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儒林外史:名利的炙烤(古典新知)
- 張國風
- 3033字
- 2023-12-08 18:23:02
六朝情結(中)
吳敬梓詩文中涉及六朝典故者,不勝枚舉。
吳敬梓所吟《秋病四首》(之四)寫道:“屯賤誰憐虞仲翔,那堪多病臥匡床。黃金市駿年來貴,換骨都無海上方!”這是用三國虞翻的典故,見于《三國志·虞翻傳》裴注所引《虞翻別傳》。虞翻,字仲翔,是吳國的大夫。性格剛直,因觸忤孫權而被放逐,曾自云:“自恨疏節,骨體不媚,犯上獲罪,當常沒海隅,生無可與語,死以青蠅為吊客,使天下一人知己者,足以不恨。”吳敬梓自比虞翻,他顯然十分欣賞虞翻的傲骨,對虞翻之不為世俗所容非常理解,也十分同情。“嗜酒嵇中散,窺園董仲舒。”(《春興八首》之五)嵇中散即嵇康。嵇康在魏,拜為中散大夫。“誅茅江令宅,蠟屐謝公墩。”(《春興八首》之七)“江令”即陳朝尚書令江總。“謝公墩”,在南京有兩處,吳敬梓晚年所撰《金陵景物圖詩》里有“謝公墩”一條,文中說:“金陵有兩謝公墩,其一在冶城北與永慶寺南者,乃謝太傅所眺。”“謝太傅”即淝水之戰的總指揮謝安。“其一在舊內東長安門外銅井庵傍,所謂半山里者。半山寺舊名康樂坊,因康樂孫靈運。今以坊及墩觀之,或康樂子孫之所居也。”“堪笑謝仁祖,轉向修齡索。”(《丙辰除夕述懷》)謝仁祖即晉人謝尚,修齡指晉人王胡之。典出《世說新語·方正》:
王修齡嘗在東山,甚貧乏。陶胡奴為烏程令,送一船米遺之。卻不肯取,直答語:“王修齡若饑,自當就謝仁祖索食,不須陶胡奴米。”
“叔度不相見,因之鄙吝生。”(《贈黃侖發二十韻》)叔度指漢人黃憲,叔度是其字。黃憲雖然是漢人,但這個典故卻出自《世說新語·德行》:“周子居常云:‘吾時月不見黃叔度,則鄙吝之心已復生矣!’”周子居即汝南人周乘。“郗超真好客,許武果成名。”(《贈黃侖發二十韻》)郗超是晉人,其父好聚斂,“嘗開庫,任超所取。超性好施,一日中散與親故都盡”。郗超又“性好聞人棲遁”,聽說有人隱逸,郗超就“為之起屋宇,作器服,畜仆豎,費百萬金不吝”,所以吳敬梓說他“真好客”。許武是東漢人,事跡見于《后漢書》本傳。馮夢龍的《醒世恒言》第二卷《三孝廉讓產立高名》寫的就是“許武果成名”的故事。“偶過支公院,荒畦綠幾竿。”(《初夏惠隱寺花嶼山房食筍分韻得竿字》)支公即晉人支遁,是好談莊子的僧人,也是當時的名士,《世說新語》中有許多有關支遁文采風流的故事。“五柳陶潛宅,千金陸賈裝。”(《贈洪別駕月航》)陶潛撰有《五柳先生傳》,文中有云:“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氏,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陸賈是漢人,參見《史記·陸賈列傳》。“滿眼青山謝朓詩”(《入琵琶峽》),謝朓是南朝山水詩的代表作家。“北府軍兵遺恨在,南朝君相清談誤。……獨嘆謝鯤稱放達,堪羞王導虛名譽。” (《滿江紅》“子孝臣忠”)說的都是六朝之事,“北府軍兵”指謝玄鎮廣陵(今揚州)時招募徐、兗二州驍勇所組成的一支軍隊。歷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戰,晉方的主力就是北府兵。清談是六朝士林的風氣。“南朝君相清談誤”這句詩是吳敬梓對六朝名士唯一的批評,這也是后人對六朝名士共同的看法。謝鯤、王導都是當時的名士。“洛水一篇《思舊賦》”(《念奴嬌》“枕”),《思舊賦》是“竹林七賢”之一向秀的作品。魯迅在《為了忘卻的記念》一文中曾經說這篇賦幾乎是剛開始便結束了,其原因是當時政治的極度黑暗和恐怖。“買山而隱,魂夢不隨溪谷穩。”(《減字木蘭花》之三)典出《世說新語·排調》:
支道林因人就深公買印山,深公答曰:“未聞巢、由買山而隱。”
