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投機者的蛻變(七)
- 靖康沉思錄
- 作家rTT0sc
- 1283字
- 2024-06-23 12:50:30
童貫,事后被認為是蔡京最親密的朋友。
他,是李憲的門人。
李憲很厲害,雖然是宦官,但帶兵打過仗。7-8歲的時候入了宮。在北宋,內侍分為內侍省和入內內侍省,前者負責打掃的雜役,后者負責伺候皇帝、后妃們的起居飲食。因此,后者更有發展前途。
李憲不久就提拔為內侍黃門、入內西頭供奉官。雖然級別只有八九品,但因為在皇帝身邊,機會非常多。
真正讓李憲成名的是河州戰役。
這里要提一下王韶這個人。
王韶是江西德安人,在1057年考中進士,先后任新安主簿、建昌軍司理參軍,說穿了就是基層一個小公務員。
后來王韶參加了制科考試(相當于現在的中央公務員遴選考試),失敗。
王韶想到自己可能一輩子就埋沒于基層行政事務,心情很低落,但他沒有放棄。
在躺平與內卷之間,王韶選擇了另辟蹊徑。
他請假去西北游歷,仔細調研西北邊塞的風土人情。
王韶知道,西夏問題是朝廷的國策,如同臺灣問題或者南海問題是現在的國策一樣。
回來后,他寫了《平戎策》,首次提出要收復河湟地區,作為內參上報。
《平戎策》上報得很及時。
經過王安石變法,北宋財政收入大增。
宋神宗趙頊此時就一直在琢磨著要建功立業、擴疆拓土。
供給與需求有效銜接。
王韶從一個不知名的基層小公務員一下子被委以重任,負責陜西事務,收復河湟地區。
這里的河湟地區是黃河以南地區和湟水流域的統稱,包括如今的甘肅、青海大部地區。
這里主要生活著吐蕃、羌族等游牧民族。
控制河湟地區,可以對西夏形成戰略性牽制和包圍。
李憲就在此時被派去王韶軍隊監軍。
李憲是一個特別的人。
其特別之處在于雖然他是宦官,是皇帝的欽差,但心懷大局,沒有一天到晚盯著王韶挑刺,而是全力支持王韶的軍事行動。
這是一種大格局。
1073年,河州(現甘肅臨夏)被圍,但吐蕃首領木征圍而不攻。其意圖在于打援。
王韶與李憲兵分兩路,王韶攻打定羌城,去切斷木征后路。
李憲正面硬剛木征。
這是個艱巨的任務。
但狹路相逢勇者勝。
李憲知道生死在此一線,務必全力以赴。
在軍前動員大會上,他拿出了宋神宗趙頊御賜黃旗,上書:“用命破賊者倍賞”。
他用百倍的聲音激勵著軍隊:“這是陛下親賜的戰旗,如同天子親臨。敵人雖然正在前面虎視眈眈地等著我們,但他們是烏合之眾,戰斗力肯定不如我們,王韶大軍已經去抄他們的后路了,敵人的失敗在所難免。現在陛下都在盯著我們這里,這是難得的殺跌立功的好機會。”
部下被鼓動起來了,斗志昂揚。是啊,畢竟這樣改天逆命的機會并不多。
李憲看看火候差不多了,命人燒掉了營帳,表明背水一戰的決心。
兩軍在河州展開了決戰,殘酷的白刃戰,宋軍士氣高揚,殺聲震天。
同時,李憲秘密派人繞到木征后方,燒掉了敵軍的帳篷。
木征軍隊人心大散,紛紛潰敗。
此役,李憲有勇有謀,取得大捷,因功加昭宣使、嘉城防御使,升入內內侍省押官、干當皇城司事。
一時恩寵無比、風光無限。
童貫,是李憲團隊中的一員。
李憲一直是他的榜樣。
當然,童貫有一樣本領比李憲還要厲害,就是揣摩人心。他能夠根據領導的喜好和意圖,事先給準備好,因此深得宋徽宗趙佶的喜歡(《宋史》:“童貫,少出李憲之門。性巧媚,自給事宮掖,即善策人主微指,先事順承”)。
有戰功又受寵的童貫,即將與蔡京發生他們人生中的最重要一次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