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洛神賦
- 靖難失敗后,建文求我登基
- 銀樓吃糖
- 2028字
- 2024-01-02 20:10:44
常言道,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
兩位老先生眼中滿含威脅之意,話里行間充滿著高高在上的傲慢感。
就像是一個行業里的老前輩,在你的耳邊不停的嘲諷打擊,告訴你,這個項目你搞不定,還是乖乖的讓出來吧。
荊楚雖說平生并不好斗,但從不想在言語上失了先機,張口便道:
“這位公子,兩位老前輩所說的不錯,書法乃是水磨工夫,年輕一輩確實不如老一輩。”
老先生聞言瞇眼一笑:
“后生晚輩知書達理,未來成就必定不可限量。”
老者也附和:“你能有這樣的見解,說明你還是動了腦子,不算愚笨,只要好生的勤學苦練,未來也許能夠有不俗的成績。”
傲慢,十足的傲慢,骨子里的倚老賣老。
荊楚話藏機鋒,含蓄但又滿帶諷刺:
“這并非是晚輩經驗之談,實在是兩位前輩年輕時也是如此,照樣也比不得那些老前輩,只不過兩位前輩有個巨大優勢……”
他話稍稍一停頓,那公子哥便急不可耐的催促道:“什么優勢?難不成是大器晚成?”
“嗐,也算不上大器晚成,純粹是活的長久,把有才有德的儕輩全部給熬死了,這才能在這素芳軒前討生活。”
老先生面色一變,都是讀過書的,哪里聽不出荊楚話里話外的嘲諷,咬牙切齒:
“年輕人話不要說的太滿,相比較于你現在連瘦金都不會寫,老朽在你這個年紀,可是已經考取了秀才!”
“老夫雖不說才高八斗,但在你這樣年紀,在平遠縣已經有不小名聲,黃老爺還曾請我前去講學!”
荊楚不慌不忙,朝老先生問道:“不知前輩是哪一年的秀才?”
“自然是太祖皇帝洪武十三年的秀才!”老先生拱了拱手,不假思索。
“哎呀,真是奇怪,晚輩怎么記得,太祖皇帝洪武五年開始停止科舉,一直到洪武十七年才恢復,前輩莫非是明知故犯,知法犯法?”
“道聽途說,哪有這等事,黃口小兒,休得胡言!”
老先生面上掛不住,冷冷的一拂袖,他這招屢試不爽,沒想到如今被一個毛頭小子一口戳破了。
照理說這等古早之事,天底下幾人會去記,他不過信口胡謅了個時間,這么多年沒被拆穿,怎的這次竟然陰溝里翻船。
荊楚一臉姨母笑,也不多言,調轉槍口看向老者,直言問道:
“這位前輩好福氣,能夠被黃老爺看重,不知前輩進去講學,講得是什么內容,也好讓晚輩沾沾光,見一見世面。”
前車之鑒就在眼前,老者不敢信口胡謅,他的確是去過黃老爺府上,可不是去講學,而是給那些護院的孩童教一些常用的字。
只是外人不知內情,只知道他曾進過黃老爺府上,自然也無從戳破。
如今被荊楚這般一問,登時支支吾吾起來,他倒是讀過四書五經,知曉些道理,可話不能亂說,模糊一點那沒錯。
可真要說得清楚,這小子到時候一宣揚,黃老爺找上門來他該如何?
這等大戶人家,最記恨別人壞他們名聲,他連秀才功名都沒有,哪有資格進去講學,給護院教些字,那算哪門子講學。
吹牛也要講些基本法,平時胡言亂語幾句,不傷及根本,人家也懶得搭理,真要深入進去,恐怕連骨頭都要斷在里邊。
公子哥一見兩人都支支吾吾模樣,心里印象頓時差了幾分,再看他們所寫的瘦金,竟看出滿滿的小家子氣來,頓時心生厭惡,快步來至荊楚攤位前,抱拳拱手:
“這位小先生能言善辯,思維敏銳,看上去年輕,但想必有滿腹的才學,不知能否為我寫一篇瘦金之字?”
荊楚自無不可,他還正愁沒開張,便道:
“卻不知公子想要寫哪一篇?”
“《洛神賦》,小先生可會寫?”
荊楚一挑眉,心說這公子為了追妹子可真狠得下心,《洛神賦》篇幅可不算短,詞藻之華麗,堪稱一絕。
好在他的確是記得,此刻也發揮作用,點了點頭道:
“這有何難,只是《洛神賦》全篇共計九百八十四字,公子想讓我寫,一字便需五個建文通寶。”
一字五個建文通寶,九百八十四個字就需要四千九百二十個建文通寶,折合銀子有四兩之多。
俗話說看人下碟,這公子哥兒顯然是個不差錢的主,沒那么寒酸,更何況是為了追妹子,價錢已經是顧不上了。
公子哥點了點頭,卻道:“小先生,我給你一字十文,但要你盡善盡美,一字有差,便要重寫,如何?”
價錢直接翻倍,荊楚哪里不答應,點了點頭:
“公子大氣,小生自無不可,不知公子是自備紙筆,還是用小生這里的紙筆?”
荊楚備下的紙筆是大路貨色,給普通人寫點東西那自無不可,但是論及檔次,那絕對是難登大雅之堂。
眼前這位公子既然是追妹而來,那必定不能用大路貨,荊楚事先言明,也免得等下有所爭執。
果然,公子哥早有準備,拿出筆墨紙硯,道:
“自然是齊備,小先生只管放心動筆就是。”
荊楚一看,心說好家伙,都不是便宜貨色,墨條上鐫刻著的“聽水齋”,可是平遠縣最大的書齋,里面的東西可不便宜。
他曾去過一次,心中知曉就這一條墨,至少得花十兩銀子。
難怪如此財大氣粗,能直接說一字十文,就這份身家,絕不會差了。
甚至,連磨墨所需要的水,公子哥都自帶了。
荊楚暗自感慨人傻……貴錢多,總算是一窺有錢人家的風采了,這銀子完全是不當回事啊。
熟練地磨墨,細潤有光澤的墨汁帶著淡淡墨香,只一眼就可知絕非凡品。
展開灑金宣紙,白玉鎮紙,荊楚提筆,稍稍運氣,而后落筆。
此刻,他的精神已經高度集中起來,腦海中似乎有一篇懸浮著的《洛神賦》,上面每一個字都在熠熠發光。
“黃初三年,余朝京師,還濟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