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時期的吳郡,治所吳縣位于太湖東邊,未來會改為蘇州。而這個時候上海還沒有被沖出來,因此吳縣往東就是東海,是個非常不錯的出海口。
劉溫瑜說道:“爹,吳郡下轄13縣,雖然阡陌縱橫,但是良田都在地主手中。如能帶領百姓另謀生路,也能一定程度扼制地主階級。”
皇帝捋著胡子,說道:“你說的沒錯,如果百姓都能去海上謀生不靠種地,那么人地矛盾能得到緩解。
如果按照大娃的計劃,未來帶領世家大族向外擴張,走海上絲綢之路與番邦做生意,那么足以讓他們把土地都吐出來。”
皇帝又說道:“撤州改郡不能操之過急,我記得大娃曾經提過一嘴直轄市的概念。王德,擬旨。”
王德俯身傾聽,皇帝說道:“遷晉王為楚王,統領吳郡上下大小事務。改吳郡為直轄,直接與朝堂對接。
吳郡內人員安排,財物稅收,皆由吳王自行處理。”
劉溫瑜欣喜地抱拳道:“多謝陛下!”
皇帝點頭道:“嗯,吳郡的待遇和藍田還是有些許差別的。你在當地做的生意,都需要交稅到朝堂。還有你也不能管理軍隊,許你自行招募500親衛。”
“喏!”
皇帝繼續說道:“此次科舉,有一大才,文武雙全,來自吳郡,叫做陸明宇。等你上任之時,我將此人安排給你做長史。”
“多謝爹!”
“下去吧。”
劉溫瑜準備要走,皇帝說道:“對了,九月十七,是你娘的誕辰,給你娘祝壽之后,就上任吳郡吧。”
“喏!”
劉溫瑜走了,皇帝將陸明宇的資料單獨拿出來,剩下的那些人里面他還得細細琢磨一番。
第二天一早,劉溫玨就帶著大群人往藍田去了。今天早上,就是藍田科舉的日子。
不過劉溫玨他們肯定是來不及看考生們考語文的,好在孔慧元作為文化部長,還是鎮得住場子的。
藍田城,孔慧元巡視著考場。和后世的考場差不多,一個考室里三十個人,每人坐在一張桌子上,安靜地寫著答案。
這次來藍田科舉的人不多,只有三百多人,其中女子只有十七人,湊不夠一個考室。
但是孔慧元還是將這些女子都集中在一個考室里,大忙人平安被臨時拉來當監考。當孔慧元來到這間女子考室的時候,就看到平安大馬金刀地坐在考室的最前面,雙手叉在胸前,面無表情地盯著下面。
不時有考生抬頭看了一眼平安,立馬就被她的樣子給嚇到,連忙低頭繼續作答。
孔慧元在教室外招了招手,平安來到門口,他小聲地問道:“如何?”
平安攤手,她自己懂的又不多,只是看著不讓她們作弊而已。
孔慧元進入教室,大致地在教室里走了一圈,發現很多人試卷上空的還挺多,看樣子是沒有掌握相關的知識。
孔慧元有些失望,這張語文卷是他和劉溫玨一起出的,難不難他心里有數。在他看來,就不太能指望女人也出幾個學問高的。
畢竟男女在一開始接觸的知識就不一樣,就算有高學問的女子,但是在藍田也不考傳統的經史子集。
“誒?”
當孔慧元走過一個考生身邊時,忽然發現這個考生居然將答案全部寫滿了。他再仔細一看,發現大部分答案都是對的。
武氏二娘。
孔慧元默默地將這名字記下,想著以后看看能不能吸收進文化部里。
9點鐘一到,鐘聲響起,各個監考將學生的試卷都收了起來,最后匯總到孔慧元的辦公室里。
等到9點半,數學開考。
也就是這個時候,劉溫玨等人才姍姍來遲。
劉溫玨當然沒去監考,直接來到了孔慧元的辦公室,見面就問道:“老孔,有沒有尖子生?”
孔慧元拿著紅毛筆說道:“改試卷呢,你們都別閑著,小三百份呢。”
劉溫玨自己拿起一疊,孔慧元卻將另外十七份遞了過去:“看這個吧,都是女子的試卷。”
“啥意思?”
“你是大王,該娶妻了。之前不是說想找個懂科學的,這可是語文第一科。”
劉溫玨嘴角一扯:“老孔,我才十四,還早的很。”
孔慧元說道:“雖然說你建議所有皇室直系子弟都可以參與皇位的爭奪,但是作為你的下屬,我們都希望你的兒子能夠當上下一任的皇帝。
所以就算你不打算這么早要孩子,但是這王妃可以早早地娶進門。”
劉溫玨撓頭,孔慧元說的有道理。像是李世民和長孫皇后,十四歲結婚,一直到他們十八歲,李承乾才出生。
先結婚,后培養感情,順便還能當學生教育。
劉溫玨拿著十七份試卷來到一旁的桌子上,安靜地開始批改。這一上手,就感覺有些意外。
考試的內容是按照后世的卷子來出題的,像是什么填空題,判斷題,閱讀理解什么的。
這些題目大多數考生都是會的,只有關于拼音這方面,很多考生就不會了,應該是完全沒有接觸過。
至于最后的的作文,看的劉溫玨是頭疼不已,因為考生都是用文言文寫作文。但是,其中不少人寫的文章非常好,非常優美,就是偏題。
甚至有人直接寫詩詞的,劉溫玨也給了她們相應的分數。
不過,其中叫武家二娘的考生,分數能上八十,這在普遍五六十分的試卷當中,非常地耀眼,可以說是脫穎而出。
劉溫玨放下試卷,說道:“我去巡視一下考場。”
龍颶和小環緊隨其后,孔慧元將劉溫玨批改的試卷拿過來,撿起那張八十二分的試卷,看到武家二娘的名字,笑著說道:“我估計啊,這位武家二娘,以后很可能就是我們的王妃了。”
劉德活動了一下酸麻的手腕,看了一眼分數,隨后說道:“八十二分,比絕大多數男子還要厲害。就算不能當王妃,去文化部當個老師也是足夠。”
孔慧元笑著說道:“齊王,要不你也在這里找一個?”
“不了,我不著急。”
王青松打趣道:“我看是心有所屬吧,比如王府工地上的那位小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