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文華殿御前奏對,紫禁城操練新軍(終)
- 一級上士朱由檢
- 擺爛小書童
- 2918字
- 2023-12-11 11:48:28
朱由檢聽到這個消息,也顯得無比興奮,早在第一世的時候,朱由檢就意識到了官僚體系的不可信,于是也在宮中操練出了一支全由太監組成的軍隊。
后來李自成圍攻京師時,最后一道防線便是這些太監,和爭相投靠的官僚不同,這些太監卻大多表現出了視死如歸的精神,除了少數投靠李自成之外,大多都悍然赴死,這也讓朱由檢起了在宮中操練兵馬之心。
朱由檢此時心情大好,當即對王承恩說道:“快快帶朕前去,朕要看看這些‘兒郎’。”
王承恩聽著‘兒郎’二字,心中有說不出的感受,但朱由檢的命令又怎能推辭,于是也就帶著朱由檢,向著大門走去。
朱由檢剛剛一出大門,就聽到到呼呼的寒風作響,由于剛才帶著對周延儒等人的極度煩躁,竟是沒有察覺到寒冷,如今心緒放松下來之后,這才意識到另一個重要的問題。
朱由檢始終是軍營之中摸爬滾打過的,大冬天在冰水里練倒功也不是沒有過,但如此凜冽的寒風,也著實讓朱由檢忍不住顫抖了一下。
王承恩自然看出了朱由檢的不適,于是趕緊將早已準備好的袍子披在朱由檢身上,說道:“今年冬天格外的冷,皇爺要注意御寒才是。”
朱由檢卻是愣了一下,在他的記憶中,并非這一年的冬天冷,而是纏繞在自己執政生涯的始末,都冷,后來朱由檢在后世時才知道,這便是小冰河期。
朱由檢稍稍整理了一下衣冠,不自主的嘆了口氣,說道:“天要亡我大明啊。”
王承恩聽到這番話語,嚇得魂不守舍,這位皇爺自打蘇醒之后,便經常說些胡言亂語,于是趕緊說道:“陛下英武,我大明定會轉危為安,臣等也會殫精竭慮,為國效忠,感情皇爺莫要如此說話。”
朱由檢卻沒有搭理一旁表忠心的王承恩,而是心中暗暗作想,在這樣極端的天氣之下,這北方糜爛不過是早晚的事,到底如何作為,還是得深思熟慮一番。
朱由檢也沒去多想,而是徑直向司禮監走去。
司禮監衙門之外,一萬個小太監早已頂著寒風站立多時,這些太監雖然身體上有缺陷,但在宮里并不缺衣少食,所以體質比起常人來說反而要更強上幾分,再加上聽聞是皇帝召見,于是一個個的老老實實站在原地,不敢亂動。這其中便有杜勛、高起潛二人。
朱由檢一進到司禮監外廣場之中,這些太監便連行大禮,三呼萬歲。
朱由檢很快的巡視了一圈,也看到了后來投靠李自成的杜勛和高起潛,但朱由檢心中卻沒有絲毫波瀾,前世他雖然也一樣組織了太監軍,并將這些太監派到各地軍閥之中,用來但仍監軍的角色,但取到的效果卻適得其反。
這些太監進入官僚體系之后,很快便學到了官場的那一套,加上太監沒有多少文化,也不信士大夫禮義廉恥那一套,所以做起事來,甚至比士大夫還要過分。
但經過前世十幾年軍營的摸爬滾打,朱由檢現在自然有信心將這些太監調教出來。
朱由檢巡視一圈之后,便來到了臺階之上,對身后的王承恩說道:“這些人是何品級。”
王承恩則是立馬回道:“啟稟皇爺,這些子孫都是臣在宮中挑選出的年輕太監,大多還沒有官階在身,只是一些雜役而已。”
朱由檢聽到這句話,也是連連點頭,又再說道:“把這里面二等太監(從八品品)以上的、入宮超過兩年的,全部挑選出去,朕只要三等太監和雜役。”
王承恩雖然不知道朱由檢要做什么,但在他交待下去,皇帝要挑選年輕力壯的太監時,宮里的各個大太監也嗅到了機遇,雖然皇帝要做什么不知道,但想來肯定不是壞事,于是紛紛將自己的徒子徒孫送到隊伍里面,想要分一杯羹。
第一世朱由檢組建的太監軍之所以失敗,也正因為如此,諸如杜勛、高起潛等輩,也是在這個時候混進來的。
