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黑浩:一千年之后的人類與機器人(最后的講義系列)
- (日)石黑浩
- 874字
- 2023-11-08 19:00:07
需要人形機器人的原因
那么,為什么創造未來社會需要使用人形機器人呢?
首先,人類擁有識別人類的大腦。
我相信大家多多少少學過一些有關大腦的知識,如人類的聽覺對人類的聲音最為敏感,我們身體的構造生來就是如此,這一點與昆蟲之類的生物不一樣。視覺亦是如此。經研究發現,人類的大腦中有一種能對人臉做出非常敏感反應的細胞。
人類的所有感知器官都是趨向于人類的,也就是說,這些感知器官是為了識別人類而創造的。因此,如果要問,對于人來說什么東西最容易產生關聯,答案自然就是人類自己了。
那么,為何現在人形機器人并沒有那么普及呢?我認為這是成本的問題。
社會上所有東西都在不斷變得像人,關于這一點我認為是毋庸置疑的。
比如,雖然可能在座的各位出生時,電飯煲已經能“說話”了,但以前在我們這一代人看來,電飯煲會“說話”或者熱水器會“說話”絕對是荒謬至極的,就好像來到了《愛麗絲夢游仙境》的神奇國度一般。
曾經,人們認為家用電器可以“說”出各種語言、能夠主動發出信息這件事絕對是天方夜譚,但如今這已是稀松平常的事情了。
因此,我認為一旦這些東西的成本降低并且能夠量產的話,它們越來越像人也是必然的結果。
甚至可能突然有一天出現一種小型機器人,它渾身上下都是替代遙控器的面板也說不定。至少現如今,計算機動畫(CG)做出來的小助手就有很多。
先不論最終用途,現在無論是Windows還是智能手機都具備了語音助手的功能,只要對著機器說話,它就會做出相應的回答。日本電話電報公司(NTT)推出的智能機器人Sota也是擁有類似功能的機器人,雖然我不知道大家在店里是否會利用Sota尋求幫助,但一旦有什么新東西被發明出來,人類總會先把它做成CG人像或者智能小助手的樣子。
之所以這樣做,我認為是因為這種形式更容易被大眾接受。
從這個角度來想的話,雖然我并不認為所有的機器人最后都必須跟人類變得一模一樣,但至少會越來越接近人的樣子。

由日本機器人公司維斯頓(Vstone)開發、高28厘米的小型機器人“Sota”。NTT東日本公司除了面向大眾發售的具有對話等功能的“普通對話版”Sota,還有面向法人發售的能夠與PPT聯動的“演示版”Sota,以及用于開發軟件的“開發人員版”So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