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陛下欲變法乎
- 崇禎,這大明不救也罷!
- 冬日里的暖陽喲
- 4091字
- 2023-12-15 00:16:00
兩天后,陳大都快處置完葭州有罪的官吏士紳了,那些交給老百姓自己處置的亂兵們,有不少都還活著。
這些亂兵也算是命硬,渾身都沒有幾塊肉了,還能整整的撐了兩天半,不過他們大概是希望直接被砍了腦袋的。
只能說,廣大人民群眾的智慧,無論是在哪一方面,都是無窮盡的。
就算是見識過錦衣衛壓箱底手段的陳大,也是在這些老百姓折磨人的手段中受益匪淺。
現學現用,他立馬就把剛學來的手段,用在了那些放在最后處決的一些官吏士紳身上,這些人都是民憤較大,行為比較變態,做過人神共憤惡行。
看著比他們還變態的陳大,葭州的老百姓們在弄死那些亂兵后也老實了,哪怕是心里還介意,也不得不接受那些女子。
不光是接受,還要小心翼翼的哄著,因為陳大說的很清楚,如果因為他們的冷言冷語,有哪個女子想不開了,他們全家都要陪葬。
而那些女子,也被陳大威脅,如果事后自殺,那她的丈夫孩子和父母,都會被陳大殺掉,她活著就是拯救了她們全家。
靠著惡人自己做,幸福他們享的理念,葭州城很快就安定了下來,很多時候不得不吐槽,對付國人的一些陋俗,用強權和暴力手段,比什么皿煮強的多。
在平定了葭州,留下一千步兵維穩后,陳大繼續帶著人馬南下剿滅亂兵。
面對陳大的兵鋒,那些亂兵們沒有一個敢抵抗的,遠遠的就開始逃竄,到最后誰能逃掉,就看看誰的運氣好了。
對于陳大這個反賊中敗類,亂兵們也是恨的牙癢癢,都是賊,卻不想著和他們一起喝酒吃肉玩女人,偏偏要為那些屁民主持公道。
陳大這種沒有做賊底線的行為,那些亂兵們是看不過去的,稍加聯絡后,他們決定集合起來反抗。
畢竟這群亂兵中,也是不乏桀驁悍勇之輩,對于陳大這個新冒出來的反賊,并沒有多么的畏懼。
至于說流言和那些僥幸逃回來亂兵給予的描述,他們并沒有全信,咱們弟兄都曾是大明的官兵,被人打敗后什么尿性,懂得都懂。
對面有一百人,只要是他們失敗了,就敢說敵軍上萬,根本就不足為信。
所以在得知有人要站出來對付陳大后,這些亂兵們紛紛響應,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多方聯絡,最后亂兵們集結了二千多的精銳騎兵。
在得知陳大他們的行軍路線后,這些亂兵精銳們,埋伏在了清澗縣到延川縣的道路上,等待著陳大的到來。
可惜陳大不是一般的明軍,軍紀極為嚴苛,他們自以為很好的隱藏埋伏,早就被陳大手下的斥候摸了個底朝天。
最后的結果,自然是顯而易見,他們這些獵手在暴露后,變成了可憐的獵物。
面對陳大手下的精銳,這些所謂的九邊精兵,直接被打懵了,兩千多的騎兵,還是偷襲埋伏,最后卻是只逃走了三百多人。
而帶給陳大他們的傷亡,不過是幾十人,這一戰,徹底讓亂兵們認清楚了雙方的差距,再無人敢說與陳大一戰。
從此以后他們再無抵抗的勇氣,哪怕只是聽到陳大的大軍要來,他們也是寧可餓著肚子,鉆進大山里,也不敢試試真偽。
安定縣,安塞縣,保安縣,延川縣,延長縣,陳大帶著人馬就這樣一路橫推。
只是在路過這些縣城時,哪怕陳大并沒有想要停留攻打這些縣城的意思,那些縣城中的士卒還有一些百姓們,也會控制住官吏向陳大投降。
到最后不光是那些亂兵害怕,當地的官府也是一樣,大部分官吏,和一些作惡多端的士紳地主都會紛紛逃往西安。
而一心想要打亂兵的陳大,直到看著城門大開的延安府后,再不敢南下了。
要是再推進下去,整個陜西都要落入他的手中,這結果就和皇帝陛下事先的部署起了嚴重的沖突。
說真心的,陳大這次真是被這城門大開的延安府,給嚇出了一身冷汗,自己就是想平平亂,順道練練兵而已啊!
