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01 如何塑造自我 記憶方式

有了自己的孩子后,我們以往的經歷會影響我們教育孩子的方式。未妥善處理的過去也許會埋下隱患,影響我們與孩子的關系。這些隱患帶來的問題很容易引發我們與孩子的矛盾。而當矛盾發生時,我們通常在孩子面前表現得情緒激動、看法偏激,并且不經思考就采取行動。這種不恰當的心理會削弱我們理智思考和適時反應的能力。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沒有按照自己理想中的父母角色來表現,反而常常在事后問自己:為何會在孩子面前表現出自己性格中最惡劣的一面?過去的經歷會影響我們當下的生活,也會影響我們與孩子相處的方式,而我們自己卻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把自己的情感包袱帶入父母角色中會影響我們和孩子的關系。懸而未決的舊事和沒有妥善處理的創傷包含著太多過去,它們代表了我們早年的生活,雖然有時難以面對,但對我們有著非凡的意義。如果沒有正確地認識并處理這些事情,它們就會對我們當下的生活產生影響。

舉例來說,如果你的母親經常因為厭煩你的哭鬧而不聲不響地離開家,你對母親的信任感就會很難建立,尤其在面對分離的時候,你會感到不安和多疑。母親沒跟你說一聲就徑自出門,你會一直尋找她,會因她的離去而感到不快。如果照看你的大人嚴厲禁止你哭鬧,情況就會變得更糟。不只因為你感到大人背叛、遺棄了你,還因為你會覺得沒有大人真正傾聽你,重視你的感受,給你應有的理解和關心。在這種情況下,你很難找到合適的方式來舒緩情感壓力。

如果小時候你有過類似的經歷,在你有了自己的孩子以后,相同的情況就可能引起你一系列的情感反應。它可能會喚醒你記憶深處的被遺棄感,因此當離開自己的孩子時,你就會感到不適。孩子覺察到這種不適,便容易感到不安。這不僅增加了孩子的壓力,也讓你更加焦躁。就這樣,多種復雜的情感交織在一起引發了一系列的反應,這些反應折射出的正是你的童年經歷。當然,如果你沒有認真地反思,沒有深入地了解自己,上述反應就可能只是被看成常見的、由與孩子分離而引發的不適。要真正處理好過去發生的事情,認識自己才是關鍵。

未妥善處理的早年經歷

未妥善處理的早年經歷經常影響我們對待子女的方式,在彼此之間引起不必要的煩擾和矛盾。下面講的就是瑪麗幼年和成年后的經歷。作為母親,瑪麗發現自己有很多童年沒有妥善處理的事情后來都影響了她跟孩子之間的關系,奪走了本應美好的記憶。買鞋就是個典型的例子。

瑪麗害怕看到孩子們把鞋穿壞,因為這意味著她得帶他們去買新鞋。孩子們喜歡穿新鞋,最初的時候,他們也跟大多數孩子一樣期待買鞋這件事。這本來可以成為一次快樂的出行,因為挑選新鞋是孩子們相當喜歡的事情,但結果往往事與愿違。

瑪麗嘴上總是鼓勵孩子們挑選自己喜歡的鞋,但當他們真的選中某雙鞋時,她就開始挑剔這雙鞋的顏色、價格、尺寸,想方設法地把它貶得一文不值。孩子們挑鞋的興奮勁兒開始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妥協的態度——“隨便你吧,媽媽,我怎樣都好”?,旣惸闷饍呻p鞋,反復對比斟酌很久之后,他們才買了鞋離開商店。最后,瑪麗和孩子們都筋疲力盡。孩子們得到新鞋的興奮之情完全被買鞋后的疲憊取代了。

瑪麗并不想這么做,但同樣的事情卻反復發生。她經常在離開鞋店后向孩子們道歉,并且總是在做思想斗爭?!胺畔滦影?,”瑪麗自責不已,“這太愚蠢了?!彼幻靼鬃约簽楹我辉僦貜瓦B自己都痛恨不已、迫切想要改變的行為。

