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為什么他就不能理解我,我為他付出了那么多,他卻總是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

“為什么我那么努力工作,領導還是處處針對我,升職加薪的卻總是圍著他轉的那幾個?”

“為什么會感覺只有我的生活特別不順、特別艱難,而身邊朋友的生活都是美好、幸福的?”

……

這些是我在進行心理咨詢過程中經常被問到的問題。這些前來咨詢的人,無論多大年紀,是什么身份,從事什么樣的職業,都會被工作、家庭、愛情、子女教育等方面之中的一個或幾個具體問題造成的壓力所困擾,當他們無法有效應對和平衡這些壓力時,原本平靜的生活就會逐漸陷入這些壓力中,日積月累就導致他們的心理出現了不健康的狀態。

每次聽到他們向我講述著各自認為不同的遭遇和經歷、訴說著內心的委屈和不滿時,我都能從這些故事中感受到他們在抱怨生活的不公平。

在開始面對問題時,他們都曾嘗試過用自己的方法去解決問題,但當這些方法沒有效果時,他們就慢慢放棄了努力,轉而去看他人如何應對,開始與他人的生活進行比較。在與我的交流中,他們經常會提到在這種情況下“××怎么樣”“××又怎么樣”,借此來證明不是自己不努力,而是生活不公平。

但如果繼續追問他們,有沒有想過為什么這種情況下別人可以而自己卻不行時,他們普遍會思考一下,然后帶著憤怒的情緒將問題歸咎于他人或環境因素,要么是“運氣不好”,要么是“××不配合”等,原因各式各樣,卻很少有人會去反思自己應對的方式。這時的他們仿佛處在一種“真理審判”的角度,忘記了自己最初的目的是解決問題,而過分糾結于“為什么別人可以,自己卻不行”的“新”問題中。

對于這類咨詢者,要改善他們心理的不健康狀態,最重要的前提是要讓他們擺脫內心的“糾結”,回歸到問題本身,這需要通過傾聽讓他們逐漸放松下來,然后通過問題引導幫助他們正確地找到壓力源。而改善他們不健康心理狀態的核心則是要讓他們回歸自己,要通過積極關注與引導,讓他們從自己的身上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通過改變自己、讓自己成長來面對和克服壓力源,從而讓生活重新回歸平衡、回歸到正常的軌道上。

其實,心理不健康的問題大多來自個體對生活變化的不適應。每個人的生活都不是一成不變的,或大或小都會發生變化,當我們對待生活的變化力不從心時,內心的恐懼讓我們主觀上想要逃避,而現實的壓力客觀上卻要求我們必須面對,這就導致了產生不適感,如果這種不適感不能盡快克服,時間久了就會造成心理不健康的狀態。

回想自己的生活,大家都曾感受過這種不適感的存在,但大多數時候我們的不適感持續時間都很短,沒有長久到需要尋求心理咨詢師干預的程度。如果仔細思考這種不適感是如何消失的,我們就會發現帶來不適感的生活變化消失不見的情況是極少的,更多的時候是我們通過自身的努力克服了問題、適應了這種變化。

在心理咨詢中,心理咨詢師并不能讓產生不適感的變化消失,而是通過幫助受助者“找到適應變化的辦法”來改善其心理不健康的狀態。心理咨詢師是通過運用心理學的方法和技巧,引導和鼓勵受助者自我成長,調整心態、面對問題,感受自己的變化和自身努力所帶來的積極作用,讓受助者逐步回歸自己正常的生活。所以,在做心理咨詢的經歷中,我逐漸意識到了促進受助者自我成長的重要作用,也就加強了這方面的學習和研究。

隨著研究的深入和一些成果的運用,更好地幫助到受助者改善了不健康心理狀態,讓我更加清晰地認識到生活本身也是我們的成長之路,我們可以通過更高效的自我成長來掌控生活的主動權。

在談及自我成長之前,需要首先理解每個人在生活中的成長狀態,我從廣義的角度上將成長劃分為被動成長和主動成長。

所謂的被動成長,就是指在生活中,我們隨著年齡和經歷的增長而必然獲得經驗與技能的過程。這種成長與我們自身的主觀意愿無關,只要經歷過就必然會有收獲,是每個人都具備的。我們可以將被動成長理解為一棵樹自然生長但未經修剪的狀態。

