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兒園語言活動設計與實施
- 于亞鵬主編
- 1285字
- 2023-11-29 20:11:02
二、幼兒學習語言的特點
(一)在主動模仿中學習語言
幼兒對環境中的語言刺激十分敏感,并有強烈的學習語言的積極性,且以模仿的形式出現。模仿的對象可以是生活中的成年人語言,也可以是同伴的語言,還可以是電影、電視、廣播中人物的語言,甚至是廣告語。模仿對象較多的還是成年人語言,如父母和老師的語言。但是幼兒只根據自己的能力,按照自己的興趣選擇對象進行模仿。據專家研究,幼兒的語言模仿有以下四種方式。
1.即時的、完全的模仿
如在幼兒交談中,常聽到某一幼兒說了“雞肉是肉”,另一幼兒馬上說“牛肉也是肉”。這種情況常發生在幼兒初期。
2.即時的、不完全的模仿
如老師說“這個小兔子玩具是軟軟的”,幼兒模仿說“小兔子是軟軟的”。這種情況也常發生在幼兒初期。
3.延遲模仿
幼兒從各種途徑自然而然地接收語言,不立即模仿說出,而是隔一段時間后,或在類似情境出現時,才模仿說出類似的語言。如幼兒在家模仿老師上課時說的話就是典型的例子。當然,這種模仿經常不是原汁原味的,已被幼兒無意識地增加或遺漏了一些內容。
4.創造性模仿
幼兒模仿他人句子的句型或詞語,根據需要更換談話內容,這既有模仿因素,又有創造因素。創造性模仿是整個幼兒期幼兒模仿說話的主要形式。
(二)在具體運用中學習語言
研究表明,幼兒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在與周圍人們的交往中,隨時隨地學習語言,積累豐富的詞匯和聽說經驗,使其語言得以較快地發展。
1.在主動求知中學習語言
心理知識表明幼兒期的幼兒有強烈的求知欲,他們總是不斷地向成年人提問這是什么、那是什么。成年人或直接用語言予以回答,或引導幼兒積極觀察,組織幼兒開展討論、交流,尋求結論。這樣,幼兒不但獲得了知識,同時也掌握了相應的詞語、句子,學習了語言。
2.在主動交往中完善語言的表達
幼兒和成年人或同伴在一起時,說話的內容除請求外,多是告知,而告知的內容又常常是其自身感知過或思考過、有直接經驗的事物或現象。在這類交往中,幼兒的語言會得到成年人或同伴及時、不斷的補充和修正,從而使自己的語言更趨完善。
(三)游戲活動是幼兒語言實踐的良好途徑
游戲是幼兒的主導活動,也是其愉快而自主的實踐活動。在游戲中,幼兒可自由地支配自己,自主選擇項目,愉快地和同伴交往、合作。
作為思維的武器和交際工具的語言,始終伴隨著幼兒的游戲進程。所以,游戲是為幼兒提供語言實踐的良好途徑。
在游戲中,初期的幼兒常憑借出聲的自言自語調節自己的行為、思考游戲的過程,這正是語言社會化的基礎。
與同伴共同游戲,也是幼兒語言實踐的好時機。在游戲中,角色分配、內容確定、規則制定,都需要幼兒陳述自己的觀點,聽取別人的意見,從而統一玩法。在這一過程中語言得到了實際練習。另外,在游戲中,幼兒隨角色運用語言對答、協調等,又極大地鍛煉了幼兒的語言。有研究表明,在集體面前說話不多或有口語缺陷的幼兒,通過游戲療法,可以極大地改變原有的狀態,使其語言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四)在逐步積累中發展語言
語言學習是幼兒語言循序漸進、逐步積累的過程。幼兒學習和掌握語言需要一個過程,從無到有、從不理解到部分理解再到完全理解,積少成多,逐步完善。
小思考
影響幼兒學習語言的因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