一天,在又一次經歷沮喪的買鞋之旅后,6歲的兒子一臉失望地問她:“你小時候討厭買新鞋嗎?”瑪麗的腦海里立刻浮現出一個回答:“是?!彼肫鹦r候每次都充滿挫敗感的買鞋經歷。

瑪麗有8個兄弟姐妹。因為要買很多鞋,母親每次都只在大減價的時候去鞋店,那里總是擠滿了顧客,但價格倒很合母親的心意?,旣悘膩頉]有單獨跟母親去過鞋店,因為總會遇到三四個兄弟姐妹同時需要新鞋的情況,所以每次她都是在擁擠的人群中,帶著復雜的心情挑選新鞋。她知道自己不可能得到真正想要的那雙鞋。因為她不幸長了一雙“大眾腳”,打折期間適合她的鞋都被別人挑選得差不多了,她可以選擇的鞋少得可憐。她還常常看上不打折的新款鞋,而那是母親肯定不會給她買的。

而瑪麗的大姐長了一雙非?!靶揲L”的腳,適合她的鞋很少打折,所以母親總是允許她買自己想要的鞋?,旣惡苌鷼?,覺得自己被忽視了,但母親卻說她應該高興,因為她很容易買到適合自己的鞋。等給所有的孩子都挑到合適的鞋以后,母親已經非常疲憊了。母親做決定時優柔寡斷,花錢時不甘不愿,這使她的情緒最終變得像一座活火山,總是讓瑪麗擔驚受怕?,旣悺皽S陷”在一片情緒之海里,只盼著早點回家,逃避一切跟買鞋有關的場景。歡樂的購物之旅就這樣毀了。

如今,很多年過去了,為孩子買鞋的經歷又把瑪麗帶回幼時的情緒模式中。當年母親忙著催促孩子們上車,忙著把滿滿當當的大包小包往車里塞,根本沒注意到她從鞋店出來后的低落心情。

兒子的問題讓瑪麗回憶起了這些事情。她想起了小時候不愉快的經歷和煩躁心理,而這正是如今影響她和孩子關系的主要原因,也是導致她無法把買鞋這件事變成一次歡樂之旅的罪魁禍首。導致瑪麗焦躁行為的并非現在買鞋的經歷,而是多年前的問題沒有得到妥善處理。

過去未解決的問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我們的個人生活和人際關系。這種經歷常常伴隨強烈的無助、絕望、恐懼和被遺棄感,若未能妥善處理,它將對我們之后的生活產生很大的影響。

仍然以母子分離為例,這一次情況更為極端。如果一個母親由于長期抑郁而需要經常住院,孩子因此被送往不同的看護人那里,孩子的內心就會產生一種強烈的絕望和不安。這種情況還會導致她焦慮,并在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后,影響她對待母子分別的態度。作為一個母親,她很可能也存在與孩子溝通困難的問題,因為她的情感依戀已被破壞,她無依無靠。如果在生下自己的兒女之前沒有妥善處理這些早年經歷,感情、行為、認知和身體方面的記憶就會持續干擾她之后的生活??偠灾?,父母的早年經歷會對親子關系造成嚴重的影響。

突如其來的失控

作為父母,我們很難在備感壓力的時候坦然地面對過去的某些經歷。當我的兒子還是嬰兒時,一哭起來就沒完沒了,怎么安慰他都無濟于事。每到這時,我就會有一種奇怪的感受,會有種恐慌蔓延而至并將我籠罩,讓我失去理智,再也無法保持平靜。

我試著剖析自己,認為原因很可能是在我還是嬰兒的時候,哭泣很長時間都沒有人理會。我試著這樣講述我的故事:“小時候我經常因為受到驚嚇而哭泣,但我不得不去適應這種被拋棄的感覺?,F在,兒子一哭,我心里的恐懼就被重新喚起,就好像遭受一種連鎖反應式的恐慌。”為此,我苦苦思索了很久。

