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七分謀,兩分運,一分命
- 西陳代明
- 歲月如夢
- 2064字
- 2024-01-13 21:13:09
“呵呵呵!”
羅忠明恍然大悟,似笑非笑的瞅著陳武強,“你是說移民啊!”
“本官倒是還想要讓朝廷向陜西移民一百萬,這樣不說秦川,光是把涼州開墾屯田,也足夠養活一整個甘州了。”
“可問題是,要你們陳家離開永泰,你們愿意離開嗎?”
“不愿意!”
“所以,只有朝廷強制性移民。”
“這些年朝廷在移民一事上搞得江南,山東等地怨聲載道。”
“這就罷了,上萬數十萬人拖家帶口,一路路引,軍馬護衛,各府還要負責管理,還要給移民之人良田,過路費,錢糧。”
“平均一萬人每挪動三百里,就是一萬兩白銀的花費,動用幾十個衛所沿途護送,還要防止生亂。”
“就這,還要考慮良田的問題,上中下三等田地,水田也要給。”
“哪里這說一句移民就能把人給搬過來的。”
“等著吧,不止你想,本臺也在想,但這得陛下批,還要強制性從人口密集的江南等地往過來遷移。”
羅忠明清楚了陳武強訴求,這個他倒是無所謂,多多益善,有多少他都要,可問題是也得動用大半個國力來發動。
若是從陜西境內搬人口到永泰,這是不可能的。
手心手背都是肉,從一個苦地方挪到另一個苦地方,丁點用都沒有。
不過。
羅忠明頓了頓,還是道:“這樣!”
“回頭本臺讓司農去永泰看一看,若是適合開屯,再想其他辦法。”
陳武強當即拱手,“藩臺英明!”
似乎在羅忠明的面前,此時的陳武強那只乖巧的小綿羊。
看似對答交流的有來有回,可一直上羅忠明都處在絕對強勢的地位。
“四伯,這個羅忠明究竟是怎么回事?”
“二伯好像對羅忠明的事情諱莫如深。”
陳文強忍不住的詢問。
這些年他逐漸接觸陳家的事情,可很少聽到家中長輩提及羅忠明這個人。
而現在,四伯竟然說,陳家最難過的關是羅忠明。
“羅忠明啊!”
“人這一輩子,七分謀,兩分運,一分命,說不得!”
陳武思似乎也忍不住抖了抖身子,似乎在追憶一些不好的往事。
“這個人沒有正邪,沒有善惡,只有利益。”
“這已經是羅忠明任陜西兩省布政使第十個年頭了。”
“在羅忠明的治理下,陜西兩省境內,國泰民安,四海升平!”
陳武思說著,解釋了一句:“朝廷布政使最多任十五年,十五年中沒有重大過失,一般都會到期升至六部或內閣。”
“對于一些治世能臣,也會有破格提拔,八年,十年,十二年,十五年皆有。”
“這里有三個方式,一為平調,調回京師之后,換個地方繼續任布政使。”
“二為晉升,調回京師之后,出任巡撫或總督,基本上還會派回原宣政司巡查。”
“三為入閣,這是最高級別的提拔,是對一些重大功績的治世能臣的破格提升。”
“這羅忠明,是永樂元年的三甲進士第二名,初授從七品,在禮部任主客侍從。”
“進士三百人,三甲進士算不得什么大才,但羅忠明此人卻心遠志高,清楚按照他的情況,能成為一府知府,已經是極限。”
“所以,羅忠明果斷的放棄了在六部乃至于在翰林院任職的機會,自請外放北直隸順天府任通縣知縣。”
“進士出身的人,名次越高,在六部輪值越久,出任的官職越高,而像羅忠明的名次,在六部輪值七八年,可以被派到一府治下的從屬官。”
“再干個十幾年到知府,但這很難升,平級調任的可能性更大。”
“而這便有另一種情況,直接外派,但起點是最低的。”
“畢竟,金科進士多如牛毛,能入探花榜眼者,三年只有三人能名列前三,這講求氣運,可并不是有真才實學就能名列前三的。”
說著,陳武思摸著陳文強的后腦勺,苦笑道:“別這么看我,當年這羅忠明初來陜西任布政使,我快要把這羅忠明褲衩子是什么顏色都要調查清楚了。”
“可以說,除了鄧輝,我們了解最清楚的就是羅忠明了。”
“不得不說,這羅忠明的判斷極其精準,甚至說眼光之獨到,配得上其野心。”
“永樂元年春夏之交,羅忠明當了一個月就外派,結果秋闈之時陛下下令改北平為北京,年年巡視北京,基本就沒落過。”
“結果,巡視的路上每次一定會經過通縣。”
“結果,僅僅三年,陛下每次路過通縣,被三年間通縣的變化給震驚到,羅忠明近乎治理通縣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百姓富足,人人稱贊羅忠明。”
“所以,想都不用想,陛下就破格把羅忠明提拔為順天府知府。”
“在這方面,羅忠明是做到極致,在其治下,順天府四海升平,一點亂都沒有,而且還一門心思的想要建北京城,你以為朝廷斷斷續續的給北京城斷供,北京城是怎么拔地而起的。”
“北京城的宮殿又是怎么一座又一座建起來的。”
“結果,還是那樣,陛下年年看到順天府的變化,看到北京城是陛下心中所想的模樣。”
“僅僅五年,羅忠明就被提拔到布政使了,這是當年那批進士中堪稱是奇跡,而且羅忠明這個人目標極其明確,做事從不拖泥帶水,就是不往六部走,就是不往京師回。”
“這一點其實是對的,京師的官員,那是論資排輩的,是真的要靠資歷來硬往上懟官階。”
“可外派州府的官員,那是能靠著自身能力實打實的治理出來潑天功績,尤其是地段選的好,那更是一往無前的神兵利器。”
“而對于當時的羅忠明來說,在北直隸連升任兩次,不可能繼續在北直隸任布政使,而羅忠明毫不猶豫的選擇了陜西。”
“當時秦王還鬧騰的厲害,肅王這邊就更別說了,我們九大家族也在鬧騰,陜西基本上是陛下的心病。”
“結果,你也看到了,羅忠明的厲害之處就是,陜西兩省在其手中,逐年平靜了下來,要不是肅王病逝,基本上不會有這次大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