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職場高手都在使用的75個商務技巧作者名: (日)中尾隆一郎本章字數: 1380字更新時間: 2023-12-29 14:36:19
商務技巧7:思考此項工作是否可以運用到其他地方
增加回報值,提高工作效率
一直以來,人們都把“有效利用時間”作為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在這本書中,筆者試著考慮通過“把工作運用到其他地方”的辦法來提高工作效率。
借用前文中投資回報率的計算公式,工作效率可以用“成果(成品)÷消耗時間”這個公式來計算。其中的投資就是指時間和金錢等。因此,為了提高工作效率有以下3種方法。
[1]增加成果(成品)。
[2]減少消耗時間。
[3][1][2]同時進行。

簡單地說,如果能增加成果(成品),即使稍微消耗一點時間,工作效率也會增加。
增加成果提高投資回報率的方法
筆者想用一個例子來說明。
有位客戶要求你調查“關于××的現狀”,你估計完成該工作大概需要1小時。于是,你花費1小時,把資料提交給委托的客戶。因為內容恰當、完成時間快,所以他非常滿意。至此,這項工作就完成了。以上就是常有的工作情景。
然而此時,請你回憶工作效率的計算公式,試著這樣思考:“如果將這些資料稍微加工后提供給其他客戶,是否也能讓他們感到滿意?”
例如,如果再花0.5小時加工資料,就可以同時向3家公司提供資料,其中也包括委托你制作資料的公司。那么工作效率會如何變化呢?
最初的工作效率是制作1家公司的資料共花費1小時,所以1家公司÷1小時=1家公司/小時。向3家公司提供資料時,分子為3,分母增加0.5,所以3家公司÷(1小時+0.5小時)=2家公司/小時。于是,與最初的工作效率1相比,即使在1小時上加了0.5小時的加工時間,分子變成3,那么投資回報率=2,也是當初的2倍。而且,在向最初那家公司以外的2家公司提供資料時,你可以說:“考慮到貴公司的需要,我嘗試制作了這樣的資料。”
這點非常重要。從客戶的角度來看,如果你是常常為他們考慮的銷售員,那么客戶對你或你的公司的評價也會因此提高,其結果就是給你的公司帶來交易規模擴大的契機。
筆者在做銷售員的時候,經常在工作中思考如何提高投資回報率。例如,橫濱市中區有家公司委托筆者制作資料,它是日立旗下的軟件公司,員工規模為3000人(筆者負責的區域是橫濱市,市內有很多日立關聯公司)。
那時,筆者開始思考是否能從4個切入點將資料轉用到其他地方。這4個切入點是指該客戶的“規模”“地域”“行業”和“關聯性”。在該案例中筆者進行了聯想:“在我負責的公司中,是否有員工規模同樣在3000人左右并需要這份資料的公司?”
當時筆者在人才招聘部門幫忙。同行業或是同等規模的公司對于人才的煩惱大多相同。于是,筆者聯想到總部同樣位于橫濱市中區的公司是否同樣需要這份資料。那些規模稍小、位于工業園區的公司,因為位置相同、面臨的課題也相同,所以很多時候資料都可以轉用。同樣地,筆者也在思考“資料能否轉用在軟件公司這一相同行業或其他與電機制造商相關聯的公司中”。
雖然筆者當時負責的公司有50~100家,但如果按這種想法把資料轉用到其他公司,那么大多數情況下都可以實現1份資料同時提供給5家以上的公司。
如果這種工作方式得以延續,就會給筆者公司和客戶公司的交易關系帶來積極影響。筆者自己也能因此實現銷售額的持續增長。
按這種方式,當打算采取行動的時候,你可以試著考慮已有的成果是否可以轉用到其他地方,如果能保持這個工作方式,你就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如果你從事接觸外部客戶的工作(例如銷售、促銷、商品開發等),像筆者一樣按照幾個維度事先給客戶分組,就會方便許多。
筆者建議你一定要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