由于嬰兒記憶缺失期的存在,我對這個故事的準確性沒有把握,而且在講述故事的過程中,我對過去的印象和感受都不深刻,也沒有出現什么情緒波動和沖動行為。換句話說,我的講述里不存在任何非語言形式的回憶。雖然這種解釋與如何消除我的恐慌關系不大,但我認為這并不意味著它是錯的——它只是不足以幫助我對自身的恐慌進行分析和解釋。

記得有一天,我和6個月大的兒子待在一起。他突然哭了起來,我想安慰他卻做不到,感到很無助。我又感受到了那種奇怪的恐慌。一個場景在我的腦海里浮現。

一個孩子躺在檢查床上大聲哭喊,眉頭緊鎖,充滿恐懼,臉色潮紅。一位實習同事正按著他的身體。我不忍心聽孩子喊叫,也不敢看他的臉,只能移開視線。這是兒科病房的治療室,我和同事的任務是給孩子抽血。當時正值午夜,我們在休息時突然被叫醒,去檢查小男孩發熱的原因。他高熱,我們必須給他做抽血化驗,以免引發感染。

這里是加利福尼亞大學醫學中心,和任何一家醫學院的附屬醫院一樣,來看病的孩子通常都病得很重。雖然很多孩子都是醫院的“常客”,但這并沒有減輕他們對抽血的恐懼;相反,經常抽血加深了這種恐懼,也給血管帶來了損害。我和同事每天晚上都要給孩子抽血,而且要隨時待命。現在正好輪到我了。

如果孩子胳膊上的血管由于抽血過多而布滿了針孔,這條血管就不能再用。有時候要找好多條血管才能找到合適的。我和同事常常為誰抽血、誰按住孩子推讓一番。抽血時,我們必須堵上耳朵,橫著心,因為不敢看孩子恐懼的表情,刻意忽視孩子滴在我們手上的眼淚,也不去聽耳邊回響的哭聲。

而此刻,我清楚地聽到孩子的哭喊聲。血沒有抽出來,我必須換一個地方?!霸僭淮尉秃?。”我告訴孩子。他可能沒有聽見,或者聽見了,但不明白我的意思。他發熱了,感到害怕,不停地哭喊,也無法得到安慰。

突然,我睜開眼睛,發現自己全身都在出汗。我的手不停地顫抖,兒子還在哭,同樣在哭泣的還有我。

這種突然闖入的回憶深深地嚇到了我。過去,每當這種突然闖入的回憶消失時,我才會想起更多以前實習時的場景。我曾對一些很親近的朋友和同事講起這些經歷,但我一說起那些緊張的夜晚,胃里就會感到一陣惡心,甚至手還會痛,感覺自己好像得了流行性感冒。當這些景象從腦海里消失時,我又會感到深深的絕望和恐懼,腦海里還會遺留一些孩子的印象。

我會深陷在回憶里:“我不敢看孩子,但我必須拿到血樣。”而且,在回憶里以及和同事講話時,我都會不自覺地把視線轉向一旁。那個時候,我們根本沒有時間去想孩子有多痛苦,或者他們有多害怕我們。我們也沒有機會思考自己心理上承受了多少壓力。我們只能一直做下去——停下來思考只會加深痛苦,而且會使工作無法進行。

不易提取的記憶

為什么在兒子出生以前,我早年生活中的這種“精神創傷”只是表現為一些回憶的閃現以及某種情緒、行為或者感受?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考慮很多方面,比如記憶的提取(大腦對這種未得到妥善處理的精神創傷有特殊的編碼)。很多因素會影響人們對特定記憶的提取,包括經歷的性質和內容、回憶者所處的人生階段、回憶者與他人的人際關系以及在編碼和回憶過程中的心理狀態。

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而且在兒子出生以前,我也沒有其他小孩。所以在兒科病房實習結束以后,我就再也沒有和經??摁[而得不到安慰的孩子相處過。但是當自己有了一個經常哭鬧的孩子之后,我就開始有了情緒上的恐慌。人們認為這種恐慌是由哭鬧的孩子引發的一種非語言形式的情緒記憶。對我而言,這種恐慌一旦來襲,首先我會在腦海里搜尋親歷式記憶,但這只是徒勞。況且,我也尋找不到任何能讓我想起在兒科病房實習的回憶。之前我一直認為,這些經歷“雖然有趣卻結束了”,所以我并沒有有意識地反省它,但如今這些回憶還時不時地闖入我的腦海。