而主動成長則是指自己有成長的意愿,愿意為促進成長而主動付出和舍棄的過程。這種成長是我們自己有主觀想要成長的意愿,包括有明確的需求和目標,或者需求和目標暫不明確但又不想無所事事,愿意主動做些什么來促進自己成長的情形。主動成長并不是所有人都具備的。我們可以將主動成長理解為一棵樹經過修剪茁壯成長的狀態。對于那些有主觀成長意愿,因為不知如何著手而根本沒有行動的人,他們仍然處在被動成長中。

在當下的社會,處于主動成長狀態的人還是少數,大多數的人停留在被動成長的狀態中。主動成長與被動成長的差別就如同一棵樹是否經過修剪。大家都清楚一棵樹要想長高、長大就必須剪掉多余的枝丫,才能保持一個方向上的茁壯生長,所以,當下人們在生活中存在的差別有很多就來自成長狀態的差別。很顯然,那些主動成長的人會比仍處于被動成長狀態中的人有更多追求更好生活和發展的可能,而我們要想真正讓生活的主動權回到自己手上,就應該重視和專注于主動成長。

自我成長就屬于主動成長,是我們主觀上為了提升自我、更好地適應生活而主動促進自己成長的方式。在現實生活中,自我成長往往是伴隨著一定需求而發生的,如工作上要求的某項技能我們要學、生活中需要的一些小技巧我們要掌握等,都是在需求發生了之后,自己才有所行動來滿足這些需求。但這種自我成長終究是一種“缺啥補啥”的方式,讓我們始終處在一種發現問題被動應付的狀態,無法真正做到第一時間就解決問題,有的時候就會因為解決不及時或處理不當而影響自己的正常生活。

于是,我開始思考如何才能更高效地自我成長,改變“缺啥補啥”,類似于尋找“后悔藥”的狀態,讓我們能夠更好地應對生活的變化。

直到有一天在書中讀到了一個故事,給我指出了一個清晰的方向。

故事講的是一個父親專注于工作,孩子跑過來要他陪著玩,無法脫身的他不想被孩子打擾,就隨手將身邊雜志上包含世界地圖的一頁撕成碎片,告訴孩子只要他能沒有錯誤地拼出完整的世界地圖,父親就會放下手中的工作陪他玩。結果孩子不到十分鐘就回來,完整地拼好了世界地圖,在父親驚訝的時候,孩子指著世界地圖的背面興高采烈地對他說:“爸爸,地圖的背面是一個人的畫像,我拼出來畫像,世界地圖就拼好了。”

的確,在父親的眼里,一個孩子認識世界地圖就已經很難了,還要沒有錯誤地拼出來,一定會花費很久的時間,但孩子用拼出背面畫像的簡單方式,同樣且很快就完成了正確拼出世界地圖的任務。

聯系到我們的生活,又何嘗不是如此。眼前的生活就如同這張“世界地圖”,背面的“畫像”則是我們期待的自己,而生活中的我們就是那個要拼湊“世界地圖”的孩子。

當我們奔波于生活,努力想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時,就如同要拼湊出那幅“世界地圖”。但誰都不知道生活要如何過才是正確的,無論是隨遇而安地活,與其他人比較地活,還是追隨自己內心地活,其實都是我們拼湊“世界地圖”的一種方式,我們的成長也大多是盯著生活這幅“世界地圖”。

無論我們選擇何種活法,生活這幅“世界地圖”背后的“畫像”都會映出真實的自己,雖然生活不存在對與錯,但當我們轉到生活的背面看到自己的“畫像”時,是否會感受到“嘴巴在鼻子之上”“眼睛與耳朵的位置對調”等扭曲的感覺呢?是否會感受這樣的成長使我們離期待中自己的“畫像”越來越遠呢?我想,很多人會有這樣扭曲、不自在的感受,這也就是很多人在生活中活得越來越偏離自己的初心,慢慢地就活成了自己當初最討厭的樣子的原因吧。

