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絲綢之路上最重要的樞紐性節點

敦煌的地勢呈南北高、中間低,自西南向東北傾斜。北面的戈壁與天山余脈相接,南面則是與祁連山相連的阿爾金山。河西走廊位于絲綢之路東段,一路向西延伸。千里祁連山脈綿延了它的身軀,它既是溝通東西方的交通要道,是中原河西之地與青藏高原的分水嶺,也是與蒙古高原的分界線。它的南北是廣闊無垠的牧區,而中間這條通道,則是片片綠洲串聯的猶如一串明珠鑲嵌的農耕地區。這串明珠,在東西向走廊通道地形上向西延伸了近一千千米,在塔克拉瑪干大沙漠的阻隔之下,最終止步于敦煌。因此,敦煌成為絲綢之路河西段的最后一站,成為中原通往西域的重要口岸,以及漢民族聚居地的前沿陣地——胡漢交界,國門關防,也自然形成了通往漢地、柴達木和南北兩疆的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的天然樞紐。

如果人們從太空俯瞰,敦煌恰在中原、西域及青藏、蒙古兩大高原“十字路口”。即便在今天,它仍然是中國大西北陸路交通的一個北上南下、東來西往的樞紐性節點,而在遙遠的古代它更是通往西方的樞紐與門戶,中西方大道上罕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城市。它不僅是胡漢商品貿易交接轉運之集散之地,也是各民族精神文化交匯之集散之地。正如季羨林先生曾經說的:“世界上歷史悠久、地域廣闊、自成體系、影響深遠的文化體系只有四個:中國、印度、希臘、伊斯蘭,再沒有第五個;而這四個文化體系匯流的地方只有一個,就是中國的敦煌和新疆地區,再沒有第二個。”誠如其所言,敦煌是東西交通的喉襟和具有國際意義的經貿文化匯流之地。也正因為其在地理位置上的樞紐性和重要性,敦煌不僅對穩定西陲、經營西域起著決定性和戰略性的控制作用,也為中華民族走向世界、使世界與整個中國建立溝通架設起一座橋梁。

早在西漢于河西“列四郡,據兩關”之時,從敦煌往西域開辟有南北兩道,敦煌成為漢王朝向西發展的根據地。漢代絲綢之路自長安出發,經過河西走廊到達敦煌,繼而出玉門關沿昆侖山北麓,或出陽關沿天山南麓,分為南北兩條大道。南道從敦煌出發,經過樓蘭,越過蔥嶺而到安息,西至大秦(古羅馬);北線由敦煌經高昌、龜茲,越蔥嶺而至大宛。漢唐之際,又沿天山北麓開辟一條新路,由敦煌經哈密、巴里坤湖,越伊犁河,而至拂林國(東羅馬帝國)。絲綢之路的開拓,使敦煌成為中國歷史上率先對外開放的地區,成為中原與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吐納口。沿著絲綢之路,中原的絲織品及先進的生產技術源源不斷地向西傳播到中亞、西亞甚至歐洲。而來自西域廣大地區的物產也絡繹不絕地向東傳播至敦煌,再傳播到中原大地。絲綢之路上,各國使臣、僧侶、商賈、軍旅川流不息,而據絲綢之路之要沖,作為“咽喉鎖鑰”的敦煌,一千多年中一直扮演著中西方貿易中心的角色。西域的胡商、中原漢族的商客,以及南北高原的番客在此云集,從事著東來的絲綢和瓷器、西來的美玉和珍寶,以及南北高原趕來的駝馬與當地糧食的交易。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青县| 云南省| 冕宁县| 南阳市| 广东省| 大丰市| 资阳市| 宣化县| 莱阳市| 晋江市| 余庆县| 桃园县| 肥乡县| 兰西县| 封丘县| 咸宁市| 三台县| 宣汉县| 岐山县| 永新县| 易门县| 丹阳市| 黑河市| 大城县| 凤山县| 澄迈县| 景德镇市| 余江县| 乳源| 南丹县| 栾城县| 南部县| 寻乌县| 鹿邑县| 惠州市| 北票市| 眉山市| 台东市| 绥化市| 弥渡县| 巴林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