出現這種結果的一個原因是,這些導致情感創傷的經歷沒有以特定的方式進行處理,所以在日后回憶時不容易提取。當人們遭受情感創傷時,往往會出現一種特定的適應性,即在心理上有意識地忽略他人帶來的驚恐感受。與此同時,過度釋放的應激激素也會直接損害大腦的某些功能,而這些功能與親歷式記憶的存儲密切相關。在創傷經歷過后,這些經歷的細節記憶僅僅以非語言的形式進行編碼,所以這在日后極有可能喚起人的痛苦情緒,而這些情緒常常讓人心亂如麻。

我在醫院實習時,與這些遭受恐懼的孩子相處感覺太過壓抑,難以承受。那段日子我的情緒一直很緊張,而這份工作要求又高,加上病人數量龐大,交接班時間短,病人的病情又嚴重,我瀕臨崩潰。同時,我還常常為孩子遭受的痛苦和恐懼感到羞愧。我想實習一結束,我可能會說:“好,現在讓我回憶一下我曾經帶給孩子們的那些痛苦吧?!钡珜嶋H上,我并沒有對那段實習經歷進行反思。而現在,我不得不重新思考這些情感創傷。

作為實習生,我們一直把自己當作精神飽滿、信心十足且內心堅強的醫務工作者,以為這樣就能對病人的無助和脆弱視而不見。那時,我們常常無意識地掩飾自身的脆弱,但孩子們的表現往往讓我們的掩飾功虧一簣?,F在回想起那段經歷,我覺得孩子們的脆弱表現是我們工作上的最大敵人。他們的病情本來就已經很嚴重,要治愈不容易,而我們又給他們增添了不堪承受的悲傷和絕望。

在那段令人心悸而又難眠的日子里,我們與疾病抗爭,與死亡和絕望的現實抗爭。無助占據了我們的內心,我們的精神瀕臨崩潰。面對那些無法征服的病魔,我們只能把怒氣發泄到自己脆弱的心靈上。

這些過去沒有妥善處理的問題,讓我在初為人父時就成了一個心理脆弱的父親。當孩子哭起來而我又無法撫慰他時,我就會感到緊張和羞愧——這種感覺讓人難以忍受。幸運的是,經過一段痛苦的自我反思之后,我意識到這是因為我自身有一些早年未妥善處理的問題,與孩子沒有關系。而且這種反思和分析也讓我認識到,因為無助而產生的情緒上的無法忍受,會導致父母把這種無助怪罪到孩子身上,從而給孩子帶來傷害。

即使在生活中我們非常關愛孩子,但我們仍有可能帶有以前形成的心理防御,這會使我們在面對孩子的一些行為(比如經常哭鬧)時不能做出恰當的反應,還會感到難以忍受。這也許就是“父母矛盾心理”的來源。如果孩子的某些行為會經常喚起我們情緒上難以忍受的反應,而我們對此沒有清醒的認識,又不能做出解釋和分析,以后我們與孩子的相處就會出現問題。對于這種難以忍受的感覺,我們可能會假裝體會不到,或者故意忽視孩子的情緒,這樣又會造成孩子與現實隔離,無法認識到他們自身的情緒。

除此之外,這種難以忍受還可能導致一些非理性行為,比如對孩子過于敏感,或者在無意中給孩子帶來傷害。結果致使孩子不再信任我們,默默地忍受這種敵對式的情緒反應。這種忍受會根植進孩子的內在意識,從而對他們日后處理自身類似的情緒造成極大的影響。

教養筆記

◎ 如果父母有一些未妥善解決的問題,就要停下來想一想,反思自己對孩子的情緒反應方式,不要對孩子造成無辜的傷害。通過分析和認識自己,父母才有可能幫助孩子形成強烈的自我意識,讓他們自由地感受和了解自己的情緒。

記憶的形式

為何會有懸而未決和亟待解決的問題?過去發生的事情為何能夠影響現在?從前的經歷如何左右我們今天的思想?為何過去的事情不僅能夠影響現在的認知,也能決定我們未來的生活?

