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城,周中道稱謂文豪。秋立趙與楓,被小大月家村的人們譽為【文豪】。周中道,好雅。秋立趙喜好品,楓喜好貞。
周中道:“吾觀之雅,不俗也,夫人以類聚,物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故所求不俗,是為不凡,何以達不凡,善離俗而善近雅,久久為功,如胭脂抹粉,錦上添花,求仁得仁。”
秋立趙喜好品,為求上品而近俗,求上尚而近庸,求上宜而近繁,求上怡而近攘,是這么做的。
楓喜好貞,為求亨而近怨,為求禮而近孤,為求通而近坎,為求貞而近滯,是那么做的。
周中道,發達了,好了,達到目的了。有一天,秋立趙和長水其在一起,討論起了文學上的學習。
長水其:“老師,周中道發達了,他喜好雅,身邊都是能際遇大雅之堂的人,那想必一定是雅士,那他的文學造詣一定很好,為什么您會不認可呢?”
秋立趙:“你看見俗了嗎?”
長水其:“俗不就是篩選出最雅的結果嗎?”
秋立趙:“那就是沒有看見。”
長水其:“老師,為什么您會這樣說?”
秋立趙:“如果你看見的俗,不真實,不全面,你又怎么能認為你的不俗不是俗的一部分呢?你看見不雅了嗎?”
長水其:“不雅不就是對俗的不認可么?那么眼光越高,豈不是越能對不雅能判斷嗎?”
秋立趙:“那就是沒有看見。”
長水其有疑惑,找到了楓求教,楓是這么回答的:
楓:“女孩,怨氣和亨通,是不是亨通更讓人喜歡一些?”
長水其:“是的。這我無法反駁。”
楓:“女孩,孤獨和禮貌,是不是禮貌更讓人舒服一些?”
長水其:“是的。這我無法否認。”
楓:“女孩,坎坷和通達,是不是通達更讓人欣慰一些?”
長水其:“是的。這我無法拒絕。”
楓:“女孩,停滯和貞吉,是不是貞吉更讓人開心一些?”
長水其:“是的。這我無法不然。”
楓:“它們二者是什么關系,你可知道?”
長水其:“不明白。”
楓:“你可想過,這二者是一回事。”
長水其滿臉疑惑,請教了楓,楓語重心長地說道:
楓:“接近怨氣的時候,亨通是唯一的結果,事事皆是如此,怨氣越多,接觸越多,越能明白人心中的亨通它的真實面貌,接近孤獨的時候,唯一的欣慰是人與人溝通的橋梁,那便是禮貌,因為禮貌是在孤獨時,能夠觸及別人交流,促進人與人之間來往的一個依托和辦法,人是逐利的,禮貌會讓人舒服,它同時也是利益,舍近求遠是不利的,自然也得不到青睞,接近坎坷是不樂的,但是坎坷會讓人對快樂更加珍惜,以至于不想失去,放棄快樂,停滯是不愿的,不接近停滯,看清它,理解它,又怎么會找到貞吉的辦法呢?”
楓:“亨通,禮貌,通達,貞吉,這些都是相對而言的,得失也是并存的,得到亨通,失去怨氣,同樣,得到禮貌,失去了孤獨,之所以這些你所不愿會存在,是因為擁有它的人多而失去不愿的人少。”
長水其:“原來如此,我回去請教一下我的老師秋立趙。”
長水其回去的路上,看見了路上的花田,便上前詢問起了花田的農戶,農戶嘆了嘆氣,說道:
花田的農戶:“俺沒有什么文化,聽人說,周中道曾經說過,什么層次與格局,什么遠離與接近,什么優異與不佳,什么接觸與排擠,什么認可與拒絕,什么當該與不應,什么認同與否定,什么什么,反正俺只是一個花田的農戶,聽不懂那些頭頭是道的大道理,反正也是一堆大道理,俺也不知道,反正人家發達了,他說什么就是什么,他說話我聽不懂,不過你要問俺想要什么,俺想那肯定是好處。”
長水其:“叔叔,那授人玫瑰,手留余香呢?”
花田的農戶:“送給人玫瑰俺手里不就少一個玫瑰,少一個玫瑰就少了俺糊口的錢,但是女孩你說俺手里有香味,那倒是這么回事,送人個土卡拉手上不是臟不垃圾的,人家還不要咧。”
長水其:“叔叔,您知道什么是文雅嗎?什么是寶貴嗎?”
花田的農戶:“俺不懂啥雅,大家都說那個周中道,文化人,還有了錢,想估摸著俺肯定不是呀,俺又不會寫文章舞文弄墨的,至于寶貴么,俺爹,俺娘,俺娃,是俺寶貝疙瘩,還有俺媳婦,俺也金貴著呢,還有俺糊口吃飯的生計,有好日子過,有好處俺開心呢。”
長水其:“叔叔,您知道什么是苦嗎?”
花田的農戶:“苦就是沒有啊,得不到啊,沒好處啊,累啊,煩啊。”
長水其:“叔叔,怨氣,孤獨,坎坷,停滯是怎么來的?想要亨通,禮貌,通達,貞吉這些,去接觸前面那些,會怎么樣?”
花田的農戶:“怨氣不就是想要得不到,那不發火咧,哪個是人的不生氣咧,孤獨不就是沒人待見咧,像俺這樣沒有文化人不待見咧,那周中道有錢了,文化人人家待見咧,坎坷不就是苦咧,沒人幫,沒人搭理,沒人待見不就坎坷咧,停滯么不就沒人愿意出頭做當然停滯咧,還能有別的選咧,接觸那太好咧,總算有人問咧,那俺高興咧。”
在附近的楓逸縣,一家雍容華貴的茶樓上,周中道,人老五,人老六,張水,大彬,婆素北在一起喝茶,茶是小大楠城最新的上品【兩兩茶】,為的,是鉆研文章,文筆,文美,屆時,人老五開了口:
人老五:“類聚,上品。”
人老六:“物聚,上儀。”
大彬:“人聚,上宜。”
婆素北:“事聚,上式。”
張水:“才聚,上引。”
周中道:“文聚,上至。”
長水其與秋立趙面了會,說及了所見所聞,以及從楓那里學到了,請教起了秋立趙。
秋立趙:“上品,不以類聚,上儀,不講物聚,上宜,不談人聚,上式,不說事聚,上引,不靠才聚,上至,不能文聚,你知道為什么?”
長水其:“恩師,請多指教。”
秋立趙:“類聚之品,不上不下為根本,物聚之儀,左右逢源為根本,人聚之宜,投機取巧為根本,事聚之式,雜亂無章為根本,聚才靠引,缺漏遺失為根本,文聚之上,遺憾不及為根本。”
人啊,畢竟只是這樣子的動物而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