而要想更好地拼好生活這張“世界地圖”,我們就應該像故事中的孩子一樣,轉而從“世界地圖”背面的“畫像”入手,這個“畫像”就應該是自己所“期待的我”。每個人都應該從應付生活的忙碌狀態中跳出來,轉而關注我們自身,仔細地考慮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想做什么,然后按照自己的意愿首先勾勒好“期待的我”的“畫像”,再按照這個“畫像”的指引,積極主動地生活。我想,這才是更快拼出生活這幅“世界地圖”的有效方式。

所以,從這個故事中的收獲讓我堅信了要做到高效自我成長應該將重點放在“內”——塑造自我上,而不僅僅停留在“外”——如何應對生活的變化上,否則我們即使讀了再多的書、學了再多的方法依然會對生活疲于應付。

自我成長的過程本來就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我們更多地關注自己,而不是急于解決眼前的問題,但如今的人們過于關注“實用主義”,生活中遇到問題時,需要什么就渴望馬上得到彌補,卻不會關注為何會產生這樣的問題、自己還有哪些方面需要加強來避免類似的情況再次發生等更能“治本”的方式,這也就造成了很多問題在我們的生活中一次一次地出現,很多的困難需要一遍一遍克服。

生活中,關于我們某一方面成長需求的書籍和培訓數不勝數,但卻幾乎沒有圍繞著系統性自我成長的書籍和培訓。這種缺少什么就補什么的狀態,導致我們就像一圈木板參差不齊的木桶,一次補一塊短板,但各塊板之間永遠不齊,永遠存在著制約長處發揮作用的短板。我想,對于一個人的成長,最高效的方式應該是有規劃地修整齊桶邊的每塊板、有計劃地增高每塊板,才能讓這個木桶存儲更多的水而不浪費。

于是,我決定結合自己多年的經歷與研究來完成本書,希望從自身的角度梳理和挖掘出那些能夠促進自我成長的因素,系統地探索如何高效自我成長,讓更多的人可以提高自我成長的效率。

基于以上的觀點,我們圍繞著如何高效自我成長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思路:實現高效自我成長需要找到適合自己的自我成長方式,就是要靈活運用有效的自我成長方式滿足自己的真實需求。而有效的自我成長方式的重點在于通過構建自我成長的體系,并將這套體系運用到成長的過程中,作用于具體的生活,以實現“期待的我”。

我相信本書對于那些渴望追求更好的生活狀態、渴望獲得更好發展的主動成長者來講是一個機會,你將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對自我成長獲得更多新的思考和體會,也將發現遵循“期待的我”的指引,在自我成長體系的指導下生活,能夠給你帶來多么巨大的改變。

紙上得來終覺淺,覺知此事要躬行,我希望閱讀本書的你能夠在生活中更加重視自我成長的實踐和總結,順利地走好自己的成長之路,過上自己期待的生活。如果這樣,那本書的目的就達到了。

通過研究和總結,我找到了一種高效自我成長的模式,有四個主要部分:主觀上對成長的渴望,客觀上適合的環境,真實的需求,以及有效的方式。對照日常生活中我們自我成長的情形,可以發現其中最重要的,也是大家最缺少的就是有效的自我成長方式。所以,本書在探討如何高效自我成長過程中,主要以“理解并掌握有效的自我成長方式來滿足真實需求”為核心,希望能夠盡快幫助大家建立起適合自己的自我成長方式,而對成長的渴望和適合的環境兩個部分僅提出了一些開放性的思考和觀點,更多的需要讀者自己體會和探索。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肇庆市| 当涂县| 道孚县| 柏乡县| 饶阳县| 汉中市| 赣榆县| 浦县| 昆山市| 萨迦县| 临江市| 鄂州市| 邢台县| 泰来县| 黔西县| 公主岭市| 东乡族自治县| 哈巴河县| 尉犁县| 佛坪县| 湾仔区| 交口县| 南汇区| 呼伦贝尔市| 琼海市| 威远县| 普宁市| 海林市| 许昌县| 云安县| 太仓市| 武宣县| 漳平市| 牙克石市| 清徐县| 邯郸县| 沛县| 乐陵市| 沛县| 高密市| 沙坪坝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