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寧庭風波
- 雍涼國士
- 栗懷瑾
- 2610字
- 2025-07-11 11:39:33
落雁關處于山谷中,期間多有溪澗流過,南北道路寬闊平緩,兩側山峰相對較高,這樣的清晨,總是伴著霧氣,清透溫涼的白霧,自山腳旋浮至山中,把關隘嚴嚴實實的籠罩起來,落雁關里的眾人為了昨夜的勝利慶賀時,千里之外的寧國朝堂卻暗流涌動。
這天早朝與尋常不同,百官面色慌張,誰都不敢言語,荊牧野猛的把一道奏疏摔在殿中,群臣連忙跪下口稱道:“陛下息怒”
“唐盛老兒竟然和若家那糟老頭子結成了親家!這么大的事情竟然全無一點消息,朝廷養這么多人都是擺設嗎?”荊牧野稍微抬了抬屁股,把壓在屁股下的袖袍拽了出來,指著殿下的群臣道:“雍涼主力盡數出關,若不是相國這道奏疏,你我君臣還都蒙在鼓里!控鶴衛呢,也是吃干飯的嗎?”
“臣失職,請陛下責罰”群臣中有一人跪著挪出列,正是控鶴衛指揮使馮昌。
寧國與南楚和大梁不同,人家的情報部門都藏著掖著,畢竟有時候需要干一些臟事,也不好拿到臺面放到朝堂上,而寧國則反其道而行,不但公然承認了這個機構,反而還允許其設立自己的監獄,賦予其司法權,掌生殺之權,對外情報偵察,對內監察百官,獨立于寧國法律之外行事,至于監督他的機構嘛,沒有!這就造成了控鶴衛的權利面極其龐大,理論上除了皇帝,誰都不鳥。
“失職?”荊牧野冷哼一聲:“這個位置你要是不會干,朕可以換個人來干,去把控鶴衛從上到下好好梳理梳理,再有這樣的事情,你就可以滾了”
“臣領命”馮昌冷汗直流,聽見后起來躬身倒退幾步,擦了擦額頭上的汗然后快步走了出去。
荊牧野看了看跪著的群臣道:“都別跪著了,起來吧”。他心里也煩躁的很,這么多年他早就沒了收復故土的打算,前些日子朱廣儒的奏折讓他看到了曙光,唐盛老兒糊涂了,竟然給自己外孫找了個南楚軍武世家的女子聯姻,還切斷了與大梁朝堂的聯系,恰恰是這個時候,雍涼主力有出關了,荊牧野自己都覺得是老天開恩了,終于眷顧他了,可這邊常備軍前腳出發,后腳就收到了南楚犯境的軍報,這讓他不得不快馬加鞭叫停常備軍北上,掃視了一下殿內,緩緩道:“南楚突然兵犯臨原,相國的意思是讓朕調常備軍北上,與北狄人前后夾擊先吞并雍涼,諸卿家何議?”
群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就是沒有說話的,誰贊同這個提議等于和景王、漳王作對??!全是大眼瞪小眼,也決不表態。
突然一人從朝班中走出高聲道:“相國高瞻遠矚,所奏可行”群臣看去見是御史中丞張國安,也就見怪不怪了,只聽張國安繼續說道:“雍涼兵馬十之七八隨左宮長安北上,目前境內兵力空虛,此等戰機絕不會有第二次,望陛下速速調兵北上”
“張國安你是何居心?南楚犯境你不打,卻想攻打與我們一直和睦的雍涼,倘若一時拿不下雍涼,這樣一來豈不是南北兩線作戰”漳王荊平雄率先開口責問。
“是啊是啊,我們與北狄人地隔千里之遙,如何及時通信,況且北狄人未必守信,不可行”見漳王開口,群臣中立馬有人附和道。
“陛下!雍涼主力出關,北狄人動不動已經無所謂了,重要的是他會牽制雍涼的主力,眼下雍涼境內空虛,正是千載難逢的機會??!漳王所言和睦之鄰更是無稽之談,陛下別忘了北邊涼州郡是被誰拿了去,這些年沒有戰端,全是北狄人南下頻繁,雍涼的目光都在北狄人身上,雍涼一日不除,如猛虎棲于側,此時南楚若家和唐盛已經成了親家,若家在南楚什么地位不用臣多言了吧。此時不滅雍涼,他日等到左宮長安回來,南楚再犯境,那時候才是南北兩面夾擊?。 睆垏部炊紱]看漳王荊平雄一眼,對著坐在龍椅上的荊牧野繼續勸道:“雍涼的左宮長安乃是不世出的帥才,許聞道、沈無風皆有大將之風,八驃騎也可獨自統兵鎮守一方,雍涼有如此多的熊虎之將,現在又不奉詔于大梁,怎能偏安一隅,日后必是我朝大患??!陛下!”