完全就沒有攻占太多地盤的想法,因為崇禎皇帝交代的很清楚,前期一定要猥瑣發育,多積攢自己的實力。
不要急于求成,想著一口氣吃成胖子,否則培養鍛煉的管理隊伍規模跟不上地盤的發展,就會不得不依賴那些舊官僚和士紳。
而這樣做帶來的后果將會是致命的,皇帝陛下辛苦組建的新軍,到時候還是會變得和衛所軍一樣不堪一擊。
在停止推進后,身負重任的陳大,連忙把自己開始的戰略意圖,還有后續發生的一些意外,統統詳細的寫信匯報給崇禎皇帝,請示下一步該如何,是否要退出延安府。
陳大是停止了推進,可那些猶如驚弓之鳥東躲西藏的亂兵們,卻并不知道其中的原因。
他們還以為陳大停下,是為了在尋找下一個目標,思考要對哪一股亂軍動手,于是紛紛開始鉆進山里,不敢再露面。
畢竟他們這些亂兵,基本上屁股都不干凈,殺人不一定都殺過,可凌辱婦女,基本都沒跑。
而陳大這個瘋子,對于凌辱過婦女的亂兵,可是殺起來都不帶眨眼的,并且手段及其的殘忍,簡直讓十八層地獄里的閻羅判官都覺得汗顏。
誰也沒有想到,禍亂大半個陜西的固原兵變,就這么突然的被一群賊寇給平定了,只是這情況,讓陜西的大員們也是頭疼不已。
原因就是陳大這個米脂賊,如今除了占據榆林道四州縣之外,又輕松拿下了包括延安府在內的幾座城池,基本已經占據了整個陜西的東北。
他的實力也越發的強悍,根據那些知兵的官員預估,如果他想要占據陜西,那哪怕是聯合上山西那邊,朝廷方面也無任何勝算的可能。
而且陳大他們對于官吏和土豪劣紳,手段及其的滅絕人性,所以后來那些在陳大行軍路線上的官員,要么放棄掙扎,在官衙自殺,要么是直接棄城而逃。
雖然那些棄城而逃的官員,都知道,自己跑路后,有很大的可能,會被皇帝殺頭,嚴重點還會連累家人。
可還是忍不住的逃跑,原因就是這些官員自己對自己下不去手,而要是被陳大抓住,他們可能想直接死都難。
面對這一現狀,陜西何處的大員們,如今唯一能做的,就是在給自己表功的同時,也表示前任三邊總督亡故,希望朝廷早日派來新的三邊總督,主持陜西的大局。
至于對朝廷和皇帝實話實說,這些參與固原兵變的亂兵,因為害怕被米脂賊當成目標,紛紛躲進了山里,不敢再出來作亂了?
開玩笑,這樣的話,一直在不停打壓排除異己的閹黨,做夢都能笑醒。
肯定會趁這個機會,把陜西官場來個大換血,要是在皇帝面前再來上兩句讒言,說不好,他們這些當官的,連回家養老的機會都沒有。
為了前途和身家性命著想,他們只能厚著臉皮上奏,說靠著崇禎皇帝的天恩,陜西上下文武同心,再加上各地的將士用命,亂兵紛紛授首。
上奏后,他們急忙派人帶著重金,跟著奏折一起進京前去打點,只希望那些朝中大員和監察御史們,有點操守,看在大家都是圣人門徒的份上睜只眼,閉只眼,把這一片翻過去,畢竟固原兵變被平定了不是?
雖然沒有皇帝坐鎮,可大朝會該開還是要開的,只不過主持朝會的人變成了首輔孫承宗,還有內廷的魏忠賢。
當處理到陜西那邊的奏折時,朝堂上的氣氛頓時變得有些微妙起來,雖然嘴上夸了陜西那邊幾句,可到了關鍵地方,誰也不想參和。
“諸位,固原兵變幸賴陛下天威,沒有耗費朝廷太多精力,只是靠本地官員用命,就得以迅速平息。
不過三邊總督關系到我大明西北的安定,不能長期空缺,不知各位同僚覺得誰去任這三邊總督合適?”
