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大灣區科技創新的強大引擎
深圳先進院榮獲2021年度深圳市科技獎7項,分別是自然科學獎一等獎3項、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項、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青年科技獎1項。本次共斬獲5項一等獎,較2020年數量翻倍增長,一等獎數量創歷史新高,位居全市第一。其中,3項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中有2項屬于材料領域,分別是喻學鋒研究員作為第一完成人的“二維黑磷的制備與界面調控”項目和唐永炳研究員作為第一完成人的“新型雙離子電池及關鍵材料研究”項目。還有一項屬于合成生物學領域,是戴俊彪研究員作為第一完成人的“酵母長染色體的定制合成與應用”項目。戴俊彪、楊煥明團隊歷時10余年,開發了長染色體的層級組裝合成方法與合成菌株的貫穿組學表征技術,合成了迄今為止最長的兩條真核線性染色體,并實現了合成菌株的超速進化和代謝工程優化,為合成酵母的工業應用奠定基礎。
此次先進院獲得的2項科技進步獎一等獎,都屬于社會公益類項目,顯示出先進院的科研成果在公共衛生、天氣預報等民生領域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一項是尹凌研究員作為第一完成人的“基于人員流動大數據的疫情精準防控關鍵技術與應用”項目,項目成果不但有助于廣東省對流感、登革熱等高發傳染病的預測與干預,也為廣東省各階段的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及時、持續、重要的決策支持。另一項是李晴嵐研究員作為第一完成人的“登陸臺風引發廣東沿海風雨精準預報研究”項目,李晴嵐團隊與深圳市氣象局合作10年,攻克了臺風災害預報等多個技術難點。
譚樂介紹,自2012年以來,先進院作為第一完成單位或第一完成人所在單位,共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2項、廣東省科學技術獎13項、深圳市科學技術獎34項。近5年,先進院牽頭獲得深圳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數量共計12項,還是第一個2次獲得深圳市科技獎最高榮譽“市長獎”的單位。同時,先進院連續7年在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中斬獲獎項。這些成績凸顯了先進院的創新精神與科研實力,在推動學科或行業科技進步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7年,先進院鄭海榮研究員領銜的超聲團隊完成的“超聲剪切波彈性成像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獲得2017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這是先進院首次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勵表彰。2021年,上海聯影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先進院經過十余年合作完成的“高場磁共振醫學影像設備自主研制與產業化”項目獲得2020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鄭海榮研究員為該項目第一完成人,標志著先進院實現了國家科學技術獎一等獎零的突破。

深圳先進院獲各層級科技獎共103項,實現國家科技獎一等獎零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