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江南人文

明清小說和江南的緣分

這里所謂的“江南”,主要指如今的浙江全省、江蘇和安徽的長江以南地區。當然,實際的描寫,也會旁及深染江南之風的周邊城市。明清的小說和江南很有緣分。我們不妨先粗略地掃描一下,有哪些明清及近代的著名小說家與江南有關。《三國志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杭州人,祖籍山西太原。或說東原(今屬山東)人,或說太原人,但羅貫中長期寄寓杭州,則是學界的共識。《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浙江錢塘(今杭州)人,一說江蘇淮安人。《剪燈新話》的作者瞿佑,原籍南京淮安府山陽縣(今江蘇淮安),先輩移居浙江寧波,后來又徙居錢塘(今杭州)。曾任南京國子助教兼修國史。明代通俗文學的大家、“三言”的編纂者馮夢龍,吳縣(今蘇州)人。《繡榻野史》的作者呂天成是浙江余姚人。所著《曲品》與王驥德的《曲律》并稱為“論曲的雙璧”。“二拍”的作者凌濛初,烏程(今浙江湖州)人。其祖父仕至南京刑部員外郎。父親曾任常州府同知。《西游記》的作者吳承恩,祖籍漣水(今江蘇漣水),后徙山陽(今江蘇淮安)。《大唐秦王詞話》的作者諸圣鄰,浙江寧波人。《封神演義》的作者有許仲琳、陸西星二說。明舒載陽刻本卷二題有“鐘山逸叟許仲琳編輯”字樣,則許仲琳當為南京人。陸西星,張政烺先生認為是江蘇興化人。早年為諸生,九試不遇。《西游補》的作者董說是浙江吳興人,中年在蘇州靈巖寺出家。《女仙外史》的作者呂熊是江蘇昆山人。《子不語》的作者袁枚,浙江錢塘(今杭州)人。先后于溧水、江寧、江浦、沭陽共任縣令七年。乾隆十三年(1748),辭官歸隱于南京小倉山隨園。《隋史遺文》的作者袁于令,江蘇吳縣(今蘇州)人。《五色石》《八洞天》的作者徐述夔,江蘇揚州府東臺縣人。陸云龍、陸人龍昆仲,前者為《魏忠賢斥奸書》和《清夜鐘》的作者,后者為《型世言》和《遼海丹忠錄》的作者,自曾祖起從海寧遷錢塘(今杭州)。《無聲戲》《十二樓》的作者李漁,浙江蘭溪人;又是《閑情偶記》的作者。《水滸后傳》的作者陳忱,浙江烏程人,是凌濛初的同鄉。《隋唐演義》和《堅瓠集》的作者褚人獲,長洲(今蘇州)人。《今世說》的作者王晫是浙江錢塘人。《鏡花緣》的作者李汝珍,河北大興(今屬北京)人,但長期在海州(今連云港市)生活。《諧鐸》的作者沈起鳳是江蘇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浮生六記》的作者沈復是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淞隱漫錄》的作者王韜,江蘇長洲(今蘇州)人。《野叟曝言》的作者夏敬渠,江蘇江陰人。《何典》的作者張南莊是乾嘉時人,生平不詳。全書用江南方言寫成。《品花寶鑒》的作者陳森,江蘇常州人。與《水滸傳》唱反調的作者俞萬春,浙江山陰(今紹興)人。狹邪小說的代表作《海上花列傳》的作者韓邦慶,江蘇松江(今上海松江區)人,全書用吳語寫成。“四大譴責小說”之中,有三部出自江蘇人之手:《官場現形記》的作者李寶嘉,江蘇武進(今屬常州)人;《老殘游記》的作者劉鶚,江蘇丹徒(今鎮江)人;《孽海花》的作者曾樸是江蘇常熟人。

上述小說作家的這張名單已經相當可觀,再看明清時期江蘇、浙江小說批評的繁榮。弘治甲寅(1494)為《三國志通俗演義》作序,寫下中國第一篇通俗小說專論的蔣大器,是浙江金華人。明代重要的小說理論家胡應麟,浙江蘭溪人。托名李贄評點過《水滸傳》《三國志演義》《西游記》《皇明英烈傳》的葉晝,是江蘇無錫人。名氣最大的小說評點家金圣嘆是蘇州人。《西游記》的評點家汪象旭是西陵(今浙江杭州蕭山區)人。《三國志演義》的評點家毛宗崗是蘇州人。《金瓶梅》最著名的評點出自張竹坡之手,張竹坡是江蘇銅山人,祖籍浙江紹興。