現在的朱由檢自然不會坐視這樣的事情再次發生,那些有品級的太監,大多都摻雜在宮里盤根錯節的關系之中,和外朝的官僚并沒有多大區別,放任他們呆在自己的新軍中,只會敗壞自己的新軍,于是第一時間就要將那些大太監的徒子徒孫挑選出去。
王承恩聽得此言,卻是愣了一下,趕緊說道:“陛下,這些子孫大多剛剛入宮,若是沒了老太監管轄,說不準能鬧出什么亂子,懇請皇爺三思。”
朱由檢聽聞此言,也連連點頭,王承恩這番話語雖然看似為那些宮內的大太監說話,但幾千人沒人管轄確實也難以管理,所以也算肺腑之言。
朱由檢并未責怪王承恩,也不擔心這些小太監無法管理,自己多年帶兵,不知見過多少刁兵、孬兵,自然有手段對付,于是說道:“無妨,你且一一清點清楚,雜役、三等太監中,自小在宮里長大的、年紀超過二十的,也須清理出去。”
王承恩更是疑惑了,原來宮內太監的由來,主要有兩部分,一是都是從小就進宮的,這些小太監自打進了宮后,便參與進了宮內那張大關系網中,你是跟那個太監的,你跟的太監又是哪個大太監的徒子徒孫,這都是有規矩的,這一部分,也早被宮里的腐敗規矩侵蝕了個透,和外朝的官僚,也沒有多少區別。
還有一部分是后面因各種情況,自己自宮進入宮內的,最為著名的莫過于“九千歲”魏忠賢了,這類的太監由于進宮較晚,所以很難參與到宮里的關系網中,大多只能做一些雜役之類的活,是宮里最苦最難得一類人。
王承恩雖然百思不得其解,但還是聽從朱由檢的命令,仔細的將面前的幾千個太監一一清點清楚。
一萬人在王承恩的挑選之下,很快就離開了七七八八,最后剩下的,便只剩下了三千人左右。
等到王承恩再度向朱由檢報告之時,已經過去足足一個時辰了。
朱由檢望著剩下的這三千余人,又仔細的查看了名錄,確認這些太監再也不可能有其他大太監安插進來的之后,這才滿意的點了點頭。
是時,剩下的這三千余太監,各自拜伏于地,心中早就慌亂無比,原來這些人大多是窮苦出身,實在沒有辦法了才凈身入宮的,眼看著那些有權有勢的太監被叫走,這些人下意識的認為皇帝將自己聚集在這里,不會有什么好事,否則怎么會把那些但凡有點關系的“前輩”都叫走了。
朱由檢幾步來到太監們的前側,熟悉的站到了隊伍中央,剎那間又找回了自己‘老班長’的感覺,于是略略正了正衣冠,大聲喊道:“平身!”
朱由檢多年擔負班長職務,那嗓門早就練得無比洪亮,這突然的一聲叫喊,在廣場中就宛如炮彈爆炸一般,在所有人耳朵邊炸了開來。
這些小太監忽然聽到朱由檢的聲音,卻是一臉迷惘望著這位皇帝陛下,不知該如何是好。若是有老太監在,憑那些人的反應能力,這個時候就能很快反應過來,隊伍也能更好帶。
但朱由檢要的不是好帶,而是需要一群心智不全、飽受生活欺壓、飯都吃不飽的忠貞之士。
于是朱由檢耐著性子,再度喊道:“朕說了,平身!”
這些小太監終于反應過來了,于是紛紛站起身來,乜呆呆的站在原地,不知該如何是好。
朱由檢看到這些太監的模樣,滿意的點了點頭,而后徑直走入了隊列之中。
王承恩看到這番模樣,早嚇得驚慌失措,趕緊對朱由檢說道:“皇爺,這些奴才大多剛剛入宮,底細還未查探清楚,就怕有意圖不軌之人。”
王承恩的這番話語,確實是忠臣之言,所謂君子不立危墻之下,皇帝自然不可能直接接觸最底層的小太監。
但朱由檢卻是毫不在乎的擺了擺手,說道:“無妨。”
朱由檢一邊呢說著,一邊在隊列之中行走,并再度高聲喊道:“識字者,向前一步!”
朱由檢的聲音厚重洪亮,讓這些小太監都嚇了一跳,心中暗暗作想,都說皇帝老兒手無縛雞之力,怎地說起話來如此嚇人?
雖然心中迷茫,但還是有不少太監向前走了一步,這些太監雖然都是貧苦出身,但明末時候,城鎮發達,還是有不少能識文斷字之人,大抵有三十來個人。
朱由檢微微點了點頭,又讓這些人站到一旁,再將剩下的三千人每百人分做一隊,密密麻麻的沿著宮墻站在一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