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宋八大家文選
- 鄧子勉選注
- 730字
- 2023-12-08 18:15:12
送董邵南序[327]
燕、趙古稱多感慨悲歌之士[328]。董生舉進士,連不得志于有司[329]。懷抱利器[330],郁郁適茲土[331]。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時[332],茍慕義強仁者皆愛惜焉[333],矧燕、趙之士出乎其性者哉[334]?然吾嘗聞風俗與化移易,吾惡知其今不異于古所云邪[335]?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336],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為我吊望諸君之墓[337],而觀于其市,復有昔時屠狗者乎[338]?為我謝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評析】
據韓愈《嗟哉董生行》一詩,知董邵南(一作召南)早年隱居讀書,躬耕壟畝間。序文所作,是董邵南離開故鄉,求取功名之時。
首先敘說燕、趙自古以來多正義之士,董邵南去那里,一定會有人賞識他,一定可以施展抱負,不虛此行。其次指出因時代的變遷,昔日推崇和賞識正義之士的習俗難以尋覓,今非昔比。言下之意是說董邵南此去燕、趙,未必能遇到知音。最后是說董邵南要是到了燕、趙之地,如果遇到了英雄豪杰,就請他們出來效力朝廷。言下之意是說董邵南如今去燕、趙之地,肯定不會得志的。因為如果有正義之士,他們不會不明辨是非,留在藩鎮割據之地,茍且偷生。
唐代初年在重要的州設都督府,玄宗時又在邊境設置十節度使,通稱藩鎮。各藩鎮掌管著一個地區的軍政,兼管民政、財政,形成地方割據,常與朝廷對抗。中唐以來,河北一帶藩鎮割據的局面仍然存在。董邵南要去的燕、趙之地,河北即為其領域。董邵南沒有考中進士,內心苦悶,就想去燕、趙之地,希望尋找施展才華的機會。韓愈認為燕、趙之地仍被懷有異心的藩鎮掌控著,擔心董邵南去那里,急于功名,恐怕會誤入歧途,造成難以彌補的遺恨。想勸他不要去,卻又不便明言。因此言辭委婉含蓄,命意沉痛。
序文雖然只有短短的一百五十馀字,感慨古今,勸諷論理,托意高遠。用筆頓挫,極盡吞吐變幻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