不難想象,在江南必有一個數量可觀的通俗小說讀者群;沒有一個廣大的讀者群,沒有這樣一個喜歡小說的環境,不會有如此繁榮的小說創作。程晉芳的《文木先生傳》里提到:“(吳敬梓)又仿唐人小說為《儒林外史》五十卷,窮極文士情態,人爭傳寫之。”程晉芳是吳敬梓的摯友,“人爭傳寫之”當是事實。

江浙地區小說創作的繁榮,以城市的繁榮、經濟和文化的發達為基礎。錢穆認為:“唐中葉以前,中國經濟文化之支撐點,偏倚在北方(黃河流域)。唐中葉以后,中國經濟文化的支撐點,偏倚在南方(長江流域)。這一個大轉變,以安史之亂為關捩。”“(明朝)天下的租賦,江南居其十九。浙東、西又居江南十九。而蘇、松、常、嘉、湖五府,又居兩浙十九。”(《國史大綱》第38章)現在人們好講東西的差距,其實,南北的經濟文化乃至于風俗,差距也不小。東南與西北相比,差距更大。

江南是明清時代最富庶、最繁華的地區,是當時地主階級剝削的淵藪。康、雍、乾時期,揚州、南京、蘇州、杭州都已經發展為具有相當規模的工商業城市。階級矛盾、民族矛盾在這里重疊交錯,各種思想在這里競爭、交流,各種學派在這里磨礪著自己的“武器”。江南地區堪稱明清兩代知識分子的搖籃。在清、近代的哲學家、史學家、文學家中,江南人占有極為可觀的比重。在清代經學的流派中,吳派的惠棟、江永、王鳴盛、錢大昕都是蘇南人。戴震是安徽人,而吳派學術給他的啟迪不可忽視。以戴震為代表的皖派中,如著名經學家段玉裁、王念孫、王引之、汪中、阮元等,均為江蘇人。清、近代的史學大師萬斯同、全祖望、趙翼、章學誠、王國維都是江浙人。清、近代的文學家中,江浙人所占比重之大,更是人所共知的事實。這里學術空氣之濃厚、思想之活躍、學術信息之靈通、政治之敏感,可想而知。

江南地區,領導著全國的消費潮流。張瀚的《松窗夢語》卷七《風俗紀》所謂:“民間風俗,大多江南侈于江北,而江南之侈,尤莫過于三吳。自昔吳俗習奢華、樂奇異,人情皆觀赴焉。吳制服而華,以為非是弗文也;吳制器而美,以為非是弗珍也。”正如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前,上海產的手表、自行車、縫紉機、收音機成為全國公認的消費名牌一樣。徽商和晉商,財力雄厚,可以在家鄉建宗祠,修家譜,但他們的文化消費、物質消費,主要在江南地區,而不是在他們的家鄉。江南地區的文化氛圍、深厚的人文底蘊,刺激了他們的消費欲望,悄悄地造成了這種財富的轉移。我們在《儒林外史》對徽商的描寫中可以覺察到一點蛛絲馬跡。

