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暗室逢燈
書名: 從南宋開始重建修真界作者名: 陸追潮本章字數: 2053字更新時間: 2023-11-26 18:55:47
王璟山單方面的劍拔弩張,只持續了一次搖鈴的時間。
隨后,舟自渡邀少年就座,并親手沏了壺茶。
茶中飄蕩著指甲蓋大小的莫名葉片,在暖色燭火的照耀下,如同翡翠般泛起熒光,綠意盎然。
鈴音宛在。
少年捧起茶杯,一飲而盡,只覺得卸下心防無比暢快。
更令王璟山驚喜的是,隨著暖意融入腹中,他體內的靈力瞬間充沛,甚至隱約逼近了胎息九層。
少年細細咀嚼著那一小片碎葉,深知即使踏遍整個兩宋的靈田,也無法尋覓到與之相媲美的靈植與靈藥。
“晚生王璟山,多謝仙長賜茶。敢問仙長貴姓?”
“叫我舟掌柜便是。”
王璟山留連不舍地滾動喉結,起身向舟自渡鄭重行了禮:
“晚生口快心直,欲知舟掌柜相助何方。”
“不先問我的修為和來歷?”
“晚生只想知道今晚您幫誰,旁的您不說,晚生便不問。至于您的修為,明眼人一看便知……”
王璟山微垂下頭,目光不敢與舟自渡平視:
“過去幾年,晚生自以為天賦絕倫,將是北宋國前二位晉升練氣者。
“今日巧遇前輩,僅憑一手靈器之威,便將晚生收拾得服服帖帖——
“您突破到練氣境,顯然已有數年光景,否則手法斷不可能如此嫻熟。
“晚生猜的可對?”
舟自渡表面上微微點頭,心中卻對原定的筑基人設做了些許調整。
他望向東南,悵惘地嘆了口氣:
“想當年,我不過一漁民幼子,與大哥兩人,隨殘宋茍活于崖山。
“幸得真君庇佑,不僅免于葬身魚腹,甚至得以獲得修仙的機緣。
“后來,二圣北伐興朝,鬧出好大一番聲勢。大哥與我卻認為,此法有違真君臨別前的囑托。
“于是避世修煉,不再涉足凡塵,只求早日踏上道途,為補全天道盡一份微薄之力。”
短短數語,卻在王璟山心中激起翻江倒海的疑惑。
‘此人竟是崖山派,且還是平民出身?’
可他分明記得,崖山派內部按尊卑、職權、出身、理念層層分化,貴為皇修的二圣,又怎會讓民修接觸《修真百藝僻閣集注》,參詳煉器之法?
待王璟山開口,問的卻是:
“何為道途?”
“避世多年,不曾想,就連一卷《修士常識》,那趙昺也握得這般緊。”
舟自渡伸出一只手,輕擋住王璟山倒第二杯茶的動作,同時說道:
“煉氣士口中的道途,指的是追求成仙與在術法上達到更高境界的指向性延伸。
“你可暫時簡單理解成職業,如劍道、醫道、魂道、命道、器道等等。
“從練氣境開始,修為的提高不再只限于功法。道途的進境與探索,將成為晉升的根本。”
少年連忙追問:
“何時選擇道途?”
“首次道途抉擇,必定出現在練氣境關隘。”
“那該如何抉擇?不抉擇又會怎樣?”
“一日不抉擇,便一日突破不了胎息。”
舟自渡看出少年所想,直接點明馮忠全修為不得寸進、天下至今沒有練氣初期的原因。
“抉擇的方式,自然還是修煉。
“從《修真百藝僻閣集注》選擇某門道藝精研,或《天上劍宗御劍訣內門弟子用》習至入門,或按《照澈萬丹》之法煉制出第一爐丹。
“總之,胎息巔峰只需初步掌握一門道途,即可一躍練氣。”
王璟山陷入了沉思,右手不再惦記著茶壺,而是放在了胸口。
他猶豫再三,終于決定將轉壽典儀的陣圖掏出,請舟掌柜參詳。
“……此陣法乃馮忠全所制,為何他沒有以陣入道?”
“親自繪制、施展一次完整的靈陣,便可借陣道晉升。所以,馮忠全已經雙腿踏入了練氣境,只有上半身還留在胎息。”
“怎會如此?”
“他是否在同時鉆研其他道途?”
王璟山很快便想到答案。
“難道是因為,馮忠全想煉制《修真百藝僻閣集注》中的某件靈器?”
“道途壁壘,是修真者不可逾越的天塹。縱使是修真界昔年的天尊,亦無同修三道的存在。”
舟自渡提起茶壺,為自己倒了兩杯,輕啜一口,繼續道:
“也只有像馮忠全這般卑微者,違逆道途壁壘,才僅用付出止步胎息的代價。
“記住,只有筑基往后,方能順利開啟第二條道途。”
王璟山猶如被雷電擊中,震撼不已,久久無法平復。
他在修真司度過了四年,從未接收過如此至關重要的信息。光是消化這一炷香時間的對答,便得占據全部心神。
旁邊,舟自渡靜靜品茶,等待少年醒悟。
茶葉名為‘晴光綠蘋’,屬于極品靈植,在不同靈氣的沖泡下,可發揮不同的效用。
若以上清靈氣烹飲,可擴充神識,滋養魂魄,短期免受一切幻道術法的影響。
而以液態水蒸氣泡之,則會得到一壺口感上佳的茶湯,使飲客平心靜氣,心生愉悅……當然,還能加快靈力的恢復。
舟自渡瞥了少年一眼。
畢竟這茶很少拿出來喝,他難以斷言功效。
此時,不知何處傳來一聲雞鳴。
意識到時間的流逝,王璟山回神之后,連忙起身道謝。
舟自渡卻說:“不急。”
他收起轉壽典儀的圖紙,走至犄角旮旯處,抽出把做工粗糙的木劍,遞給少年。
而后掀開遮掩內室的布簾。
“我大哥在里頭練劍,你且看看再走。”
王璟山緊握木劍,帶著一頭的困惑和迷茫,踏入了內室。
片刻,他又一臉茫然地從中走出,只是將木劍負在了背后。
‘候選人王璟山,男。轉壽法偽靈根。后天三靈根。劍道待補。’
舟自渡邊寫邊走進內室,沒有理會王璟山的告別。
少年只得面朝布簾,單方面行了師禮,然后踏出藥坊。
臨走時,還不忘幫兩位“恩師”閉上店門,掛上打烊牌。
直到他施展步法燕雀行,在百姓屋檐上疾奔了段長路,中途猛然一震,才想起舟師父尚未回應“相助何方”之問。
只回望了兩眼,少年便迅速調整好心態,輕聲道:
“無礙,待城外之事解決,璟山再正式拜見兩位恩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