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世人功利賈璇同 先生考量棋局對
- 從科舉開始的紅樓
- 宋霖緯
- 2042字
- 2023-11-07 14:44:03
世上的人大多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和生存,在這個世間能夠蠅營狗茍地活著。
賈璇也是這樣的人,甚至于那坐在神京城之中的太上皇和新皇不都是一樣的,如果不是為了權力,皇室之間又怎會爭權奪利,害了不知道多少人的身家性命呢?
文青知也是如此。
如果說賈璇這樣的人心中是為了利益而活,那么文青知就是為了自己內心之中的理想而活。
他的理想就是儒家的理想,一個標標準準的儒家子弟,心思放在儒家之志的儒生。
這樣的人被賈璇在心中敬佩,因為這樣的人不論是在今世還是前世漫長的時間之中出現得很少,少到傻乎乎鉆進書堆之中,甚至就連青史之上都未能夠留得一個什么名號。
可他們依舊對于自己的行為甘之若飴。
賈璇整理了自己的衣襟,標標準準的讀書人打扮,白皙的皮膚、明而有亮的雙眼,只是單單的一個照面就能夠給旁人留下一個好的印象來。
現在,他要學會做一個純粹的讀書人了。
不,看著銅面鏡之中,賈璇心中否定了自己的決定,模糊的銅鏡照得賈璇面容也是模糊了許多,可他嘴角所掛起的那抹微笑依舊很是明顯。
“他就是一個讀書人,心中唯有儒家經義的讀書人。”
文青知這般就算是從朝堂之上能夠全身而退,甚至還能留下一個好名聲的,在他面前耍心眼就猶如關公門前耍大刀一般無知可笑。
他賈璇不求文青知的人脈關系,只是為了避禍罷了。
當文青知見到賈璇的第一眼的時候,其實心中對賈璇的印象感就已經很好了。
誰說士子讀書人不講究看顏值的?
在這個時代之中,最講究好看這一說法的不是女人,而是讀書人,甚至于五官長相的優劣影響著其科舉成績。
事情可以說是不公平的,可就是流傳下來成為隱而不宣的規則。
在這樣的規則之下熏陶出來的讀書人,又有幾個不看臉的呢?
很明顯,賈家優良的基因在賈璇的身上體現出來之后,就已經搏得文青知心中的好感。
在他的心中,對于賈璇可能要犯錯的容忍度又降低了許多標準。
“可是善謹有事尋老夫我幫忙?”
文青知開門見山地就問道,他向來不喜歡磨磨唧唧的,朝堂之上的事情就是這樣,明明很簡單的一個事情,非得墨跡,有的時候還會牽連出其他來,可謂是拖拖沓沓。
賈璇恭立:“回青山先生,末學晚輩請予在書院之中復習圣人經典,待來年再和書院其余學子中祖籍一同的去往金陵下場初試。”
他沒說賈敬的事情,文青知就已經明白了,這里面怕還真沒有賈敬的事情呢。
低頭喝了一口茶,茶湯清冽,其內茶葉晃晃悠悠地起伏清晰可見。
文青知嘴角帶了一絲絲笑來,這怕是避難來了吧。
揚州府境內的情況,市井百姓不知道,可像他這樣的大儒,或者其內勛貴地方豪強早就從著各種渠道之中了解到了其中的隱秘和風云了。
賈家那位好佳婿可是此時揚州府風云變幻的中心所在呢,也不知道那位賈家好佳婿能在這風云中心還能夠堅持多久來。
“你既然說你要下場初試,可見也是身上有了學問的,今日我就替善謹試上一試你的學問來,若是學識不夠,吾便寫個書信,笑話我那善謹兄了。”
文青知面色上不顯些什么情緒,反而順著賈璇的話語去說。
他很喜歡賈璇這種有事說事的性子,賈家的子弟,在自己有能力的前提下,能夠護一護他自然會伸出手護一護,畢竟當年的事情,毀了的可不止一個廢太子啊…………
“幸得青山先生抬愛,晚輩還請先生出題。”
賈璇似乎沒有明白文青知話中的小暗示,只做一個單純讀書人的風范來。
“你既然是初下場的,當先過的是童子試才對,其考經義、帖經、時策,詩賦四門為主。”
文青知想了想說道,又沉思了會兒,才對著賈璇說道:
“既如此,你便四門皆要試試水平,免得讀得不夠,去考試丟了面皮,讀書人的臉面是其最重。先試你這帖經水平,看看你到底是否將圣人書籍讀進去了沒?”
帖經是童子試考試的四門主要內容之一,主要指的就是將經書之中前后都遮蓋,只留中間一行,再用紙片遮蓋住中間一行其中的幾個字,讓考試者將此句填充補齊
“心正略后空略修”,文青知見得賈璇點頭同意了,也不用多想,便脫口而出了一句。
此句乃是《大學》之中的語句,位于《大學》之書前面,文青知出此題目也是考驗考驗賈璇是否已經將書看到了《大學》來。
賈璇想了片刻,以示自己思考,便回答道: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此話其實就是治國齊家平天下此言的出處所在。
文青知點了點頭,這話填寫并不難,只要是讀過書的都應該知道其中應該怎般填寫。
“那‘君子而略后略然’此言何填?”
賈璇微微思索了會兒,復而恭立回道:“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小人閑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后厭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文青知是會考量的,兩句話盡皆都出自于《大學》,第一句在前面,可謂是讀書人只需得看上幾遍《大學》便能學會的,第二句則夾在《大學》此書的中間所在,也不是那種被其他人可熟知的。
這般考量了兩句,文青知就已經能夠對賈璇了解《大學》的情況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
“道之不略也,我知略矣?”
文青知雖然沒有對賈璇說些什么夸獎的話,可言語中所考量的帖經內容卻從《大學》變成了《中庸》一書來。
賈璇的臉上依舊帶著一抹微笑,因為他知道他這步棋走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