江浙小說的傳播,引起一些維護道學的官員的警惕和詛咒。這正是江浙小說創作繁榮、影響巨大的證明。當然,通俗小說中,確實有一些低俗的作品,這是又一本賬。《皇朝經世文編》卷六八《禮政·正俗上》載有錢大昕的一道奏折,有云:“古有儒釋道三教。自明以來,又多一教,曰小說。小說演義之書,未嘗自以為教也,而士大夫農工商賈,無不習聞之。以至兒童婦女不識字者,亦皆聞而如見之。是其教較之儒釋道而更廣也。釋道猶勸人以善,小說專導人以惡。奸邪淫盜之事,儒釋道書所不忍斥言者,彼必盡相窮形、津津樂道。以殺人為好漢,以漁色為風流,喪心病狂,無所忌憚。子弟之逸居無教者多矣,又有此等書誘之,曷怪其近于禽獸乎!世人習而不察,輒怪刑獄日盛、盜賊之日熾。豈知小說之中,于人心風俗者,已非一朝一夕之故也。有覺世牖民之責者,亟宜焚而棄之,勿使流播。內自京邑,外達直省,嚴察坊市,有刷印售者,科以違制之罪。行之數十年,必有弭盜省刑之效。或訾吾言為迂,遠闊事情,是目睫之見也。”錢大昕(1728—1804)是江蘇嘉定(今屬上海)人。1751年,乾隆首次南巡,錢大昕與吳敬梓的長子吳烺(1719—1782)一起,獻賦行在,被欽賜舉人,并授以內閣中書的閑職。盡管錢大昕對通俗小說深惡痛絕,但他與吳烺畢竟是同年。所以,吳烺請他為自己的《杉亭集》作序,他亦欣然同意。在序中,出于禮貌,錢大昕不得不在稱贊吳檠的同時,捎帶著稱贊了一下吳烺的父親吳敬梓:“君之從父岑華比部,尊甫文木先生,并高才博洽,有聞于時。”

從地理上看,吳敬梓一生活動,主要在安徽、江蘇兩省,旁及浙江等地。其中江蘇尤為重要。《儒林外史》就是在江蘇的南京寫成的。十八世紀的兩位文化巨人——吳敬梓和曹雪芹都喝過秦淮河的水。吳敬梓在南京度過了他的后半生。曹雪芹的家族有四代人在南京、蘇州、揚州等地生活了六十年之久。吳敬梓、曹雪芹都和江蘇結下了不解之緣。

錢謙益如此描寫明朝中后期南京的繁華:“海宇承平,陪京佳麗,仕宦者夸為仙都,游談者指為樂土。”(《列朝詩集》)吳敬梓對“仙都”南京很有感情,對揚州也十分喜歡。他在《儒林外史》中用了很多文字,深情而饒有興趣地描繪了南京的繁榮景象和風俗人情。乾隆六年(1741)正月,吳敬梓與吳培源的聯句中,就徑稱南京為“不夜城”(“人游不夜城”)。在吳敬梓的筆下,可以看到:南京城的建筑雄偉壯觀,“人煙湊集,金粉樓臺……畫船簫鼓,晝夜不絕……到晚來,兩邊酒樓上明角燈,每條街上足有數千盞,照耀如同白日,走路人并不帶燈籠”,那秦淮河船上的“細吹細唱”,更是“凄清委婉,動人心魄”(第二十四回)。“城內萬家煙火,那長江如一條白練,琉璃塔金碧輝煌,照人眼目。”(第二十九回)南京城的清涼山地藏勝會,“各家門戶,都搭起兩張桌子來,兩枝通宵風燭,一座香斗,從大中橋到清涼山,一條街有七八里路,點得像一條銀龍,一夜的亮,香煙不絕,大風也吹不熄。傾城士女都出來燒香看會”(第四十一回)。難怪張文虎(天評)就此感嘆道:“寫秦淮河風景,百世之下猶令人神往!”吳敬梓在其《移家賦》中,滿懷深情地描寫了南京城的山川人文:“金陵佳麗,黃旗紫氣。虎踞龍盤,川流山峙。桂槳蘭舟,藥欄花砌。歌吹沸天,綺羅撲地。實歷代之帝都,多昔人之旅寄。爰買數椽而居,遂有終焉之志。”

小說中第三十二回,婁太爺臨終之際,囑咐杜少卿:“南京是個大邦,你的才情到那里去,或者還遇著個知己,做出些事業來。”傳達出作者移家南京的想法。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宾阳县| 秦皇岛市| 聊城市| 太康县| 陇西县| 甘泉县| 九龙坡区| 来宾市| 修武县| 尤溪县| 关岭| 贵溪市| 柳林县| 许昌县| 阿坝| 文登市| 宿迁市| 仁怀市| 临邑县| 大英县| 博野县| 虎林市| 五家渠市| 禹城市| 金门县| 堆龙德庆县| 五指山市| 鄂温| 漯河市| 崇义县| 双柏县| 健康| 石首市| 南漳县| 汶川县| 麟游县| 晋中市| 庆云县| 同江市| 准格尔旗| 安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