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恩的一巴掌,結結實實的打在了姜禹臉上。
可是令人沒有想到的是,姜禹反倒是不躲不避,而是以一副悍不畏死的表情看著崇禎皇帝。
對于姜禹來說,已經知道自己這一輩子反正是沒有指望了,在這深宮之中,他本來就難以融入太監群體,日后一輩子做個雜役已是可以看到的前途,何況全家都死了,也不怕什么酷刑了,朱由檢這短短的一番話語,也讓他看到了翻身的希望。
朱由檢雖然知道明末的時候,百姓和官僚之間的矛盾非常之大,但大到這種程度,也是令朱由檢始料未及的。
姜禹知道自己這個時候不說,便再也沒有說的機會了,加上少年意氣,也就管不得這許多了,當即說道:“啟稟陛下,奴婢出身低賤,家中雖曾有余財,但始終不成器,不僅未能考中秀才,就連家財都看守不住,那三河知縣使了奸計,不僅搶奪了家產,更逼死了小的父母妻兒,后來唯有入宮,求個出路,奴婢毀家之難、殺父之仇,此生無能為報,還請陛下為奴婢主持公道。”
姜禹一邊說著,一邊拜伏于地,其實對于他來說,進宮不僅僅是無奈之舉,也是心存告御狀的想法,此時自然不能錯過這個機會。
姜禹的這一番話語,著實打動了身旁這些苦出身,其實他也不是個例,那些能識文斷字的,哪個沒有幾分家財?但大多都是和他有一樣的遭遇,這才進了宮來。
于是就在姜禹話音落下之時,朱由檢最初選出來的那其余九個人,也都紛紛拜伏于地,高聲痛呼,道:“陛下,奴婢也是如此,懇請陛下為吾等主持公道。”
話說到這時,已是哭聲一片,這些小太監無不以頭搶地、嚎啕大哭,口中不斷述說著自己的悲慘遭遇。
王承恩也被這種景象嚇了一跳,趕緊護在朱由檢身前,說道:“皇爺,此地不宜久留,這些奴婢怕是要逼宮,還請皇爺速速離去,老奴自有辦法收拾。”
朱由檢看到自己的子民淪落到這般樣子,對于第一世的自己心中又有了不一樣的看法,作為一個皇帝,是這個帝國最大的負責人。
在他的治下,只有那些官僚活得痛快,而這些百姓卻連豬狗都不如,特別是在后世看到,在大部分官僚都投降滿清、甚至在清庭為官之時,只有這些百姓還在抵抗。
朱由檢不由得暗嘆一聲:自己到底是全天下的皇帝,還是那些官僚的皇帝。
朱由檢想到此處,當即幾步來至姜禹近前,一邊將其扶起,一邊說道:“諸位!諸位!你等遭遇,朕皆是知曉,朕定為你等主持公道,還我大明一個朗朗晴空!”
朱由檢雙手搭在姜禹肩上,想要將其扶起,但這個舉動可把姜禹嚇了個夠嗆,趕緊拜伏于地,磕頭不止,口中接連說道:“奴婢卑賤之身、奴隸之輩,怎敢受陛下如此大恩?”
朱由檢此刻早已雙淚俱下,被那些文武官僚害得家破人亡的,又何止他姜禹一個,想自己繼位之后,沒有一日睡過安穩覺,最后卻落得國破家亡下場,難道不比面前的姜禹更為痛苦嗎?
朱由檢見姜禹不起,于是一把將其抓了起來,說道:“朕貴為天子,凡大明龍旗所在,皆是朕的子民,既是朕的子女,又為何不能受朕之恩?”
朱由檢這般禮遇,讓這些最卑賤的太監們無比感動。
自他們進宮以來,常常聽聞崇禎皇帝每日熬夜處理公務直到凌晨的傳聞,又知道這位皇帝陛下剛剛繼位就鏟除了為禍一方的閹黨,心中更是敬佩有加。加上現在更是稱呼他們為子女,怎能讓他們不感動?
這些小太監得到這般禮遇,加上明代時對皇帝的尊崇,就是現在朱由檢讓他們一頭磕死在地上,姜禹等人也斷然不會皺一下眉頭。
朱由檢和姜禹說得動情,就連一旁的王承恩都忍不住連連擦淚,低聲說道:“皇爺愛惜奴婢們,奴婢們就算肝腦涂地,又有何懼?”
朱由檢沒有搭話,此時他看向這些太監,就像當初看著自己帶的新兵一般,那股子老班長的感情也涌上了心頭,于是對眾人說道:“你等都坐下,朕與你等好生說道說道。”
朱由檢這番話,更是把眾人驚呆了,在大明朝時,除了太后皇后、內閣閣老,誰敢在皇帝面前坐下?于是齊聲說道:“奴婢不敢。”
朱由檢聽到此言,也是皺了皺眉頭,這些人之所以不愿坐,并非真心擁戴他崇禎皇帝,只不過是禮教刻在骨子里了,他們畏懼的是皇權而并非他朱由檢。
這個時候不管換了哪個天子,得到的反應都是一樣的,這也代表著朱由檢創立自己理想中的新軍的路,還有很長。
朱由檢心中感慨一聲,馬上佯裝發怒,將臉一橫,罵道“難道你等要抗旨不成?”