通過研究人類的記憶,我們可以找出這些問題的答案。自生命之初,人類的大腦就能對由神經元(大腦最基本的構成元素)之間的聯結產生的種種經驗做出反應。這些聯結支撐著大腦結構,幫助大腦記憶。

大腦結構(見圖1-1)決定了大腦的功能,功能又決定思想。盡管基因也決定了大腦構造的基本特征,但真正促使神經元之間建立獨特聯結并塑造每個人獨特大腦結構的,還是我們的個人經歷。這樣看來,人生經歷可以直接影響大腦的發育,并決定我們擁有獨一無二的思想。

圖1-1 大腦結構示意圖

注:海馬與杏仁核都屬于位于腦部中央的內側顳葉系統的一部分。與記憶有關的主要結構已在圖中標明,包括杏仁核(負責內隱情感記憶)、海馬(負責外顯記憶)以及眼窩前額葉皮質(負責外顯自傳記憶)。

大腦可以對過去的經歷產生反應并創建出新的腦內聯結,這一過程就是“記憶”。兩種主要的腦內聯結生成了兩種記憶形式:內隱記憶和外顯記憶。內隱記憶可引起大腦某些特定回路的反應,包括基本情緒、行為反應、認知觀點,還可能涉及身體感覺的編碼系統。內隱記憶是早期非語言記憶的一種,自出生起就存在,并且會活躍于人的整個一生。內隱記憶還有一個重要特征,人們稱其為“心理模式”。通過建立心理模式,大腦可以對重復的經歷做出反應。

比如,如果一個嬰兒在母親安慰他的時候得到舒適和放松,他就會在大腦中對這種經歷做出歸納,認為母親的出現可以給自己帶來安全感,以后再遇到困難或傷痛時,這種心理模式就會啟動,促使他尋找母親以獲得安慰。我們的依戀情結能夠影響我們對他人以及自身的觀感。在與依戀對象多次接觸之后,大腦就會建立起感知模式,這種模式可以影響我們對他人以及自身的看法。

在上面的例子中,孩子把母親看作一個安全而富有責任感的角色,而把自己看作一個有能力影響周圍環境、能夠使自己的需求得到滿足的角色。這些模式構建出一個篩選系統,它可以將我們的各種想法以及對世界的不同反應進行分類。正是有了這一篩選系統,我們才能拓展出各自不同的感知和行為方式。

內隱記憶具有一種令人不可思議的特征。當內隱記憶被恢復時,人們并不會覺得自己正在“回憶”某些東西,甚至不會意識到這種個人內在的體驗其實源于過去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某件事情。因此,情緒、行為、身體感覺、感性認知以及對某些特殊的無意識思考模式的心理偏向都有可能影響我們當下的體驗(感覺和行為都受到過去的影響)。尤為奇妙的一點是,我們的大腦能夠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下對內隱記憶進行編碼,這意味著我們無須在有意識的情況下,就可以將一些事物納入內隱記憶中。

1歲之后,隨著大腦中海馬的發育,一種新的記憶組織機制逐步建立,這就使第二種主要的記憶形式——外顯記憶的產生成為可能。外顯記憶包含兩種記憶:一種是語義記憶,又稱事實記憶,幼兒在1歲半左右就有這種記憶了;另一種是自傳記憶,又稱情景記憶,幼兒在2歲之后才開始形成這種記憶。自傳記憶形成之前的這段時期稱為“嬰兒記憶缺失期”,是一種無論在哪種文化背景下都會出現的普遍發育現象。這種現象并不是由創傷導致的,而只是因為大腦的某些特定組織還未開始發育。與內隱記憶相反,當外顯記憶啟動時,人們會意識到。無論是哪一種外顯記憶的編碼過程,意識都不可或缺。

