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陰路,我的心靈家園
山陰路的童年記憶始終非常清晰,到現在回憶都是彩色的。
成長的時光是美好的,記憶也就溫暖了——成年后我搬了好幾次家,也在別的城市工作過,卻還是會常常夢見山陰路,夢中的童年景象明亮而溫暖,滋養(yǎng)著我每一個在異鄉(xiāng)的夜晚。
我對上海這座城市的歸屬感,應該就是那個時候建立的。
歸屬感是一種與人相處的方式,一種我們和自己、他人以及周圍世界聯結的方式。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說:“我們每個人終其一生,都在追求歸屬感和價值感。”
人是需要歸屬感的,歸屬感從孩提時期開始建立。成人和兒童都會有歸屬感缺失的表現——缺乏歸屬感的兒童,常常會有不良行為表現,如哭鬧,沒有邊界感,內在秩序紊亂,打擾他人,不聽從指令等,要改善兒童的不良行為就要提高他們的歸屬感,當滿足了歸屬感的需要,不良行為也就會得到糾正;缺乏歸屬感的成人在職場中缺乏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不能自覺接受和遵守群體規(guī)則。所以,歸屬感往往對成人擁有穩(wěn)定的內驅力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中提到,滿足歸屬感是在保障基本的生理和安全后的重要需求。
“我屬于這里,我被愛著,我很安全,我足夠好,我充滿力量……”
相反,被排斥、被孤立、長時間被否定、缺乏愛和認同、得不到關注等,就會造成歸屬感缺乏。
“我總是感覺不安;無論我做什么,都無法快樂;我不屬于這里;沒有人認可我;沒有人需要我……”
所以,歸屬感是一種源于被愛的感覺。歸屬感直接影響幸福指數。
我是一個對環(huán)境歸屬感要求很高的人。曾經,我有過一段很煎熬的異地工作經歷。在那個陌生的環(huán)境,我沒有感受到認同、肯定和支持,最后我放棄了那個工作機會,離開了那座城市。當時的感受和山陰路給我留下的印象正好相反——前者是動蕩的、疑惑的、不被認可、缺乏包容的環(huán)境;后者則是溫暖的、有愛的、被認可、被支持的環(huán)境。無論我經歷怎樣的低谷,山陰路總能在瞬間安慰我,給我再次出發(fā)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