這可把眾人嚇壞了,抗旨不尊,這可是殺頭的大罪啊,于是盡管心中畏懼,但還是老老實實的坐在了地上。
朱由檢看到這番景象,終于滿意的連連點頭,說道:“這便是了,你等都是朕的子民,也就是朕的子女,在朕的眼中,是不分什么高低貴賤的。”
朱由檢的這番論調,眾人可謂是聞所未聞,在他們從小耳濡目染知道的,都是人是分尊卑的,見了縣大老爺都要老老實實的跪好,別說是皇帝了。
但朱由檢想要得到一支真正忠誠于自己的軍隊,首先要打破的,就是這種觀念。
朱由檢看到眾人心中疑惑,也是輕笑一聲,隨即問道:“你等出身于百姓之家,自然知道各地官僚什么德行,朕也是知曉的,這些官僚,名為一方父母官,但關心的只有自己的官帽,哪里會在乎你等的死活?”
姜禹聽到這番話語,不由得愣了,也壯著膽子問道:“陛下愛民如子,奴婢早在進宮之前便已知曉,陛下既然疼愛百姓,為何不把天下貪官污吏殺個精光?”
姜禹此話一出,眾人都嚇得夠嗆,趕緊拜伏于地,說道:“請陛下恕罪。”
朱由檢聽到這番話語非但沒有發怒,反而哈哈大笑,這姜禹雖然還沒意識到官僚體系的本質,但卻已經表達出了民間百姓和官僚系統之間激烈的矛盾,這也正是朱由檢想要看到的。
朱由檢意味深長的輕笑一聲,隨即說道:“各位,朕何嘗不想殺盡世間貪官污吏,但今日殺之,奈何明日又犯!昔日太祖皇帝陛下何嘗不是如此作想?天下的貪官是殺之不盡的。”
姜禹眾人皆是清明道理之人,聞聽此言,眼中皆流露出絕望之色,誠然,一個英明的君主固然可以洞察世間不平之事,但一人之力終究是有限的,又怎能真的造就一個所謂的太平盛世呢?
朱由檢故意賣了個關子,等到眾人陷入絕望之時才接續說道:“朕一人之力終歸有限,所以才會召集爾等,朕便是要你等成為朕手中之劍,殺盡這世間不平之事!”
朱由檢雖然心中還有不少理論,可以論證,但是此時對面前這些人說,無異于對牛彈琴,他也不指望一朝一日便能徹底改變他們的想法。
朱由檢這般話語,更是讓姜禹等小太監面面相覷,自打他們進宮以來,前輩太監說得最多的就是宮里的規矩,即使是聰慧之人,也不過想做一做宮里的權臣罷了。
姜禹卻是一臉激昂,目光灼灼,望向面前的青年天子,說道:“陛下,吾等不過奴隸之輩,真有能助陛下成就如此宏業之才?”
朱由檢聽得此言,卻是哈哈大笑,行走于隊列之間,對拜伏于地的小太監們說道:“諸位!朕且問問你們,我朝太祖在起兵之前,倒是何出身?”
明太祖朱元璋的故事,這是所有人都知曉的,況且他淮左布衣的名號還是自己喊出來的,這在大明也并非什么不可提及之事,于是姜禹稍稍作想,便立即答道:“太祖皇帝陛下英明神武,本為淮左一布衣,卻驅除韃虜,開創我盛世大明。”
朱由檢聽得此言,便立即問道:“既然太祖皇帝出身布衣,也有問鼎天下之心,那朕率你等,平滅世間不平之事,又有何懼哉?朕就是要你們同朕一道,滅建奴、殺貪官、治污吏,開創一個太平盛世,還天下百姓一個朗朗乾坤!你等可否愿意?”
自古少年多激昂,作為宮里最為卑賤的奴仆,卻得到陛下這等禮遇,何況又聽到皇帝陛下這番話語之后,在這種情況之下,誰人又不激揚澎湃呢?
于是懷著心中激昂,皆是齊聲高喊,道:“吾等愿隨陛下,身死而已!”
朱由檢環顧四周,看著這三百余人連連點頭,說道:“爾等雖然現在還不過只是區區奴仆之輩而已,但英雄起于微末,誰能知曉,今日的無名之徒,來日不能大有作為?”
朱由檢在軍中服役之時,不僅練就了一身鐵骨精鋼,還學到了那思想教育的精髓,這些話要是對朝中的大臣去說,換來的恐怕就是嗤之以鼻,但對于這些窮苦出身,稍稍一番話語,自然就能把他們調動起來。
姜禹等人聽了皇帝畫的大餅,再也按耐不住心中的激動,于是齊聲高喊,三呼萬歲。
眾人偷偷抬頭望去,陽光照耀之下,皇帝陛下身披龍袍,竟顯得這般高大威武,更與那些評書之中聽到,遠在天邊的皇帝名號不同,這位皇帝陛下雖然英武,但好似就在眾人身邊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