自傳記憶的獨特之處是它具有一種自我認知感和時間感。產生自傳記憶的前提是某大腦組織發育完全。此大腦組織被稱為“前額葉皮質”,因為它位于大腦最上層腦皮質的最前部。前額葉皮質對于包括自傳記憶、自我意識、反應能力、直覺預警以及情感調節在內的多種大腦活動都非常重要。這些大腦活動正是由依戀情結決定的,前額葉皮質的發育較易受人際關系的影響,這就是幼年時期與別人的關系會影響我們整個一生的原因。但是,這一重要的大腦組織在人體成年后也會繼續發育,所以我們一直都有成長和改變的可能。

關于記憶的形式分類及各自特點可參見表1-1。

表1-1 記憶的形式分類及各自特點

別讓過往的經歷妨礙你做好父母

現在我們基本了解了大腦處理記憶的方法,接下來我們要為之前的難題找出解決之道。在前面提到的例子里,針對“嬰兒記憶缺失期”而杜撰出一個似是而非的故事對我的情緒并無影響,也不能改變我的經歷。我早年的一些經歷也許無法通過外顯記憶提取出來,但可以在暗中影響我實習期間的情感強度。

如果沒有不斷的自我反省,那些痛苦與煩躁的情緒還會繼續影響我對孩子的養育方式。我也許曾在無意中感受過脆弱和無助帶來的威脅。這種內在的、不易顯現的情感歷程已經在我與別人的相處中演變為一種系統化的主導思想,這種思想促使我苛責孩子對我的正常依賴并迫使孩子過早地自立。

我的這種經歷長期影響著我,使我心里逐漸形成一種認知——反應遲緩、經??奁暮⒆佣际潜粚檳牡男『ⅲ麄兌己苄〖易託狻H绻麤]有自我反省,我也許會忽視自己未解決的問題,繼續對哭鬧的兒子大發雷霆。

教養筆記

◎ 父母的矛盾心理有多種表現形式,通常來源于未能解決的問題。父母們可能會發現,由于自己內心充滿了矛盾的情緒,他們很難對孩子敞開胸懷、加以關愛。

童年時期形成的防御心理讓我們很難放下包袱,去適應“孩子的關愛者”這個新角色。即使是孩子的正常表現,比如情緒化、無助、脆弱以及對我們的依賴,也會讓我們感覺壓力巨大,無法忍受。當我試圖為孩子緩解壓力時,我自身的矛盾心理卻導致我的真實行為與心中所想相左。我不但沒有包容孩子、給他安慰,反而表現得非常不耐煩而易怒。而一旦意識到這種情況,我就可以做出改變。

我跟朋友們說起過實習期間的回憶。我也寫過日記。研究發現,記錄情感創傷經驗有利于心理和生理的復原。但充斥在談話、漫步和文字間的全是恐懼和傷痛。這是我的本能反應。我感到很不舒服,我的胳膊在顫抖,雙手也異常疼痛。

開始那段時間,當兒子哭泣時,我還是會感到驚慌和憤怒。我對自己說:“這種情緒來自我的實習經歷,跟兒子無關?!彪m然痛苦還在,但是我感覺舒緩了一些。隨著時間的推移,關于實習期的談話和寫作仍在繼續,我漸漸意識到認同、接受以及正視自己和兒子的脆弱與無助的重要性。我心中的痛苦和煩躁明顯緩解。我需要不斷地提醒自己,惹哭兒子的并不是我,脆弱與無助是孩子的正常表現。厘清過去,讓我學會了接受年幼兒子的哭鬧,同時體會到安慰孩子的艱辛和做個好父親的不易。

關于實習經歷的記憶閃回再也沒有出現過。那種痛苦帶來的巨大壓力也消失了。之前一直以內隱方式存在的記憶現在也變成了外顯記憶。那個時期的內隱記憶如今已經融進了內容更為豐富的外顯自傳式敘述中,記憶形式也隨之改變。面對以往經歷帶來的脆弱和無助,為了找出解決辦法,我在后來的生活中不得不勇敢地面對由此引發的諸多情感問題。