最后還是提前被魏忠賢叮囑過的施鳳來,厚著臉皮站出來問道。
聽到施鳳來的話,那些提前收了好處的朝堂高官們,附和著說了幾句昧著良心的話,不過對于三邊總督的人選,沒有人愿意開口了。
內閣們的大佬也是為難的要死,他們想了幾個人選,可都被那些人所在派系的頭頭給拒絕掉。
開玩笑,雖然不知道具體情況,可從陜西那邊送來的禮金數目就知道,如今的陜西,絕對是個燙手的山芋。
如果形勢真向奏折上所說的那般,形勢一片大好,那原來的三邊總督武之望,除非是瘋了魔,要不然也不會悲憤自殺,
現在無論是讓誰過去,都是把人家往火坑里推,自己要是不攔著,以后誰還特么的愿意跟著自己混啊?
到最后,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首輔孫承宗身上,這位老大人在朝臣議論陜西那邊的奏折時,猶如睡著了一般,瞇著眼睛一言不發。
看著都把希望放在自己的身上,想要讓自己做那個惡人,孫承宗也不著急。
對于陜西的米脂亂匪,他一直都在不停的派人去打探,根據手下人帶回來的信息,他已經明白這伙突然出現的亂匪是怎么一回事了。
“既然諸位想不出合適的人選,那老夫進宮一趟,看看陛下的意思,諸位覺得如何啊?”
慢悠悠的喝了口茶后,這位首輔大人才開口說道。
“那就麻煩孫閣老了。”
對于這個結果,其余的內閣成員也都不再發表意見,底下就看哪個幸運兒,會被皇帝陛下給選中了。
對于崇禎這個奇葩皇帝,這些朝堂上的大臣們也是已經習慣了。
沒辦法,這位新皇自登基以后,依舊寵信魏忠賢,哪怕是拉出來了一個孫承宗用來維護朝堂上的平衡,那些東林黨的君子們,也沒有機會進入朝堂上的決策層。
因為朝堂上都是一些聰明人,所以也沒人搞什么死諫,有魏忠賢在那里壓著,朝臣們也只能違心的說崇禎皇帝是兄友弟恭的楷模。
這皇帝也是個狠人,本來正是血氣方剛的年齡,卻因為說要給自己哥哥受三年孝,哪怕人每天都在后宮之中,可卻沒有任何一位嬪妃得到皇帝的寵幸。
皇帝都做到這份上了,其他人除了山呼萬歲還能干嘛?
因為是皇帝的老師,孫承宗倒不用像是其他的那些朝臣一樣,想見皇帝一面千難萬難。
在讓小太監通報以后,孫承宗就坐在那里等著皇帝,心里也琢磨著陜西那邊的事,對大明來說,到底是好是壞。
在得知孫承宗有要事啟奏,朱由檢也放下手中的活計,帶著王承恩和魏忠賢來到了養心殿。
“老臣參見陛下,愿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孫承宗看到皇帝來了,急忙起身行禮。
“孫師傅不必如此,這里就咱們君臣二人,用不上那些虛禮,不知師傅有何要事指教?”
對于孫承宗的所謂的要事,他心里也有些明白。
“陛下,事關陜西一事,臣還想請陛下能夠屏退左右。”
看了眼站在一旁的王承恩和魏忠賢,孫承宗有些猶豫后,還是冒著得罪人的風險說道。
“你們退下吧!”
聽到孫承宗說起陜西,朱由檢就明白,這位一心為國的老大人,是準備給自己攤牌了。
其實這件事他也沒準備能夠一直瞞住孫承宗,畢竟他的那些學生里,有著不少的京營才俊。
這些人,有不少還被身為執掌京營的孫承宗給他推薦過。
他們突然間消失,孫承宗自然會留意到,而陳大他們又沒有易容改面,面對孫承宗的打探,自然是被摸清楚了,陜西那邊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能夠忍到現在才挑明,已經是他這個師傅,為朱由檢這個皇帝學生最大的包容了。
畢竟不管陳大他們在陜西做的好壞,對于大明來說,都是屬于傷害極大的事,也就是孫承宗,換成其他文臣,可能早就撞死在自己的御案前。
“陛下可是要效仿那王介甫,張叔大,欲要變法呼?”
看到王承恩和魏忠賢出去了,孫承宗也不遮掩,直接問出了自己的心中所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