支道林即支遁。后以買山指歸隱。“狂來自笑,摸索曹劉誰信道。”(《減字木蘭花》之四),典出唐人劉所撰《隋唐嘉話》:“許敬宗性輕傲,見人多忘之,或謂其不聰,曰:‘卿自難記,若是何、劉、沈、謝,暗中摸索著,亦可識。’”何即何遜,劉即劉孝綽,沈即沈約,謝即謝朓。《東坡志林》卷二中說,南朝“徐陵多忘,每不識人,人以此咎之。陵曰:‘公自難識,若曹、劉、沈、謝輩,暗中摸索亦合認得。’誠哉是言”。這里是作者自嘲:世上哪有許敬宗那樣暗中摸索便識人才的伯樂呢?他也因為自己未能為父母找到一塊風水好的墳地而深為不安:“劬勞慈母,野屋荒棺拋露久。未卜牛眠,何日瀧岡共一阡。”(《減字木蘭花》之五)牛眠地,指安葬父母的風水寶地。典出《晉書·周光傳》:“初,陶侃微時,丁艱,將葬,家中忽失牛而不知所在。遇一老父,謂曰:‘前崗見一牛眠山污中,其地若葬,位極人臣矣。’”“閨中人逝,取冷中庭傷往事。買得廚娘,消盡衣邊荀令香。”(《減字木蘭花》之六)典出《世說新語·惑溺》:
荀奉倩與婦至篤,冬月婦病熱,乃出中庭自取冷,還以身熨之。
“捉鼻低頭知不免,且把棋枰共賭。”(《賀新涼·青然兄生日》)典出《世說新語·排調》:
初,謝安在東山居布衣時,兄弟已有富貴者,翕集家門,傾動人物。劉夫人戲謂安曰:“大丈夫不當如此乎?”謝乃捉鼻曰:“但恐不免耳。”
“捉鼻”就是不屑的樣子。這里是說吳檠雖不屑功名,但恐怕也不免踏入仕途。“南北史,有幾許興亡,轉眼成虛壘”,這是感慨南北朝的成敗興衰。“召阮籍嵇康,披襟箕踞,把酒共沉醉。”(《買陂塘》之二)阮籍、嵇康是竹林七賢中最著名的人物,“披襟箕踞”是他們放蕩不羈的常態。“烏衣巷,夕陽零亂。”(《洞仙歌·題朱草衣〈白門偕隱圖〉》)烏衣巷在金陵城內,位于秦淮河南,附近有座朱雀橋。三國時孫吳駐兵于此,軍士皆穿黑衣,此巷由此得名。東晉時代,這里成為王、謝豪門的住宅區。唐人劉禹錫有名篇《烏衣巷》云:“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忽焉獨書空,中心信鮮歡。”(《酬青然兄》)書空,典出《世說新語·黜免》。此事亦見于《晉書·殷浩傳》:“浩雖被黜放,口無怨言,但終日書空,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黯然欲別魂消”(《沁園春·送別李嘯村》)一句,是化用江淹《別賦》的首句:“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同詞又有“開府清新,參軍俊逸”二句,是化用杜甫《春日憶李白》一篇中的詩句:“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庾開府”是指庾信,“鮑參軍”是指鮑照,都是南北朝時期著名的詩人。“一自旁求巖穴里,爭說拔茅連茹。”(《百字令》)典出《周易·泰》“拔茅茹,以其匯”的王弼注:“茅之為物,拔其根而相牽引者也。茹,相牽引之貌也。”王弼是魏晉玄學的創始人之一。“待餐來溫餅,朱衣拭取,驗何郎面。”(《水龍吟》)“何郎”即魏人何晏,典出《世說新語·容止》:
何平叔美姿儀,面至白。魏文帝疑其傅粉,正夏月,與熱湯餅。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轉皎然。
此外,“七齡揖客,辨座上之楊梅”,用《世說新語·言語》中孔坦故事。“五歲攤書,易賦中之枯樹”,暗指庾信《枯樹賦》。“兄為靈運,感新句于西堂。”用謝靈運“池塘生春草”典故。“乃以禰衡被薦之年,遽歸泉路。”指禰衡之被害。以上典故皆見于吳敬梓所撰《石臞詩集序》。“參軍開府,他年與爾細論”,說鮑照、庾信。“啟盈箱之芍藥,才是徐陵;浣滿手之薔薇,友非吳質。”“更見棘句鉤章,大有靈蛇之握。”(《玉巢詩草序》)。徐陵《玉臺新詠序》有云:“清文滿篋,非惟芍藥之花。”曹丕《與楊德祖書》有云:“人人自謂握靈蛇之珠,家家自謂抱荊山之玉。”“佯狂憶步兵,山川留我輩。”(《辛酉正月上弦與敏軒聯句》)步兵即阮籍,阮籍曾任步兵校尉。吳敬梓的《金陵景物圖詩》二十三首,也有不少是吟詠六朝古跡或與六朝密切相關的,譬如《謝公墩》《莫愁湖》《雨花臺》《桃葉渡》《天印山》《幕府山》《烏衣巷》《東山》《雞籠山》。

明 吳彬 《歲華紀勝圖·元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