“張御史有些危言聳聽了吧,北涼不過彈丸之地,而我大寧有五州十三郡七十五縣,何懼雍涼烏合之眾!”說話的人正是皇帝目前最寵愛的二皇子景王荊修遠。
“南楚九州十一郡一百二十三縣!二皇子看雍涼如何正如南楚看我大寧,此時自當是先擊弱后擊強,況且南楚定是有備而來,一時難以取勝,二皇子既然有飽讀詩書之名,怎會不知呢?”
“陛下——”張國安跪下繼續道:“此時只需派一個能征慣戰之人,定可取庸城,破雍涼!望陛下三思啊——”
“御史大夫憂國憂民朕心甚慰,快快請起”荊牧野這才開口。
“父皇,兒臣請父皇治張國安的罪”漳王上前說道。
“御史何罪之有啊?”荊牧野有點發懵,我剛說他憂國憂民,你小子就說他有罪。
“我世祖皇帝早有大制,與南楚之間不死不休!如今南楚兵戈染我疆土,哪有不戰的道理,豈不是把祖宗土地讓了出去,豈不是有違世祖皇帝的旨意”荊平雄開口道。
“呵呵”荊牧野未及答話,張國安先冷笑一聲,隨后面向群臣大聲說道:“寧國亦有祖制,皇子加冠便要前往封地就藩,如今景、漳二王近而立之年,早該就藩,若眼中真有祖宗家法,何故滯留京師!老夫記性不差的話,臨原之后便是漳州,南楚這次出兵路線,就是奔著三皇子封地去的,其目的就是阻止我們出兵雍涼,這也恰恰說明,雍涼已經是強弩之末了”
大殿內本就安靜,張國安此番話說出之后,更顯得寂靜,就在大家呆滯的時候張國安又開口道:“只要我軍攻克雍涼,抓到唐盛,他們之間的政治聯姻自然而然就散了,南楚軍隊必定撤軍,失地彈指間可復!更重要的是唐盛還是梁國先帝的異姓兄弟,當今皇帝的老丈人,抓到他,我們也有了和葉煜談判的籌碼,他要是不救,便是不忠不孝被天下人恥笑,若救,我們就可以坐地起價了,這恐怕也是唐盛公然不奉詔,大梁朝堂沒有動作的原因,對于葉煜這個梁國皇帝來說,確是個兩難的選擇,最佳的就是讓唐盛在雍涼,等他死了之后在有動作,眼下......”
“張御史讀書讀呆了吧”漳王荊平雄打斷道:“依你這么說,誰敢保證青陽的郭淮不會救援雍涼?他會乖乖坐在青陽城等我們捉到唐盛,陷他的皇帝于不忠不義?他早年可是在唐盛手下做事的”
“所以要快,兵貴神速!眼下唐盛公然不奉詔,郭淮為人謹慎,出兵之前一定會詢問朝廷的意思,在此之前我大軍要如秋風掃落葉一般,直插睢廣!”
“張御史,三弟剛剛也說了,這個郭淮之前就是唐盛的舊部,若他看我北上,發兵斷我軍后路如何?我們不能拿數萬將士的生命去賭郭淮這個變數吧!”
“郭淮若真和唐盛一條心,葉煜怎么可能把他放在青陽郡這個位置這么多年,他可是出身于濟川郭氏的,早年放到唐盛手下,未嘗沒有監視的意思”張國安絲毫沒有退讓的意思。
張國安今天像是嗑了藥一般,全然不懼景、漳二王,群臣看了看二位皇子得罪不起,又看了看張國安,這也是個不饒人的主,手下還有一大堆的御史小弟,于是群臣都很有默契的沒有出來勸架。