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孫承宗的積怨
- 崇禎之:要中興,先殺滿朝文武
- 一日同風起
- 2028字
- 2023-11-29 21:10:12
“關寧錦防線是你一手打造,關寧鐵騎也是你所組建的,你也是大明最了解邊防的人,難不成遼東局勢已經徹底再無希望了嗎?”
錢龍錫憂心忡忡,常言道臥榻之下豈容他人鼾睡,可如今大明枕頭旁邊睡著一頭猛虎。
“沒有了,錢兄我已經對朝堂對皇上對大明死心了,三年前我勸過你辭官,這一次我還想在勸你一次,你就聽我的吧。”
孫承宗苦頭婆心,兩人相交于微末,都視對方為生平知己,孫承宗不忍心看到這僅剩的半條命交代在這里。
“孟子云,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當年讀書的時候你就不如我,這為君不仁,為臣不義的道理不用你來教我。
既然你鐵了心的不在入仕,我也不好在勸,但如果你還真拿我當朋友起碼給為兄出個主意吧?”錢龍錫說道。
“第一,虜利野戰,惟有憑堅城以用大炮一著,如今大明還有多少能夠鑄造大炮的工匠?”
聽到孫承宗發問,錢龍錫語氣一頓,他還真不知道。
“我可以告訴你,當年我還是薊遼總督的時候,軍械局滿編八百人實際只有兩百人,現在又過了五年,恐怕一百個都不一定夠了。因為只有革了這些人,上邊的人才能吃空餉。”
“第二餉銀誰來解決?我初到遼東時,邊軍百姓朝投此營,領出安家月糧,而暮逃彼營;暮投河東,領出安家銀兩,而朝又投河西。點冊有名,及派工役而忽去其半;領糧有名,及聞賊犯而又去其半,直到我以遼土養遼人才算是穩定了下來。
關寧邊軍加起來有十六萬人,算上這些年折損,最少也有十二萬人。
遼東戰事頻頻,因此將士餉銀有三兩三,陣亡撫恤有為三年之餉,加上軍械糧草甲胄等各項消耗,大明養一個兵最少需要十八兩,每年軍餉兩百一十萬兩有余!
錢兄,遼東軍都是募兵,你告訴我這兩百一十萬兩從哪里來?這十二萬人守城有余,攻城掠地則捉襟見肘。”
錢龍錫知道國庫空虛,連不少朝廷官員的俸祿都難以維系,北方七省的賦稅系統因為流寇作亂幾乎已經崩潰,想要拿出兩百萬兩非常困難。
“皇上也在想辦法,前一陣子剛用內帑三十萬兩調入遼東。”
“因為餉銀不足,加上各層官吏盤剝,他們利用糧餉發放前士兵青黃不接的間隙,放貸給士兵賺取月息。
這些錢指一作十,重復扣算,軍兵明知而不敢抗。因此有領餉數月,甚至不夠還利息。
皇上的三十萬兩餉銀,最后也不過還是落入了那些貪官污吏口袋。因此將士往往只能持續背負欠債,淪為赤貧。
有如此債務壓在肩頭,換做是你你還愿意為大明賣命?”
孫承宗雖然遠在高陽,可依然心心牽掛著遼東局勢,朝廷的糜爛蔓延到了大軍。
“三年前袁崇煥去信跟我說他曾連上三本奏折,最后石沉大海。”
“這個我記得,《嚴敕各鎮精選援兵疏》《遼左大勢去疏》和《新兵全伍脫逃疏》。”
“千里之堤毀于蟻穴,關寧錦防得住一時,防不住一世。
關寧軍軍紀渙散,遼陽之破,武臣奔潰,其以身殉者止文臣四五人耳,三河、東勝、長靜、長寧、長定、長安、長勝、黃骨島、岫巖、青臺嶼等大小七十余城官民盡皆剃發歸降。”
“第三,就拿錦州來說,錦州總兵吳襄一日收到兩份稟報,薊遼總督令兵進遼東,兵部行文責其加之以逗留,統兵者領出多門,為將者左右受難。
第四,邊防重鎮一萬人中,有十名將官、十位中軍,外加二十名千總和四十名把總。”
“怎么會這么多?莫說是一萬人,就算是指揮十萬大軍也夠了吧。”錢龍錫問道。
“還不是朝廷里那些糊涂,總是在以客軍新軍來代替不敷使用的舊營官兵,而舊部隊里的將也未做裁撤,這就導致將官越積越多,卻不堪大用,一群不懂兵不知兵的人,因為讀過幾本兵書就要治軍!”
“第五,薊遼總督名為一攬軍政,實則還有守備太監從旁監督掣肘,不管想要做什么事情都先得請示太監。
既然如此,為何不讓太監擔任大將?我孫承宗習文學武,可不是為了巴結太監的。”
“錢兄,你來說說,總此五條,有誰能做的了這薊遼總督?有誰能收復遼東?”
孫承宗淤積在信中多年的憤恨,一股腦的全部宣泄了出來。
“自我登基后,我連北京城都沒有出過,也不清楚遼東真實的慶幸,但我若是讓你重新擔任薊遼總督,并且拿掉你所有的掣肘,讓你獨掌遼東,不知道你愿不愿意接過這個擔子。”
朱由檢突然從院子外面走了進來,剛才孫承宗在宣泄時,他在門外聽了個滿耳。
“皇上?草民失言還請恕罪。”
孫承宗有些驚慌,剛才他的那些言辭頗有大逆不道之嫌,如果朱由檢抓著這點不放,可以輕而易舉治他的罪。
“起來吧,你只是把事情的真相告訴了我,沒有什么失言不失言之說。”
這是朱由檢第一次聽到如此真實的遼東,朝堂的潰爛引發的是整個大明的潰爛,邊軍又豈能例外?
“孫督師,我是真心想要請你重新出仕,至于袁崇煥我答應你為他平反。”
“當真?”
孫承宗有些不敢相親,皇帝親自推翻自己定下的鐵案,這對皇帝的威嚴和顏面而言是莫大的打擊。
“如今的大明已經到了生死存亡之地,顏面威嚴與這祖宗江山比起來,微不足道。”
朱由檢已經知道了大明會在十年后走向滅亡,而他自己自縊煤山,就像一個行將餓死的人又豈會在乎乞討是否體面?
“孫督師在入京以后見得第一個人名叫李香君,我也已經找到了一些消息,那就是這李香君手里有一封袁崇煥在大牢中的草稿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