清除內心的噪聲

當父母面對自己未完成的工作而推卸責任時,他們失去的不僅僅是做“優秀父母”的資格,還有自身發展進步的機會。對自身行為及強烈情緒反應的根源不甚了解的人,無法意識到自己正面臨困境,也不清楚自己的內心已經充滿了為人父母的矛盾情緒。

在生活中,我們往往會遇到各種嚴苛的形勢,要求我們必須盡快適應并做到最好。很多人都會經常因為未完成的工作或者未解決的事情而被人質疑其能力。任何一件懸而未決的事情都會讓我們在面對孩子時喪失耐心、口不擇言,而這種態度和言語對孩子的成長沒有任何好處。我們并沒有真的在聽孩子講話,因為我們內心關注的事情太過喧囂,根本聽不清除此之外的任何聲音。我們與孩子正在疏遠,并且很可能像以前一樣采取對自己和孩子都不利的措施。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我們已經習慣了以過去經驗為基礎的“被動回應”模式。

某些痛苦的事件或無可挽回的損失所產生的內隱記憶可能讓我們沉溺其中、難以脫身,因此,我們很容易忽略孩子的感受。我們在不知不覺中習慣了這些早期經歷的存在,逐漸變成了現在的樣子。我們為了生活而生活,卻沒有去體會生活的真正意義。那些未解決的事情的介入會直接影響我們看待自己以及對待孩子的方式。當這種煩擾過多地入侵我們的生活后,我們就在無意中從人生的“自傳作者”變成了“記錄者”——單調地記錄過去如何發展,而這往往會影響我們當下的生活和對未來的決策。

面對教育孩子這個問題時,我們很難再做出理智的決定,而更習慣于按過去的經驗辦事。我們就像喪失了選擇方向的能力,僅僅靠“自動駕駛”盲目前進。我們總是試圖控制孩子的感覺和行為,事實上,我們之所以會心煩意亂,不是因為孩子的行為,而是因為我們的內在經驗。

對孩子的行為感到心煩時,如果能考慮到自身的內在經驗,我們就能學著了解自己的舉動對健康的親子關系有多么消極的影響。解決了自己的種種難題,我們也就能學會運用更加靈活的方式來對待孩子。我們可以試著把記憶融入與之契合的生活經歷中,努力為孩子和自己營造健康的發展環境。

反思練習

1 當你情緒不穩或怒氣沖天時,把這種情緒如實地記錄下來。你會發現引起你情緒波動的是孩子幾種固定的行為。注意到這一點后,先不要急著改變自己的反應,暫時做到心中有數即可。

2 放寬視野,想一想你對孩子做出如此反應的深層原因。內隱記憶的特征是人們并不能意識到他們正在“回憶”一些東西。為了使內隱記憶外顯化,你需要集中精力回想過去經歷里的“自動化”成分,這對加深自我了解、加強你與孩子之間的溝通非常重要。

3 回憶某件影響了你與孩子溝通的事情。仔細分析這件事的經過。你是否想到了一些源自過去經驗的思想或者行為模式?此刻出現了哪種內心情感和身體感覺?你是否在其他時候也有過這樣的感覺?這些思想和情感會對你的自我認知以及親子關系產生何種影響?又會如何影響你對未來的期待?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赞皇县| 邳州市| 叶城县| 宕昌县| 浮梁县| 阿克苏市| 青河县| 天镇县| 昆山市| 高青县| 江油市| 吉木萨尔县| 吴川市| 天峻县| 巴马| 长岭县| 岳西县| 磴口县| 西乌珠穆沁旗| 洪雅县| 花垣县| 泸溪县| 武义县| 资阳市| 南昌县| 彭水| 延安市| 乳山市| 乌海市| 邹城市| 怀柔区| 霍城县| 天门市| 蒙阴县| 贡觉县| 新干县| 宁晋县| 鄢陵县| 寿光市| 江门市| 崇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