學員已經抓住了產品的亮點和優勢,或者說賣點。
還有一些學員,他們經過一番思考后,能夠觸及問題的里層,也就是更深的層面。他們會回答:“其實,人們更看重的是購買名牌產品所帶來的附加效應,比如匹配自己的身份、社會地位,獲得一份尊重。通俗來講,其實人們是為了‘面子’在買單。”之所以說這樣的回答觸及問題的里層,是因為它已經挖掘到客戶的深層需求,比如社會地位、尊嚴等。

一般的銷售培訓,分析到這一層面,也許就終止了。但是,如果在這里終止的話,我認為仍未“見性”。也就是說,雖然上述學員的回答已經觸及問題的兩個層面,但是還沒有深入到理念銷售的層次,也沒有深入到思維的底層。所以,我準備繼續提問題。接下來的這個問題,你平常應該很少,甚至從未思考過。也許,一旦我提出這個問題,你就會有一種被冒犯的感覺。這個問題是:
聽到這個問題,大家可能會有兩種相反的答案。一種答案是:“人要有面子,可能只是一個主觀觀點而已,并非我們一定要遵循的客觀真理。”另一種答案是:“人要有面子,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當然是一個客觀真理。人怎么可以沒有面子呢?”
對于這個問題的答案,大家不必太過糾結。你可以進一步思考:有沒有某些情況,人通過丟掉面子去獲得成功?回答并不難。比如,我國歷史故事中的“胯下之辱”。你可以再進一步思考:在我們的生活中,有沒有比面子重要得多的東西?當然有。比如,為了生命的安全,或者祖國的尊嚴,個人的面子就不重要了。因此,“人一定要有面子”只是我們的主觀觀點,而非客觀真理。
示例二:保健品
接下來,我再提一個問題:是保健品好賣,還是保險好賣?答案應該很明確:保健品好賣。那么,你覺得,人們買保健品,又究竟在為什么買單呢?
你可能會回答:“人們買保健品,買的當然是健康,是長壽,是高品質的老年生活。”這樣的回答完全沒問題。但是,我又要繼續提問了。這個問題會比上一個問題更加犀利,也更加挑戰思維的盲點,那就是:
你可能會好奇,我怎么會提出如此沒有常識的問題。人一定要活得久,難道不是顯而易見的客觀真理嗎?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先來講一個我看過的電影故事。
乍一聽,這是一個很荒誕的習俗,但經過理性的分析,你會發現它也有合理性。這個村莊處于半原始社會的狀態,生產力低下,人的重要價值之一是能夠干農活,而干農活需要身強力壯。人一旦上了年紀,勞動力就會隨之減弱,但一日三餐還要消耗食物。同時,老年人患病也需要年輕人照顧,而這會進一步占用年輕人的勞動時間。當然,這個村莊不可能有社會保險,更不可能有商業保險。因此,對這個村莊的老年人來講,離開家庭并非最大的悲哀,而是對家人愛與責任的體現。
講完這個奇特的習俗后,我又要提問題了:如果我有一款保健品,能夠幫助人延長生命(但不能讓人恢復青春),那么,在這個村莊里,我能夠把這款保健品賣出去嗎?答案很明顯:不能。因為這個村莊里的人沒有“人一定要活得久”的想法。
我們可以再進一步思考,人一定要活得久,在有些情況下也不成立。比如,對于軍人來說,保家衛國是職責,也是信仰。為了保護國家和人民的安全,他們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所以,“人一定要活得久”也只是我們的主觀觀點,而非客觀真理。
購買行為的三個層面
經過上述分析,我們會發現,在客戶的里層需求背后,還隱藏著一個更深層面的觀點,即底層觀點,也就是客戶的價值觀。而客戶的需求,往往是由客戶的價值觀決定的。也就是說,表層的產品特性、里層的客戶需求是絕大多數人能意識到的,就像露出海面的那部分冰山,而在人們沒有意識到的“海面”之下,還隱藏著一個底層觀點。

那么,客戶究竟在為什么買單呢?我們從表層產品、里層需求、底層觀點這三個層面出發,再來回顧一下之前講的內容。
◆關于名牌產品◆
◆關于保健品◆
經過這樣的排列后,你會發現,自己看待事物的邏輯變得更加清晰了。這三個層面,是從不同的角度去剖析客戶的購買理由的,而在邏輯的底層,往往是客戶選擇相信的某一種觀點或理念。歸根結底,人們都在為自己相信的觀點買單。
這樣講,你可能會覺得一時難以透徹理解,畢竟,這完全不同于我們平常對于銷售的理解。為了幫助你更清晰地理解這三個層面之間的關系,我再舉一個例子。
在這個例子中,客戶的行為發生了改變:從偏好重口味改為偏好清淡口味。如果把口味比作銷售工作中的產品,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客戶對于產品的偏好發生了變化呢?我們一步一步來分析。
以上是客戶之前的購買邏輯。當醫生的建議作為外力出現以后,客戶的購買邏輯發生了改變。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會發現,客戶的里層需求由“口味的滿足”變為“身體健康”。里層需求之所以會改變,是因為客戶在“人要吃得爽”和“人要活得久”這兩個價值觀中做出了權衡和取舍。這一切最終導致客戶的選擇由“重口味”變為“清淡口味”。這是一個連鎖反應,就像當我們修改了電腦的程序,輸出的運算結果也會隨之發生改變一樣。因此,客戶正確的購買邏輯如下所示。
總之,客戶的任何一個觀點的新增、改變、重構、破解,一定伴隨著客戶需求的創造、遷移或者改變。客戶的需求和客戶的觀點是一對密不可分、互為表里的“兄弟”。客戶相信某一個觀點,是我們進行銷售邏輯推理的“原點”,也是我們一切后續推理的底層邏輯。因此,我經常說:歸根結底,我們都在為自己的觀點買單,而我們買不買,取決于我們相信什么。當然,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了改變客戶觀點的重要性和難度。因為這無異于直接“修改”客戶邏輯推理的“原點”——底層邏輯,或者在客戶的頭腦中進行一場深刻的“觀點革命”。
想象一下,潛入客戶頭腦的“軟件系統”中,直接“修改”客戶購買的底層邏輯,是多么激動人心的一件事,而這正是理念銷售法要幫你實現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